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价墓谜团解析(组图)

2015年02月17日 08:36   新浪收藏  微博 收藏本文     

螭首金杯 螭首金杯

  李  飞    

  2014年7月在贵州遵义新蒲发现的播州第14世土司杨价夫妇合葬墓,是一座南宋时期的大型土坑木椁墓,该墓从未经盗扰,已发现各类精美金银器80余件,并清理出完整的墓园结构,是考古确认的第9座杨氏土司墓葬,甫一出土便震惊学界,入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14年度中国考古新发现。这一重大的考古新发现,为正在开展的海龙囤申遗提供了重要支撑。但对普通读者来说,对杨价墓详细情况的了解仍有很大兴趣,笔者现将主要问题做一简单解答。

  是杨jia还是杨jie

  应念介,jie,去声。据《杨氏家传》记载,粲生三子:价、佐、佑。价字善父,袭父职。价是一个多音字,有jia、jie等多读。读为jia(去声)时,意指价格,是比较常见的用法。读jie(去声)时,意为“善”。《说文解字》:“价,善也。” 这与杨价的字“善父”取义是一致的。《诗经·大雅》:“价人惟藩,大师惟垣。”意思是良民是国家的藩篱,官吏是国家的墙垣,也是这一用法。“价人”为国之藩篱,而佐、佑皆有辅助之意,这也是价应读为jie的一证。

金台托盏一副金台托盏一副

  如何确定勘探时发现的土坑就是古墓

  考古发掘中,常见的情况是一座墓葬发掘出来了,我们无法确认墓主人的身份。这座墓葬是相反的,我们带着清晰的目的来开展田野考古工作,我们的目标就是发现杨价墓。因为有大量的线索指向杨价墓就在一个不大的范围里,为此我们除了采用传统的勘探手段外,还曾经考虑动用一些新的科技手段来寻找它。但最终还是用传统的洛阳铲勘探的方法发现了它,因为我们坚信杨价墓就在这圈石墙内。

  经过反复的勘探,我们终于在石墙内发现一个8米见方的土坑。这个土坑发现后,因为没有探到更有价值的线索,只知道有个很大的土坑,现场工作人员判断可能与墓无关,或者是尚未建成即废弃了的墓坑,是空的,价值不大。这更多是基于之前8座墓葬均为石室墓,从而认定杨价墓也一定是座石室墓的先入为主的误判。加之当时墓葬周边的土地尚未征用,地表又有多座现代坟和大量树木,动土需要花费很大的代价。所以在挖还是不挖的问题上,曾一度犹豫。

  未经盗扰是否偶然

  杨价墓是经考古发掘确认的播州杨氏家族30任土司中的第9座土司墓,已发现的墓葬分别为:第13世杨粲、第14世杨价、第15世杨文、第21杨铿、第22世杨升、第24世杨纲、第25世杨辉、第26世杨爱、第29世杨烈。这也是迄今仅见的土坑木椁墓,其余墓葬均是石室墓,用巨大的石材营建而成,多有繁缛的装饰,杨粲墓就是典型代表。石室墓的目标相对明显,巨石搭建的中空的空间也为盗墓提供了方便,所以几乎十墓九空。而杨价墓采取的特殊形制也许为其完整保留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为什么采用木椁墓

  木椁墓在战国秦汉时代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墓葬形式,之后渐渐变少,但并未消失。贵州境内的宋墓,在此之前还未发现木椁墓的先例。杨氏的9座土司墓里,这也是个特例。杨价采用木椁墓的原因,也许可以从历史背景和个人喜好两个角度去思考。所谓历史背景,一方面如我前面所说,这是在很长的历史时段里采用的一种墓葬形式,国内其他地方是有宋代仍使用木椁墓的例子,也就是说从历史的眼光来看,它的出现并不突兀;另一方面,杨价死于公元1243年,正值抗蒙期间,相对于石料的开采、运输特别是精致的加工,用木材来营建墓室会便捷很多,工期也可以大大缩短。因此,处于战事正酣,且将殃及播州这一历史背景下,也可能成为他使用木椁墓的一个重要因素。所谓个人喜好,也就是说这种墓葬形制是杨价生前的安排,是一种个人选择。文献记载,杨价是个孝子,父亲杨粲去世不久,他就将位子传给儿子杨文,自己“专志养母”,并笃信佛教。他是在一天大饭群僧,诵念佛经时突然无疾而终的。从杨粲墓前出土的墓碑残件看,杨价去世时,其母亲田氏可能仍健在。此外,杨价时代,播州开始设科取士,杨价自己很好学,写得一手好文章。他深受中原文化的熏陶,难免受到宋代“复古”浪潮的影响。不排除这些个人原因成为他选择木椁墓的决定性因素。

象纽银执壶上的大象栩栩如生象纽银执壶上的大象栩栩如生

  杨氏土司的经济文化繁荣时期是哪几代

  这种划分见仁见智,但无论怎么分,杨粲、杨价、杨文祖孙三代是播州历史上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播州杨氏家族在杨粲手里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所以文献称杨家“十三传,至粲始大”。杨价、杨文主播时,正值蒙元崛起,采取所谓斡腹之谋,在西南一隅与南宋朝廷形成正面对抗,这二位最重要的历史功绩便是抗击蒙军。这在当时是正面的、积极的,因为这个时期南宋朝廷才是正统的统治者、国家的代言者。杨粲、杨价死后,均被封为侯,杨文则更甚,封为公(播国公),极尽哀荣。

  值得注意的是,播州的设科取士,是从杨价主播时开始的,是南宋朝廷“从价所请”的结果,允许“岁贡士三人”。此举对播州的文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银碗银碗

  腰坑里面一般都有什么

  腰坑是古代墓葬中,设于墓室底部中央,略当死者腰部位置的一个小坑。流行于商周时期,秦汉之后渐渐消失,唐宋时再度流行,至明不绝。唐宋时期的腰坑应该与风水堪舆有密切关系。我们以往发掘的杨氏墓葬几乎都有腰坑,但时代不同,放置的东西也有差异。比如,杨价的父亲杨粲墓的腰坑里,出有铜鼓、铁钱等。杨价的儿子杨文墓的腰坑里则出土镇墓券。明代播州土司墓的腰坑里往往埋有镇墓券,金银质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铜镜和铜锣等,相对固定,宗教蕴意逐步强化。

  现在已经知道杨价墓也是有腰坑的,且坑内的陶罐已经露头,实验室考古过程中可能还会出钱币、镇墓券等实物。如果有镇墓券,墓主身份将得到进一步确认。

  (作者系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

  (本版图片由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来源:中国文化报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杨价墓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