全民收藏属暴富幻想 精品意识是不败妙方

2015年01月11日 08:49   大洋网-广州日报  收藏本文     

李可染 《万山红遍》(2012年成交价为2.9325亿元) 李可染 《万山红遍》(2012年成交价为2.9325亿元) 清乾隆 珐琅彩“吉庆有余”纹镂空内青花转心套瓶(2010年成交价为5.5亿元) 清乾隆 珐琅彩“吉庆有余”纹镂空内青花转心套瓶(2010年成交价为5.5亿元) 尚涛 《静夜思》 尚涛 《静夜思》

  专题策划吴聿立 文、图/ 广州日报记者刘丽琴

  回顾2014年的内地艺术品市场,意料之中的结果出现了:诸多画廊、拍卖行的成交额下降,拍品“征集难”的问题日益凸显。

  但是,在颓势之中,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就是天价拍品仍聚焦在高端精品力作上。这是否释放出这样一个信号:当艺术品市场越来越大众化之时,不管是欢迎、赞叹这是黄金时代来临还是忧虑、叹息将是文化灾难,精英化、精品化路线才是收藏、投资颠扑不破的硬道理呢?

  三彩画廊总经理 海生

  幻想“捡漏”

  不如量力而行收名家力作

  我认为,在收藏市场上,首先是精英收藏,然后才是大众收藏。

  收藏的范围很广泛,有艺术的收藏,有民间的收藏,但前提都是社会稳定,人们物质生活提高了,精神生活变得迫切才谈得上收藏。其次,收藏需要成本,要有胆略和财力。我想,去年拍卖市场的成交情况或许会对藏家有些警示作用:切莫抱着贪便宜、“捡漏”的心理玩收藏;艺术家、名家出精品不多,反而应酬作品会很多,这两者的价值可谓天壤之别,购买时要锻炼好自己的眼力。

  精英化的收藏,要求藏家素质、文化修养高,学术背景深厚,对艺术的判断比普通人准确,有前瞻性。但随着一波波行情的更替,当收藏从投资性慢慢转变为实用性时,也就从精英化逐渐转向了大众化的收藏。大众化趋势说明,国民素质不断提高,对精神的需求不断增加,以前属于精英的东西也慢慢变成大众的了,以前拿来投资的现在变成实用的。这一潜移默化的过程也有前提,就是艺术和艺术品得到普及。你想,艺术不是雷同的流水线操作,不是无限量的下单产品,那些凝结了真情实感、一闪而过的灵感火花、偶然天成的作品能有多少?随着艺术家的创作状态变化,这种产品有可能就断货了,自然而然它会得到升值。

  虽然我们追求名家的收藏方向是不错的,但名家精品是不多的,反而应酬作品会很多,特别是在当下的中国内地,很多场合都喜欢搞“挥毫”助兴,书画家的那种“挥毫”之作,与其严肃的作品、成熟的作品以及留在美术史里的作品的价值,有天壤之别。

  因此我们的收藏者、消费者一定要戒贪念,多到美术馆、专业画廊去学习,提高鉴赏力,陶冶真性情,一定要避免还没有做好功课、没有来得及提高自己的修养和鉴赏水平就想着去拍卖场“捡漏”,因为急功近利的态度必然会让你遭遇挫折。艺术品消费更多的是精神上的东西,量力而行,追求慢一点,那种好高骛远甚至贷款来收藏的,有很大风险。

  北京天问拍卖总经理 季涛

  顶级藏家永久收藏难得一见的精品

  现在的收藏是一个泛收藏概念,我们的全民收藏热也是概念混淆、面目不清,导致了收藏、投资和拍卖三者的混乱。

  首先,普通藏家与大收藏家的概念是不一样的。收藏是一个非常普及的大众行为,和投资不一样,也不要与拍卖紧紧联系在一起。富豪一掷千金地买唐卡、买鸡缸杯是收藏家的行为—那些在拍卖市场买精品的人,可能一件东西就能使其成为收藏家或顶级收藏家,比如连北京故宫、台北故宫或大英博物馆等都没有的国宝级孤品。而对普通藏家来说,做何种收藏、何时开始收藏,都无特别限制,喜欢就好;其次,要区分收藏与投资的概念。虽然收藏的过程中可能会起到投资的效果,比如以藏养藏、留好出次等,在逐渐优化藏品的构成中成功地赚一笔,让投资成为收藏的副产品。而艺术品投资就是为了盈利、买卖,先买后卖、低买高卖,总在等候一个好价格,一个出手的时机。因此,买精品更利于投资,因为精品存世量少,保值、增值的效果非常明显,投资风险也小。

  在古代,藏品多是用来把玩、学习的,有其精神需求、实用目的,投资是次要的。然而,现在的全民收藏热就比较混乱,我分不清楚哪些是收藏,哪些是投资:有些人说是收藏,实际直奔投资而去,所以会买错东西;有些人说是投资,实际上是出于收藏,买的是由衷的喜欢。在现在商业化的导向下,投资的人越来越多。也只有到了现代,信息发达、拜金主义之下,才会出现这么多的投资,且大多数的投资是不合理的、盲目的。这样一来,问题就出现了:金字塔中底部的拍卖品征集难度不大,高(档)、精(品)、新(货)的文物艺术品则征集困难。究其原因,我认为一方面是现在处于市场低谷,投资者不出货;二是许多在市场上摸爬滚打10多年的艺术品投资者都已挣到了钱,不再缺钱的状况使他们逐渐转向了收藏家的身份。他们开始把买到的艺术品进行整理、分类,把确真无疑、难得一见的精品留下作为永久收藏;而把那些不成系列、风格重复、真精不足的藏品出手,挣出钱来再去购进自己喜欢的精品。尤其近些年,国内的企业收藏日盛,每年都有众多的民营、国有企业投入到艺术品市场中来。他们实力雄厚,购买挑剔、理性,尤其喜欢选择那些真、精、新的拍卖品。而那些为了建立企业博物馆或美术馆的投资者和收藏者,也势必将其买进的艺术品精品进一步沉淀下来,使得它们在一定时期内难以再现拍卖场。

  那么,未来艺术品市场上的精品从何而来呢?随着我国收藏群体不断扩大,供求关系逐渐紧张,不同收藏层级的投资者,出于不同的收藏目的和各种资金需求,将自己的藏品有选择地投向市场,这依然会支撑起拍卖市场金字塔的中底部。此外,等待文物艺术品的海外回流,尤其随着海外早期老收藏家的越来越老龄或离世,当他们的后代对于艺术品收藏兴趣不大或兴趣点不同时,将父辈的收藏品整体拿出来进行拍卖,促使那些高档、系列、令人耳目一新的文物艺术品重新回到世人面前。

  知名文化学者、《谁在收藏中国》作者 吴树

  “全民收藏”建立在

  追求暴利的幻想上

  纵观中国历史,几个时期的收藏(文物收藏)高峰特点虽不同,但共通的一点是收藏者都保持着某种精神层面上的需求。唯独当下的“全民收藏”自始至终都建立在追求暴利的幻想上。全民化、大众化、商业化的收藏对于文物的保护和传承造成了许多弊端,相较而言,我主张、强调高素质的收藏。

  本来,收藏作为爱好,成为某一个阶层的垄断显然不公平。但目前,文物收藏市场表面繁荣,实际乱象丛生,这主要是由于收藏商业化造成了文化缺位,绝大部分的收藏都不是发自内心对文化、文物的偏爱,而是出于投资的商业目的。混乱之下,制假、卖假,走私、“三盗”(盗墓、盗捞、盗窃)都出来了。从历次的收藏热来讲,比如宋代作为第一次成规模的收藏热,纯粹是作为爱好,文化色彩浓厚;宋代的玉器也有作假,做一些假的沁色,但这种作假纯粹是在文化审美的角度满足一些人的好古之风,是公开的,即便是带有商业目的的介入,卖的人不是故意做旧冒充文物,买的人也心知肚明,不存在欺骗和伪装。

  基于此,我觉得高素质的收藏,还是在“精英阶层”。所谓的精英阶层,取决于三点:有足够的历史知识、常识等知识储备;对文物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商业运作功利性比较弱。

  我一直“攻击”所谓的明清官窑瓷器,一个鸡缸杯竟炒到了2.8亿元,而那些真正具有收藏价值的文物却得不到应有的体现。何谓文物价值?我衡量的角度有三个:历史价值—历史悠久,特别是在没有文字记载的部分,文物就是历史信物;审美价值—牵涉艺术含量的高低;科学研究价值—对某个朝代、文化、自然科学有研究价值。三者兼而有之构成其文物价值,体现这些价值的就是精英收藏,否则拍出再高的天价也只能算是商人的行为。

  我一直强调,文化收藏不等于收藏文化:文化收藏是在藏家主观意识的艺术欣赏,以及为了保护他喜欢的艺术的前提之下;而收藏文化则是各式各样的,有的完全以商业利润为目的。所以,现在的大收藏家和以前的收藏家也有非常大的区别,如民国时的大收藏家张伯驹,落魄时卖田卖地都不卖收藏,最后还都捐给了国家。

  总之,纯商业化的全民收藏,既不利于文物传承和保护,还会导致方方面面的损失:真假混杂的文物,体现不出本身的文物价值;大量的文物走私、违法买卖,让文物得不到保护;近亿人聚集的古玩市场上,几乎只能见到上家与下家,找不到几个真的收藏家。文化和道德的缺失,倘若使收藏变成了游戏和赌博,肯定是有害的。

  藏家 颜明

  收藏就是要买能留得住的东西

  大众化收藏和精英化收藏各玩各的:老百姓收藏自己喜闻乐见的东西;有经济实力的藏家玩精品、掐尖,追逐名气,二者和而不同,交相辉映。但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我认为,收藏不要去跟风追热点,还是要挖掘那些有深厚文化背景和文化底蕴、能够留得住的东西,不要跟风那些炒作得很热的板块,比如当代水墨、当代艺术。

  收藏是小众的,拍卖场也就靠几样高、精、尖的大东西来聚集人气,和老百姓没关系,即便在古代,收藏也要讲经济实力,包括民国时期的收藏热也是一些民族资本家和有钱有权的人搞起来的,只不过比现在的人在人文情怀和文化修养上要高一点。对于当下老百姓的大众化收藏,不要刻意地去扶持和反对,不能过分渲染投资回报,不要抱着一夜暴富的心态,而是要量力而行,因为收藏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只要精神上得到愉悦和满足,就是最大的收获。一般来说,大众化收藏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开始玩普通的、低价位的藏品,随着常识、知识的提高、阅历的增加,收藏的品味会逐步地上升,买越来越好的东西,淘汰差的东西。总之,一切顺其自然、去掉贪念和一夜暴富的心态,扎扎实实地增强自己的知识面和鉴定方面的常识。

  其实,进入精品的高端收藏人群,也是小众的,比如上市公司老总有很多,但玩收藏的很少,层次也是参差不齐。精英化收藏与大众化收藏在平台、理念、商业运作上肯定是有极大的差异,他们肯定就是以精品、代表作为主,因此不能以大众观念、思想去衡量这些追求高端的、追求精品的顶级买家的思想。他们肯定要的是掐尖的东西。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收藏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