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网络书法热文 署名被名人化的维权之艰

2016年03月18日10:40   和讯网  收藏本文     

  董子彪

  《临帖 悟帖 出帖》一文的相关资料

  《临帖悟帖出帖》(下简称《临帖》)是我省书法家、文化学者秋子(原名申晓君)所写的一篇近万字的书法理论文章。该文2011年经作者秋子在实名认证的新浪博客首发后,引来了包括百度文库、网易博客、搜狐博客、微信等许多网络媒介的关注。

  2014年至今,该文作者署名却莫名其妙被更换为书法大家“沈鹏” ,并在众多网络、微信公众号、纸媒刊发或转载。为此,文章原创作者秋子内心纠结不已:大量的推广当然会让更多的习书者领悟书法精髓,但另一方面作者的著作权又该从何谈起?

  署名之乱

  2016年2月21日,春节刚过,年过花甲的秋子做了一个决定:授权委托自己远在新疆乌鲁木齐市的学生王飞处理《临帖》一文被侵权事宜,并亲笔书写了具有法律效力的授权委托书。

  “当时写好委托书,我还是很纠结,这样做会有人认为我看重利益或有意炒作。但回过头来想,这样做还是有必要的,因为毕竟书法艺术是纯洁的。”就这个决定,秋子已经犹豫了许久。

  2007年10月,兰州大学“中国结”传统文化社邀请秋子做一次讲座。当年10月19日,秋子经过认真准备后,如期站在了大学的讲台上。一堂由浅入深的讲座,讲述了何为临帖,什么是悟帖,又怎样出帖?赢得了大学生听众的认可。

  此后,就不断有习书者向秋子讨教书艺,甚至有人提出,讲座稿对初学书法的学生、研习书艺者均有指导、帮助,何不将文章正式发表?

  2011年5月17日,秋子将讲稿修改后,以题为《临帖》首次发表于自己实名认证的新浪博客上。发表不到一年,有人告诉秋子,在搜狐、新浪、网 易等多家网站上,该文作者却变成了时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的“沈鹏”。更有甚者为了提高点击率、转载率直接将标题改为《沈鹏谈书法——临帖悟帖出 帖》。

  一时间,《临帖》作者到底是谁成为书画界的疑问,而秋子认为,该文作者被莫名改换“沈鹏”,也是对自己论文的肯定:文章有价值。但清者自清,再者这样转载说明文章关注度高,对传播普及书法有好处,又何必追溯作者?

  2014年6月,秋子的个人论著《敦煌风续话》一书由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临帖》也被编排在内。秋子认为,“这样做,只为以正视听”。

  但不久之后,署名作者被窜改为沈鹏的《临帖》文章却越来越多。2015年1月29日,秋子在自己的新浪博客上发表了《关于部分微信书法公众平台侵权的声明》,指出文章作者是“甘肃秋子”,并公开了原文的首发网址链接。

  2015年3月,以沈鹏署名的《临帖》一文刊登在《东方书画》杂志(总第239期)书坛论道栏目内。此后,当年5月25日,《文汇报》中国书画版头条、5月27日《语文报书法版》杂志书法观点栏目再次相继将该文以署名沈鹏刊发。此后,又一次引发网络转载热潮。

  当时,多家微信公众号正迅速成长。经过微信平台的迅速传播,很快转载该文的各种媒体以几何倍数增长。而秋子也不断接到他人反映,甚至有人质疑该文作者不是秋子而是“沈鹏”。

  随着《临帖》一文大量的转载,各种不同的声音不断充斥而来。“当时,我还是认为,只要对书法普及有好处,也不一定非要对有些话较真。”

  然而,事实却没有秋子所想的乐观,书画界业内人士并没有停止质疑。

  维权之路

  今年春节后,秋子再次发现几个权威微信平台转载了署名“沈鹏”的《临帖》一文。在一次与学生王飞的微信聊天中,他透露出了极大的无奈,想解决此 事,王飞表示要与老师秋子一同维权。之后,秋子正式授权委托王飞来处理自己文章被侵权的相关事宜。未料,熟悉网络的王飞吃惊地发现:在百度直接搜索《临 帖》一文,就找到相关结果约1.4万条,而搜索署名为“沈鹏”的《临帖》一文时,已经超过8600个网页。

  面对如此大量的网页,王飞不得不悉心区分。首先,将所有网页、公众号逐一进行登记,对该网页链接所属网站进行甄别。接着,按照类别进行统计,尤 其记录下对方的联系方式。连续几日的工作,署名为沈鹏的文章数据终于出来了:仅微信公众号共有197条,网络方面包括网易44篇、新浪91篇、百度文库7 篇……各类大小网站也有213篇涉及侵权的文章。

  于是,王飞将老师秋子的委托书、《临帖》一文报纸杂志网站截图,以及最早网络首发截图、秋子的个人论著《敦煌风续话》等有效证据以电子邮件的形 式逐一发送至对方邮箱。此间,他特意将时间圈画了出来,文章网络首发时间:“2011-05-17 11:39:53”。书籍出版时间为“2014年6月”,而他寻找到的多家侵权网站、微信公众号、报纸等大多数转载、刊发时间均在此时间之后。

  由于该文章的原稿是秋子在2011年给王飞发的邮件,由王飞代为发布到秋子新浪博客,王飞清楚文章是秋子的作品无疑,他在收集资料阶段对维权信心十足。

  接下来,进入了等待回复阶段。

  2016年2月26日,《东方书画》专刊回信称:“该文写得好,是从网上下载的,定当声明更正、道歉。这是一个负责任媒体的起码道德底线。”王 飞收到此信,心里一块石头终于落地。此后四川省书法家网也回复称:“网站立即对稿件进行了删除。因网站有众多书法爱好者提供信息,可能是他们在选取时没有 进行核对,直接选用。”接着,深圳市书法院、中国书画超市、书法思考等微信均被微信公众平台官方认定侵权成立。

  看到希望的王飞,将没有回复的单位网站进一步做了核实,并将相关举证材料按照对方要求打印后,直接快递寄出。

  此间,发生的一件事让王飞记忆犹新:他电话联系一家网站要求删除该文章,在跟对方说明情况后,“网站工作人员称;你这多大点事,用得着这样吗?说完就挂了电话。当时我想,找网站维权咋这么难?”

  一段时间后,中国社会科学网、新华网新时空、天津网、《语文报书法版》等知名网站与杂志以及河南省硬笔书法家协会、河北省书协培训中心、江苏书协、香港文联、黑龙江三江美术职业学院等微信公众号均做出回复,并进行了删除或更改。

  “胜诉通告:目前有197家微信公众号已删除本人创作的署名为沈鹏的《临帖》一文……”3月10日,秋子在自己兰州的书法工作室内编辑着微信内容,一脸无奈地抬头与他人交流了一句:“网络时代,维权过程真的挺难!”

  清源之盼

  “其实,这样艰辛的维权,我只是想维护自己的权益。再者我也是一位曾经从事书刊出版工作的人,也有必要维护版权。”这是秋子自己的意愿。

  3月15日下午,王飞对落实删除文章或更改作者的网站再次做了统计,因部分小网站无法取得联系,只好再次给对方网站提供的办公地快递材料。

  王飞介绍,大型网站需要提供纸质版的证明资料才可以做出更改、删除等,诸如百度文库2月28日处理过,3月12日、13日又再次做处理。目前, 他已经将未联系上的侵权网站信息提交投诉至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执法处、中国网络版权维权联盟。“还好,对方答复,如果投诉成立 他们会将相关侵权信息交由各网站所在地的网络执法部门处理。”

  采访中,兰州晨报记者也与网易、百度等多家网站取得联系。网站工作人员均否认署名“沈鹏”的《临帖》一文是沈鹏本人提供,称是由网站转载而来 的。据网易兰州站员工介绍,诸如署名为“沈鹏”的《临帖》一文在网络后台显示关注“热度”较高,网站才将文章转载,而删除该文或更改作者还需要提交相关证 据材料,取得网站相关部门审批后才可以进一步处理。

  几经周折,记者电话联系到了沈鹏身边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该工作人员称,此前有书法界朋友让沈院长(沈鹏)看《临帖》一文,沈院长看后 当即就表示不是自己的文章。“当时,沈院长就称‘怎么会这样张冠李戴?’接着有朋友还在相关微信上对此事予以澄清,说文章不是沈院长所做。”该工作人员如 是说。

  与此同时,记者就5月25日《文汇报》刊发《临帖》一事电话采访了上海市《文汇报》文化部一位编辑。该编辑称,鉴于刊登该文的版面上没有责任编 辑,无法核实该文源头,需与总编办联系落实。记者随后拨通该报总编办电话,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工作人员称,他们只负责办公事务,对编辑的事情不清楚。

  “现在,除了新浪博客平台上的相关文章没有做出删除或更改外,其他较大网站均已做出反应。”王飞说,截至3月15日,涉嫌侵权网站还有7家,剩 下的还有少部分没有署名作者的《临帖》文章。“快递至新浪网的纸质备案文档也已发出,相信对方收到后很快就会删除新浪上所有的侵权文章。”

  15日,记者也注意到,在百度中搜索《临帖》一文署名为“沈鹏”的文章7300篇,但翻阅至30页后,已经显示网页被删除,无法打开。文/图兰州晨报记者 董子彪

  来源: 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中国书画著作权侵权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