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特殊的学生走进四川美院

2016年04月21日07:36   中国文化报·美术文化周刊  收藏本文     

  孔令强

  日前,一群特殊的“学生”走进四川美术学院,年龄最小的30多岁,最大的年过六旬,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工艺美术大师。

  作为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之一,“大师进校园”设计人才培养项目已在四川美术学院正式启动,并由学校设计艺术学院负责。来自云、贵、川等地的50位省级以上工艺美术大师“变身”学生,将在四川美术学院进行为期8个月的深造学习。该项目旨在提升和拓展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和在校师生的设计创新能力、艺术视野和专业技能,解决当下工艺美术创作所面临的现代传承与设计创作等现实问题。

  变:大师与学生互动学习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大师进校园”项目负责人、四川美术学院工艺设计系主任陈琏年介绍,该项目正是要重塑工匠精神,让传统工艺美术大师接受最新的现代设计理念,同时也让大学生学习大师们超凡的动手能力。

  “省级以上的工艺美术大师具备丰富的艺术从业经验,他们的工艺没有问题,但可能在现代设计观念、市场营销等方面有一定不足。同样,我们的学生可能有比较好的理论基础,但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比较缺乏。”陈琏年解释,“项目开展后,大师与学生就可以很好地进行互动学习。”

  据了解,本次前来参加学习的大师,其专业领域包括漆艺、蜀绣、陶瓷、竹编、石雕、玉雕、刺绣等。陈琏年透露,这些大师至少都有15年以上的从业经验,最长的有40多年从业经验,其中年纪最小的30多岁,最大的已经60岁了。因为有了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此次学习也是全公益的,大师们不需要交学费。

  教:传递艺术审美

  进了学校就是学生,不过对于这些大师来说,教学的内容肯定与普通大学生不一样。“我们的教学不是具体针对某一项技能的学习,而是更多地强调信息输入,包括当下最新、最时尚的设计理念及最前沿的市场动态等。”陈琏年说,给大师们上课的老师,大部分是四川美术学院各个院系的教授和副教授,另外还有一些专门邀请来授课的校外专家。

  大师们进校园的第一堂课是由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王新福主讲的《误导艺术审美》,他更多的是以亲身经历和见闻,用讲故事的方式给大师们传递一些艺术审美,而不是理论教学。“他们都是各个专业的大师,起点高,专业化强,所以授课肯定和我给学生讲的不一样。”他说。

  据了解,虽然课程与大学生不同,但对“大师学生”的管理一样严格:上课签到考勤、课堂上录像……这些一样都不会少。台湾辅仁大学教授冯冠超对“大师进校园”项目给予好评。他表示,该项目是由院校协同政府、社会搭建的共赢平台,使院校师生与工艺大师得以互取长处,也促进了高校师生与工艺大师在理论观念与实践经验间的交流与创新。他十分期待工艺大师们通过项目学习后的蜕变。

  绣:使传统有更多可能性

  56岁的蜀绣工艺美术大师夏洪,已经有了40年的从业经验,曾经为三峡博物馆手工复制过龙袍,她的蜀绣作品也曾作为重庆外事礼品赠送给多个国家。去年和今年,夏洪都主动报名参加了“大师进校园”学习班。

  “其实对蜀绣的技艺来说,我自己是有信心的,客户也不会怀疑我们的技术。”夏洪说,但自己仍然觉得有必要抽出时间来学习,“我们作为非遗文化传承人,大多学习的是传统知识,绣的题材也比较传统,说实话,与现代人的审美有一定脱节。”

  夏洪聊起她在创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比如客户想要我绣一朵花,按照传统绣法,作品就是比较写实的花朵,可以逼真表现出花瓣、花蕊等。”但经过与客户的多次交流,夏洪发现,大多数接受过当代审美教育的人,并不喜欢这种非常写实的绣法,“反倒是一些比较写意的、飘逸的花朵绣法,客户更容易接受,他们觉得这样的作品更有视觉冲击力。”清华美术学院教授曾辉表示:“大师进校园”项目是对传统设计进行现代转化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让传统工艺具有更多的可能性。

  学习新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艺是夏洪前来学习的动力。夏洪承认,这种学习和转变的过程很困难。“我们学到的新设计理念、新风格,一定要与平日掌握的传统技艺相结合。一下子打破多年来形成的固有思维,并不容易。”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四川美院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