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年文化 让年过得更有味

2016年02月11日09:20   新浪收藏   微博收藏本文     

  商报记者 张晨

  为什么过年要放鞭炮?为什么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为什么年初七要吃长寿面?关于“年”的种种,你好奇么?

  猴年春节将至,是时候给孩子们讲讲“年文化”了。今年春节,我们特地邀请了东书房国学老师王滨蔚,她将告诉你:如何利用过大年的机会,让孩子学习传统文化。

  从腊八到年初七,应该这么过

  过年,是汉族人民最大的传统节日。农历腊月初开始,人们争相购置年货,筹备过年。

  腊月初八日须吃“腊八粥”,即煮米饭,米饭煮得很香,不吃菜。除人吃外,还须向天地泼撒一些,以示敬神祈求平安。

  腊月二十三,俗称“灶火娘娘上天”,灶神要去转娘家,兼言人的善恶,所以晚上取下灶爷像诚心焚化,并须献“灶干粮”,让灶神带上。此后须上坟祭祖,扫房,贴窗花。

  腊月三十就是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除”是除旧布新的意思。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所以那天晚上叫“除夕”。应贴新对子、门神、五福,内外打扫整洁。傍晚,用“醋坛神”清洁家中,然后鸣炮请神。之后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晚辈发压岁钱,吃猪肘子、头肉,俗称“咬鬼”。之后或打牌,或喝酒,熬到天亮,俗称“守岁”。

  正月初一天刚亮,鸣炮“迎喜神”,吃臊子面,然后到村上各家给老人拜年,至初五,忌讳做针线活、扫地、动切刀、犯口舌等,以祈求一年吉利。

  初五日一般都要吃面搅团,俗谓“缠五穷”,并清除院内外垃圾,洗脏衣服称“扫五穷”。

  初七俗称人日,吃长寿面,上香放炮。

  王滨蔚老师说,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从初一到初七,都是有讲究的。

  一大筐的除夕必备品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布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除夕”是一年之中人们除旧布新、祈福禳灾的日子。

  你知道吗?“除夕”,义谓旧岁至此而除夕,新岁自明晨开始,有除旧布新之吉兆。古人也非常喜欢过年。

  王安石《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梦粱录》卷云:“十二月尽,俗云‘月穷岁尽之日’,谓之‘除夜’。士 家不论大小户,俱洒扫门 ,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遇夜则备迎神香话供物,以祈新岁之安。”

  《万历嘉兴府志》:“腊月,乡人以朱墨图面,跳舞于市,行古礼。除夕,易门神,桃符,春贴,井皆封,爆竹, 设酒果聚欢,锣鼓彻夜,谓之守岁。”除夕守岁,始自南北朝。

  徐君倩《共内人夜坐守岁》诗:“欢多情未极,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帘开风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除夕之夜,尚有“辞岁”,置、送“压岁钱”之习俗。

  《燕京岁时记》:“凡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之压岁钱。”

  除夕和春节相连,风俗内容有别而相联系。现在,我们除夕主题是除旧布新,团圆喜庆。主要习俗活动有祭祖、贴春联、吃年夜饭、送压岁钱、守岁、放爆竹等。

  ▇鞭炮

  先说说关注度最高的春节放鞭炮吧。很多孩子会问:过年为什么要放鞭炮呢?

  传说从前有个叫“年”的怪兽,每年大年三十就会到村子里去危害人类。村里的人大惊失色,吓得魂飞魄散,却毫无还手之力,只好能躲一天是一天。因为“年”一次能吃掉整个村子的人,搞得民不聊生,人心惶惶。有一年,这个叫“年”的怪兽又来了。天渐渐黑了,一位大胆的老人点起火堆,顿时熊熊大火燃烧了起来。就当火快灭时,一个小孩子找了根竹节扔进火堆,那时“年”正要吃人,被这突然发出的“噼里啪啦”的声响,吓得狼狈地落荒而逃。

  虽然从此“年”不来了,但人们仍旧担心它还会再来骚扰。就这样,“过年放鞭炮”的习俗就形成了。

  ▇饺子

  过年时,大家除了放鞭炮,还要吃水饺。“饺子”就是“交子”,意思是说旧年向新的一年交替。而古人在饺子里放一枚铜板,谁第一个吃到装有铜板的饺子,就寓意今年会很幸运。现在的人们,觉得这样不卫生,改用装一颗蜜糖。

  ▇贴春联

  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守岁的习俗,既含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送财神

  旧时,从春节子夜开财门起,就有送财神的,手拿着一张纸印的财神在门外嚷着:“送财神爷的来啦!”这时屋里的主人,为了表示欢迎财神,便拿赏钱给来人,送财神的口中,当然总免不了要说些吉利话。

  ▇给压岁钱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

  ▇各式各样的年夜饭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

  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吃饺子的习俗,是从汉朝传下来的。

  南方新年有吃馄饨习俗,是取其开初之意。传说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状态,盘古开天辟地,才有了宇宙四方。

  长面,也叫长寿面。新年吃面,是预祝寿长百年。

  ▇学习年文化,要看什么书?

  前些天东书房特地给孩子们上了不少关于“年”的课,怎么接长辈给的红包,年夜饭到底吃什么,拜年说些什么话,甚是有趣。

  过年这几天,王滨蔚老师建议家长们多给孩子看看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书:“4-6岁的孩子可以开始学习《弟子规》,里面说的‘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这是中国几千年‘天伦之乐’的和谐画卷。已经读书的孩子,就该读读《论语》的第十篇《乡党篇》。”

  来源:每日商报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压岁钱年夜饭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