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艺术品市场趋理性

2015年01月18日 09:04   大洋网-广州日报  收藏本文     

  本期专家:广州艺术品商会会长 石金柱

  文、图/广州日报记者林琳

  广东艺术市场理性消费表现在买家有现钱才会买,拍场上量力而行,拍后不会拖欠款项或拒付款。

  艺术品市场膨胀的时候,“鸡犬升天”,什么画家、拍卖行都通通跟着上,享受井喷式的行情。这也让我们看到,拍卖行业的门槛确实不高、成本相对较低。但是这种行情毕竟是短暂的,受宏观形势的影响,艺术品市场的问题提前暴露,首当其冲的就是北方市场。

  北方不少艺术品经营机构热衷于捧画家、玩炒作,具有较强的投机性,擅长用较低的成本结合强大的宣传来操纵市场,以此享受大的回报。有的画家因此成为明星、“概念股”,急于生前就要做“大师”。

  相对来说,广东市场倒没有出现类似的情况,只是市场确实变清淡了,交投不再疯狂。

  广东艺术市场理性消费表现在买家有现钱才会买,拍场上量力而行,拍后不会拖欠款项或拒付款。而北方有的拍卖行就被“三角债”拖累,买家这边还没付款,东西已送到那边去拍,对市场杀伤力很大。尽管很多人说广东市场盘子不大,但是正因为这种理性,市场才不会被牵着鼻子走。

  广东的画家,不排除有一些在之前的热潮中出现心理“不平衡”的,但是从目前市场看,绝大部分还是守住了底线,把重心放在艺术创作和学术研究上。从各家拍卖行的秋拍情况看,当代岭南的专题和专场拍卖成交情况还是在市场能够认同的范围内。广东的画家队伍还是处于有序的状态,求同存异,比如杨之光老师热衷于公益,梳理自己的作品;而林墉老师沉浸于自己的“晚年变法”。

  广东的拍卖行自成一格,即使在市场最热的时候也没有出现争创亿元的“热闹”。自从商会成立后,广东的主要拍卖行更为自律,相互约束、互相监督,有争议的拍品、现象基本不见,尽管成交没有像之前那么激烈,但也出现了一些小高潮和小惊喜。在目前的形势下,由于买方群体有所改变,不能再采取以前那种卖名气、卖头衔、卖通俗拍品、卖“光环”的策略,而是要推出有主题性、学术性的拍品。

  目前,行家是市场中比较成熟的群体,而当下的行情对他们来说确实是买东西的时候。但是大部分行家财力有限,还是应当有选择地买,量力而行,选择标准的、没有争议的,没有被边缘化的藏品。

  2014年这一波“冷空气”来得太急了,上半年表现还不错,下半年资金突然告急,市场有点措手不及。而2015年是有准备的一年,市场应该不会太令人悲观。而且,新进场的企业家“胃口”不错,通常三五人成立一个“小基金”,成为支撑市场的新生力量。拍卖行业在自我调整,寻找一条更合适的道路。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广东艺术品理性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