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美术馆:热潮过后的冷思考

2016年03月09日11:35   中国经济网  收藏本文     

■美术报记者 叶芳芳 周懿 夏超 实习生 项晨 孙凤瑶

  “这是为前几年过热增长的补课”。或许,这种“冷静”的喘息机会,为民营美术馆行业带来的是一次回望,一场洗牌。

  业内常说艺术品市场的一轮起伏周期通常为5年,如今距离2010年已差不多过了一个“周期”,我们无法预测什么,但或许可以从“前行者”的步伐中明确坐标,找到方向。

  现象·“民”风渐起

  杭州南山路202号,一幢伫立在西湖南畔的青灰色民国小楼,门口石坊上是由浙江文化名人余绍宋题写的“恒庐”两字,和整幢建筑一道透着江南的秀气,这就是恒庐美术馆。2002年6月席挺军竞拍下这幢带产权的小楼,成为他创办民营美术馆的起点。他是我国较早的一批民营美术馆运营者,亲历过这十几年来艺术行业的起伏跌宕。

  目前,我国民营美术馆达到美术馆总量的三分之一,不同的馆因不同机缘成立。1991年,炎黄艺术馆正式成立,这是我国第一家民营美术馆。1998年,由企业创办的沈阳东宇美术馆、天津泰达美术馆和成都上河美术馆的接连成立宣告了我国的美术馆有了民营化之路,但这3家美术馆最终都因各种问题停馆。至2002年,北京今日美术馆、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南京四方美术馆等相继成立。2007年前后,在艺术市场繁荣的热效应催生下,中国民营美术馆井喷式发展,在此期间很多原本打着画廊招牌的经营机构也高调挂牌为美术馆、艺术馆等。建馆热随着相关诉求的增强和政策的不断出台迎来了登峰造极的新高点。

  艺术市场的发展如波浪的态势前行,至2010年,作为整个经济生态中的一环,艺术市场也到了“冷静期”,席挺军说,“这是为前几年过热增长的补课”。或许,这种“冷静”的喘息机会,为民营美术馆行业带来的是一次回望,一场洗牌。

  “一个好的美术馆是需要‘养’的”,这已成为民营美术馆运营者们的共识,在美术馆本职与资本现实的拉扯中,坚定的前行者们也已迈出了新时期下探索的脚步。

  作为老牌民营美术馆——今日美术馆的馆长,高鹏认为“美术馆的运营和可持续发展有三点很重要,即开源、节流和品牌建设。”在保持学术独立的基础上积极寻求社会捐赠、控制运营成本,而保持学术高度和艺术高度,反过来又能吸引更多的商业合作以及赞助商捐助。不接受场地租赁、不收售门票的宋庄美术馆“一直在相对封闭的学术环境中讨论艺术问题”已经走过了10年,馆长方蕾坦言运营上资金问题亟需解决,但希望能够继续“任性地”做非盈利美术馆。

  相比之下,2012年开馆的上海龙美术馆和2014年开馆的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先天就带着“不差钱”的优势,又有地方政府相关政策的扶持,在逆势中风生水起。近来又有“巴塞当代美术馆挂牌新三板”,引发民营美术馆与资本对接的新讨论。

  业内常说艺术品市场的一轮起伏周期通常为5年,如今距离2010年已差不多过了一个“周期”,我们无法预测什么,但或许可以从“前行者”的步伐中找到坐标与方向。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民营美术馆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