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宫修文物热播被赞 耐得住寂寞才能出精品

2016年04月19日14:41   大洋网-广州日报  收藏本文     

  原标题:想要远行,还需匠心

《我在故宫修文物》剧照

  《我在故宫修文物》热播被赞“耐得住寂寞才能出精品”

  一部神奇的国产纪录片正在被热议,这部三集的作品,没有明星大腕,没有特效传奇,讲述的是一群能工巧匠在故宫修文物的故事,豆瓣评分高达9.4,比 《舌尖上的中国》还要高,超过热播剧《琅琊榜》,故宫里这群文物修复师,一辈子兢兢业业,精心维护着传世古董,让很多观众为之动容,这部纪录片所展示的 “工匠精神”也引发了广泛讨论。而这种稀缺的“工匠精神”对娱乐圈同样也有启发意义。

  《我在故宫修文物》刷屏

  引发年轻人关注“工匠精神”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最初在央视纪录片频道播出,虽然只有三集,却获得了意外的好口碑,更是受到年轻观众的追捧,在90后观众集中的视频网站,点击量近70万,弹幕评论动辄刷屏。

  这部纪录片是配合故宫博物院90周年院庆而拍摄的,故宫出场地,也提供被拍摄者和题材。片子讲述了一群文物修复师的故事,摄制组连导演一共5人,光筹 备就用了5年,两位导演光调查资料,就写了10万字,最终连拍带剪7个月,每集50分钟,总投资150万元。观众可以通过镜头近距离观赏故宫的稀世珍宝, 而且见证破碎的文物,经由心灵手巧的修复师,经过繁琐、枯燥、漫长的修复后焕然一新的过程。修复师日复一日的雷同工作,重现文物的风采。其中不少细节很有 意思,修复青铜器的师傅称:“调不出来正确的颜色,一个礼拜都调不出来,难受死了。”

  负责漆器组的师傅称,为采集到合适的漆,他们要去北京郊区,和采漆师傅一起在夜里割漆。一晚上爬60棵漆树,才能采集8两优质漆。

  还有一位女师傅,花了十年时间临摹出一幅《清明上河图》,片中将她年轻时照片与现在的照片对比,一生贡献给文物修复的画面让人震撼。师傅在教徒弟时,第一句话也是:只有耐下性子,才能做好文物修复工作。

  纪录片还记录了这些师傅有趣、生活化的一面,有个年轻的女师傅喜欢趁周一闭馆时,在太和殿广场上踩单车,边骑边说:“上一个这么做的人,是溥仪。”(如上图)修复师们还逗猫、打杏子,与他们平时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反差。

  片子的旁白里说:“现代中国需要‘工匠精神’。”这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共鸣,“原来我们身边还有这样的人,真的一辈子只干一件事儿。”

  导演萧寒称“工匠精神”有好多层含义,“首先是敬畏、热爱,中间可能会出现厌倦,但到最后就变成真正的融合了。一辈子只干一件事儿,这太牛了,现在很 多年轻人可能做不到,这就是为什么年轻观众会一下被打中,都说‘献出我的膝盖’、‘跪了’什么的。那种耐下心来不急不躁不赶地去做一件事,这样的气质现在 太稀缺了。”

  有网友表示:“生活中总是被日本工艺、德国制造刷屏,但其实在我们自己的国家,也有大写的现代工匠精神,只有中国人才懂。”

  “艺术工匠”现身说法

  有技术有理论有行动

  娱乐圈不少艺人,因为专注、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被粉丝追捧,获得艺术工匠的美誉。他们应当成为所有艺人的榜样。

  李宗盛十年写一首歌

  李宗盛出道30年,写歌却不到300首,一直以匠人的心态做音乐。李宗盛还曾亲自操刀脚本并演绎一部叫《致匠心》的短片,他称:“一辈子总是还得让一些善意执念推着往前,我们因此能愿意听从内心的安排,专注做点东西至少对得起光阴岁月。”

  李宗盛在写《山丘》之前,已经多年没给自己写过歌,他自称是个完美主义者,做哪一行都非要做到第一不可,觉得该说的话都说了,该唱的歌也都唱了,所以 没再继续写。而《山丘》竟耗时十年打磨,他曾表示2003年他初抵上海,当时是个悲伤的夏天,一个旋律进入脑海,他花了10年不停地想,想用音乐勾画一下 自己的人生经历。直到2013年歌词才真正完成。歌迷称李宗盛就是澄怀观道的音乐匠人。

  李健专注抒情民谣

  许多歌迷也都知道李健不用智能手机,不玩微信,两三个小时才接打一次电话,力图避免外面的世界给自己带来干扰。在音乐风格方面,十几年如一日专注在抒 情民谣,做深做精。李健表示:“我不会十项全能,能够把最擅长的一种音乐做到极致就行。” 李健希望在音乐的世界里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匠人”。

  李健还曾表示,大师一定有很高的技巧,但是在成为大师之前,他一定是个非常好的匠人,“你不能单单成为一个观点艺术家,必须要有大量的技术和理论来支撑。”

  许巍拒绝眼前的苟且

  许巍推出新歌《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发布之后立刻引发刷屏,歌迷除了被这首歌的旋律和意境打动,也纷纷感慨许巍多年来专注音乐的执着,有粉丝说: “多年来他不爱上综艺节目,不爱当评委点评别人,不爱在媒体的镜头前露脸,他的故事不比你我多,他就是你我。那些年,许巍拒绝了眼前的苟且,一直专注着写 了这些好歌。”

  张国立潜心原创真人秀

  张国立曾表示工匠精神无非就是热爱本职工作,踏踏实实做好一件事、做精一件事,能静下心来,耐得住寂寞。他称电视剧越来越难卖,而且卖的大多是仙侠 剧、古装剧,所以真人秀随之火起来,不过“目前我国真人秀节目很多,但是多数真人秀节目是‘换脸不换心’,直接沿用国外模式”,而张国立亲历推出的真人秀 《咱们穿越吧》,则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也被认为是匠心独运,其中讲家风、家教的一集《郑义门》获得了很高的收视率。

  冯小刚培养“电影工匠”

  也曾有其他文艺界人士提到很多热播雷剧,粗制滥造的影视剧泛滥,与部分导演缺乏“工匠精神”有关,应该以“工匠精神”来提升中国影视剧的制作水平。敢 言的冯小刚就曾提到,现在国内的影视专业院校中,只有演员、导演、编剧是受过专业训练的,剧组中其他的工种大多数是民工,没有专业技能,都是熟人介绍,有 的甚至整个村都出来干一个工种。他表示要致力于培养“电影工匠”,打算和张国立、成龙一起,开办影视技工学校,专门做道具、照明、服装等基础技能的培训。

  反面案例

  劣质明星同款、“寄生型电影”惹人厌

  娱乐圈有不少求新、求快、求火的急功近利的行为,比如,随着某个影视剧的热播,商家会推出劣质的明星同款商品吸引消费者,有些制作方还会故意拍摄“同款”作品搭便车,这些行为无疑是“工匠精神”的反面案例。

  “明星同款”质量不达标

  “明星同款”总是能第一时间铺货发售,比如刘诗诗举办婚礼后,同款婚纱也火热上架,399元就能买回家。

  有报道发现,在某一明星同款的牛仔连衣裙店里,有买家留言“衣领一边长一边短”、“扣子掉了”。购买时的憧憬敌不过穿戴后对产品质量的失望。

  一位通过真人秀迅速走红的男星,顺势在网络上推出了一款裤子,不少粉丝捧场购买,不过也有买家留言“裤子严重掉毛,线头较多,不值这个价格”。

  有舆论认为“搭顺风车的火热恰好反衬出工匠精神的匮乏”。明星同款遭到差评较多,大都是因为同款的商品很多质量不达标,商家也只是想赚快钱。

  “寄生型”影视剧贪一时之利

  而一些影视剧热播之后,也有大量搭顺风车的作品涌现。有观众发现,电影《美人鱼》之后,网络上开始流传一部叫《再见美人鱼》的网络电影。

  《捉妖记》票房大卖之后,跟风的《捉妖济》马上上线。故意“撞名”陈凯歌电影《道士下山》的《道士出山》、《道士降魔》等也接踵而至。有报道称,不少网络大电影都是依靠谐音、替换个别字来靠近院线,将这类电影命名为“寄生型电影”。

  有评论认为:“我们常用工匠精神来形容精益求精的手工艺人。其实,文化圈又何尝不需要匠心的坚守?推动中国文化产业稳步向前的,是一件件文化精品,是 一次次匠心独运。专注、精心,追求完美,是每件文化精品不可或缺的。不论法律是否追究,有一点应该明了:‘搭便车’只能带来眼前的一时之利,想要远行,还 需匠心。”

  头评  

  匠心独运

  需要匠心在先

  文/李渊航

  工匠精神是一把戒尺,各行各业都可以拿来度量己身,工人是否在精心制造,厂家是否在静心研发,唱歌的是不是尽量在推出好歌,拍戏的是不是在力争杜绝烂 片?在浮躁的环境下,能否保持定力,专注本业,推出精品,是衡量这个行业是否有工匠精神的重要标准,对于讲究匠心独运的文艺创作而言,匠心必须放在优先地 位。

  文化生产讲究创意、思维发散、头脑风暴,似乎和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讲究精确无误的“工匠精神”格格不入,然而工匠精神更多是指对本职工作的敬畏、热爱,能内心笃定执着于提高手艺水平。这对急功近利、追求速红的娱乐圈尤其有启示意义。

  粗制滥造影视剧的泛滥,口水无营养歌曲的流行,综艺节目缺乏原创相互“借鉴”,这无不是“工匠精神”缺乏的体现。与此同时,那些努力提高品质的作品和创作人,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和追捧,可见工匠精神并不是没有市场,而是太过稀缺。

  文艺创作讲究匠心独运,“匠心”二字在先,正如歌手李健所说“在成为大师之前,他一定是个非常好的匠人”。匠心、匠气、匠艺是根基,在此之上才能走得更高更远。

  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想要成为行家里手,不妨保持一份工匠精神,才能良行至远。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工匠故宫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