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博物馆要摆脱空壳化
2015年03月18日 09:25 中国文化报·美术文化周刊 收藏本文
“一些县级博物馆动辄搞‘千年通史展’,文物没几件,拿照片来凑数,有的连照片也拍不清楚。”近日,某省文物局一位负责人直陈目前基层博物馆存在的问题。这几年,我国博物馆事业快速发展,特别是在一些基层地区,庄重、气派的博物馆成了当地文化中心的标配。这一方面显示了各地对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基层博物馆的“空壳化”现象。
所谓“空壳化”,即一些博物馆“外强中干”,气势磅礴的外表掩盖不了馆内空空荡荡的窘状。展品少,也鲜有人看,加之运营成本高,干脆“一锁了之”,最终形成了“没人来—锁门—更没人来”的恶性循环。
博物馆应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与一些国际知名的大博物馆不同,对于基层博物馆而言,其收藏、保护的应是属于本地或与本地文化有关的文物,服务当地民众。
基层博物馆要想实现从“少人问津”到“纷至沓来”的转变,引导民众了解当地历史、参与当地文化建设,基层博物馆的定位至关重要。在保护好藏品和文物的前提下,基层博物馆应以足够数量的文物和展览,尽可能吸引更多民众参观。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请用微博账号登录,推荐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