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金融财富效益几何 亚洲艺术品金融商学院成立
2016年03月30日10:49 一财网 收藏本文
“过去,中国艺术品发展更偏重实物交易,主要依赖拍卖和私洽,很难金融化。我们希望:将来这个市场有更多权证交易,将可移动艺术品变成资产。”亚洲 艺术品金融商学院创办人、原人民大学中国艺术品金融研究所研究员范勇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说道。3月28日下午,亚洲艺术品金融论坛同期举行,论坛主题为 “文化力量与资本智慧”。参加此次论坛的嘉宾来自艺术、金融、高校三个领域,包括著名书画学者傅申、发起艺术与金融项目的德勤董事阿德里亚诺 (Adriano)、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刘双舟、著名当代艺术策展人陆蓉之以及国立台湾美术馆研究院张正霖等。
阿德里亚诺曾针对艺术品收藏家、艺术家和企业家做过一项调查,数据显示:75%的财富人群将艺术品视为一种财富管理手段。“在欧洲和美国,艺术品是 市场上最为成熟的财富保护、财富转换的领域之一。”他说。1972年,加拿大为了支持国内的年轻艺术家,增加大众接触、了解和欣赏的机会,由非政府文化机 构自费建立艺术银行,摩根银行则成了世界上最早收藏当代艺术的银行。这或许可以视为艺术品金融化的开端。
所谓艺术银行,就是政府提供资金支持或政策保障的非政府文化艺术机构,购买优秀艺术家作品,再将作品转租或销售给政府机关、企业、私人用于陈列、装 饰、收藏等,从而获得运转资金的非盈利性艺术机构。3年前,在台湾文化部门的推动下,台湾也成立了艺术银行。艺术银行成立2年之后,民间租赁比例已经超过 政府机关,艺术银行租赁逐渐在台湾艺术市场形成一定影响力。
台湾艺术银行计划主持人张正霖在谈及艺术银行运作经验时说道:“台湾在3年前推动艺术品银行的时候,我们就找了主要的政府收藏和政府支持的艺术经营 的伙伴联系,其中最大的就是推动了艺术美院工程。我们又找了国外的专家学者再深入讨论艺术品怎么和生活环境相结合,这都是比较重要的指导性意见。”同时, 他还指出:艺术品的变价、保存、流通、日常的管理都需要专业技能和专业人才配备,这方面的基础工作尤其重要。
“人才配备”也是范勇强调的问题。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他说:亚洲艺术品金融商学院今后也会与国际知名机构合作,学习成熟的艺术品信托、基金、债 券方面的操作经验。针对金融行业在艺术品估价方面存在的知识壁垒,他说:“亚洲艺术品金融商学院会针对资产估价和鉴定开设有针对性的课程,同时,学院也与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合作,研究艺术资产定价模型。”此外,他还向第一财经透露,亚洲艺术品金融商学院将来主要针对的学员对象是陆家嘴与自贸区工作的金融与财 税人员,开设的课程则分为两类:其一为与西方名校的合作教育;其二为定制培训,针对一部分学员的要求制定专门课程。
然而,即便在艺术品行业相对成熟的欧美,艺术品金融化的难度和复杂性依旧超过大部分行业。“投资人当然知道如何将大宗商品金融化,因为这其中有一个 固定标准,但涉及艺术品的时候,投资者就很少能够把握这种标准。”法国ESSEC商学院新加坡分校教授帕特里克·莱康特 (Patrick Lecomte)说。艺术品与奢侈品有相似性,但在另一方面,奢侈品依旧是一种批量化生产的商品,但艺术品更具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也正 是艺术品价格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同时,Patrick也指出:信息不对称也是艺术品市场面临的问题。“艺术品市场流动性有限,一些专家可以利用他掌握的信 息交易,这也为整个行业带来了不可预知的风险。因而,专业技能和知识是从事艺术品金融化的关键。”
在刘双舟看来:“艺术品金融在中国大陆地区至少发展了10年,大概是从2004年、2005年开始的。”2011年前后,中国艺术品金融化进程随着 艺术品市场的蓬勃一度井喷。那年年底,中国各地共成立40家文交所。此后,文交所的运营引发各种争议,违约、违规现象频出。谈及文交所的实践经验,范勇对 第一财经说:“文交所作为新生事物,还处于摸索阶段,在法规和方式上还没有完全与实际接轨,很多时候,其运作也游离于法律法规之外。文交所未来要解决的依 旧是人才问题。”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