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工艺作品定价标准引热议

2015年03月29日 09:27   大洋网-广州日报  收藏本文     

象牙工艺摆件 象牙工艺摆件 核雕 核雕 绣花鸟纹挂屏一套四件之一 绣花鸟纹挂屏一套四件之一
竹雕竹雕
潘柏林 《东坡赏砚》(石湾陶塑)潘柏林 《东坡赏砚》(石湾陶塑)

  《广东省岭南民间工艺研究院艺术品服务交易标准》引发业内热议——

  艺术无价 工艺可量

  文、图/广州日报记者 郭晓昊

  “艺术无价”,这四个字肯定了艺术的价值,也说明了艺术的价值难以衡量。不过,近日广东省岭南民间工艺研究院却公布了《广东省岭南民间工艺研究院艺术品服务交易标准》(以下简称“交易标准”),把作品材质、所耗人力工时、作者创作在内的多个因素集合起来,成为衡量工艺作品价值的标准。艺术无价,但是否工艺可量呢?业内对此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交易标准”

  不等于艺术标准

  广东省民间工艺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它根植于岭南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体现了数千年来岭南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的追求,生动地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征。其中尤以广州三雕(牙雕、玉雕、木雕),石湾陶塑、枫溪瓷塑、潮汕抽纱、肇庆端砚、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的粤绣(含广绣和潮绣)、中国四大木雕之一的潮州木雕、广东彩瓷(包括广彩和潮彩)等为中国工艺美术的佼佼者。然而,与全国其他工艺美术品种一样,这些工艺美术品都有难以衡量价值的问题。因此,近日,广东省岭南民间工艺研究院公布了《广东省岭南民间工艺研究院艺术品服务交易标准》,将其用于广东民间工艺美术品的交易,以期为无价的艺术品提供相对合理的定价标准。

  然而,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秘书长侯惠哲却直言,艺术品的标准是难以制定的,因为每个人的品位、眼光都不一样,“有人认为大红大绿好看,有人喜欢具象,这些标准怎么用来约束艺术品呢?画一棵树,难道非要把树干、树叶都画完整才算好吗?”不过,她认为工艺品有所不同,因为其价值与原材料、做工都有关系,所以“交易标准”对工艺品而言有一定的必要性,但这与艺术价值判断无关,“打个比方,我们也会考虑一件作品在艺术价值之外的一些条件,比如油画框是什么样子,装裱情况如何,包装、运输、储藏的情况又如何”。她认为,“交易标准”跟艺术标准不一样,“交易标准”起规范作用,是用来规范艺术品交易的过程,而不是艺术品本身的标准。

  广州市工艺美术总公司副总经理林炤认为,宜把“交易标准”当作交易惯例来看待,至于标准宜从基础研究做起,涉及材料学、工艺学等。一般来说,工艺品的市场价值由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其价值由稀缺性、艺术(工艺)性、融资性(变现)等构成。而工艺品与艺术品确有区别,前者突出“工”字,因材施艺,本身也有“艺术”成分和内涵,而后者则重立意和精神内涵,也是手与心灵互动的结晶,作为工艺品更高价值的追求,应该更富有艺术性。工艺品从制作预期划分,可分为复制的和不复制的两种,从前者来看,的确需要标准或“一致性”要求,而后者则追求个性,订立标准的意义就不大了。

  “标准卡”的形式

  类似产品说明书

  广东省岭南民间工艺研究院院长陆穗岗就此“交易标准”也作出回应,他告诉记者,本次制定的“交易标准”是服务交易标准,而不是作品的艺术标准,只是希望提供相对标准化的信息给消费者。他认为,这种标准目的在于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工艺品的价格高低历来是“见仁见智”,因为不同材质,价格千差万别,有的商家就常有意无意间地模糊了这些区别,而提倡诚信交易的概念可以反过来对工艺品从业人员进行制约。

  他介绍,这个标准是按艺术品的共有元素去制定的。“比如材料、作者、技艺、工时以及作者在作品制作中担当什么角色——是作者自己‘一手一脚’创作出来的,还是只是监制创作?此外,作品是有限量复制的,还是唯一的一件?”他说。他认为,这些元素构成的标准看上去好像很复杂,其实只是采用“标准卡”的形式将各种复杂的信息转化成普通消费者易懂的内容,“就像更详细、规范的产品说明书一样”。他举例,比如工时是按8个小时/天来计算的,不允许笼统地写“名家”、“大师”,以免混淆视听。

  披露制作人数和工时

  能令工艺师自觉诚信?

  “如果艺术品有标准化的话,创新就磨灭了,但如果只是用于对交易过程的规范,我认为值得尝试。”出生于工艺世家的叶先生对此评论道。叶先生对工艺行业有独到的认识,认为目前工艺品有太多问题,如瑕疵、造假等,确实需要有一个可信度比较高的单位去做认证,给消费者信心。但是,他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工时或者有多少人创作这些标准能真实反映出来吗?”而且,他认为从市场角度看,多人合作的作品,在艺术历史上的价值都不高,反倒是单人创作的艺术品价值不菲,“所以我觉得强调工时是不必要的,何况实际工时本来就是公开的秘密” 。

  对于业内人士质疑的如何保证“标准卡”上的参与制作人数和工时的问题,陆穗岗认为这个无法监管,但是可以由业内、市场去调整,“工艺师大可一开始就‘报大数’,写10个人参与、90天完成,但是圈内人都很清楚事实是怎样的,别人只需要30天,你需要90天,那不是虚假报数,就是能力有问题。照这么计算,这个工艺师一年只能做4件作品,而市场流通量那么大,就会暴露了工艺师不诚信的一面”。他认为,通过这种“曝光”还可以让一开始不成熟、不诚信的部分工艺师逐渐从不自觉转变为自觉、诚信。而作品的价格也采取“自报”的方式,陆穗岗认为也是工艺师们去适应市场、自我调整的过程,“作者自己报3万元,市场只接受2万元,他就会慢慢调整,否则最后吃亏的是作者自己” 。

  在他看来,如果制定了相对的“交易标准”,工艺美术品就有机会进入大流通、大市场。他举例,去年11月底在北京举办了一场广东工艺美术大展,保险公司本来不肯承保,但是当他提供了标准卡之后,顺利为一批3900万元价值的骨雕作品投保,保险公司的理由是因为这部分作品有章可循。在另一场展览上,因为对作品使用了标准化的描述和介绍,许多买家认为有了价格参照而愿意掏腰包。

  技艺难度系数、材料等级有望补充进“交易标准”

  在叶先生看来,目前工艺品和艺术品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艺术品的附加值比较高,成本不太重要,但工艺品的附加值不高,成本对价值起关键作用,所以如果要制定“交易标准”,最好能够制定材料的等级、工艺的难度系数。

  不过,讨论原料的好坏只是针对原材料比较珍贵的工艺品,比如玉石、木材、珠宝、贵金属等,但是这导致了很多工艺品的价值被按成本计算。侯惠哲告诉记者:“比如家具,一说是紫檀、黄花梨,就感觉跟鸡翅木的家具差距巨大,而实际上设计的价值也很高,有时候一件饰品的设计价值远高于原材料的价值。而好的材料,如果工艺不好,价值也会大打折扣。”

  所以侯惠哲坚持认为,“制定标准还是很难的。”她继续举例,不同品种的木头大小不一样,对于做家具的人来说,木料越大越好,一说面板是独板,就代表价值高,而拼板的价值就比较低。但是如果制作一件小的工艺品,大小跟体积没太大关系,所以材质的条件不足以衡量作品的价值。另外对于工艺品的价值来说,工艺难易程度也有很大决定关系,但是制定难度系数需要有标准,而现在工艺也难有标准,原因之一是工艺类别太多,“比如编织工艺,原料差别不大,只是竹丝的编织方向不一样,不同的编织方法可以体现不同的颜色和图案”。

  不过陆穗岗透露,研究院以后也会朝这个方向发展,制定技艺难度系数、材料等级。“材料等级的制定会套用国家质监部门的一些标准,而技艺难度也会结合创作过程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比如陶瓷作品的烧成比例大概是3件中可得到一件完整器,以此计算风险系数。另外还包括从业人员的基数作为参考系数,比如某个品类濒临灭绝,只有100人从事,而有的品类有10000人从事,系数肯定不同。”他说。

  叶先生则提出,工艺品品类太多,所以跨品类衡量价值并不现实,他反而赞同如果能够在作品中标注作品的“瑕疵点”更为实在,“大多数工艺品都有这样那样的瑕疵,不可能达到真正的完美,比如人物雕件的比例不精确,或者石湾公仔烧‘伤’,如果能够坦诚告诉消费者,能更好服务消费者,而有了这个‘曝光’,工艺师们更能认真创作”。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民间工艺定价标准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