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文物展:一堂公共考古课
2016年06月03日07:11 和讯网 收藏本文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吃饱吃好”都已经不是问题了,如何让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起来,就成了人们关注的事情,与传统和历史联系更加紧密的考古也成了人们追捧的对象。从“曹操墓”的发掘,到如今的海昏侯墓的展示,每一次考古的发掘都变成了一堂生动的公共考古课。但也有人认为,考古的专业性要求其实与普通大众是存在不小距离的,之所以考古热蔚然成风,可能其中夹杂着不少猎奇,甚至是一心“向钱看”的价值观。 文/图记者窦昊
“天天五千张票不浪费”
从今年3月2日起,首都博物馆推出了《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由于观展人数居高不下,因此展出只接受电话和网络预约,饶是如此,每天1000名的个人预约名额总是满员,甚至曾出现过当天凌晨零点放号后,两小时内所有票便被预约一空的情况。为此,从3月19日起,首博不再接受团体预约,而是开放每天5000名的个人预约,并且从每人每次预约免费参观票不超过5张降低到了3张,但展出依然是一票难求。记者从首博工作人员处了解到,海昏侯的展览几乎“天天五千张票不浪费”,这在以往的展出中是不多见的。
4月9日是个周末,记者在首都博物馆现场看到,本次海昏侯墓的展览分“惊现侯国”“王侯威仪”“墓主身份”“保护共享”四个部分,多角度、全方位展示了南昌汉代海昏侯国的考古发掘成果。441组件从江西南昌汉代海昏侯墓中发掘的珍贵文物与观众见面,其中就包括公众关注的金饼、马蹄金、麟趾金、金板等金器,还有精美的透雕龙虎玉佩、成贯的五铢钱以及青铜器等。展出现场人头攒动,从满头银发的老者到尚在大人怀抱中的幼童,个个聚精会神地聆听志愿者的讲解、欣赏文物的艺术价值。甚至不少前来观展的观众自发向周围人讲解起来,有的还现场展开了交流讨论。
香港浸会大学哲学硕士、文化学者傅仰哲这天从泉州飞来北京观展。由于长期对大众文化、经济进行观察,这让傅仰哲积累了不少经验。他告诉记者,从国外的历史经验来看,当民众收入水平提高之后,对于文化的消费就会开始加大比例。这些文化消费包括看电影、购买书籍、投资艺术品等,而对考古的追捧,也是属于这一范畴内的。“根据国际文化市场的经验,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居民消费进入物质消费和文化消费并重的时期;当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居民消费结构转向文化消费为主的时期。”傅仰哲说。公开资料显示,2008年,我国人均 GDP 超过3100美元;2014年,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了5000美元。伴随这一情况到来的是各种国学、古董、文玩的热潮涌起,电视节目中的“鉴宝”类栏目收视率居高不下,所谓“盛世古董乱世金”,收藏市场上小到手串大到巨画、佛像,其价格都跟着水涨船高。
一堂生动的公共考古课
北京大学法学学士、香港中文大学历史学硕士的曹玉骞也在此次观展人群中。他告诉记者,之所以海昏侯墓在国内受到了空前的关注,这与墓主刘贺的身份以及考古工作本身的情况是分不开的。“汉朝本来就是一个离我们遥远的时代,但偏偏在中国人心里汉朝又是辉煌而浪漫的,吸引得无数当代人向往。加上墓主刘贺曾经历过王、帝、侯身份的转化,又在史书上被写得不堪,更加引起了人们的兴趣。”曹玉骞说。但只有兴趣还不够,必须让人们了解到更多的信息才行,而这次的考古工作的发掘和文物保护方面在第一时间进行了紧密合作,广泛采纳当今科学技术的优秀成果,运用了大量高科技手段,加上媒体的现场直播,使得考古工作足够透明,加上众多的奇珍异宝的出土,才收获了如此众多的关注和好评,仿佛全民在家里上了一堂集体的公共考古课。
不仅如此,在展出现场,一些汉朝礼仪制度的相关器物的出土,也让观众们学到了很多。例如在海昏侯墓的展览现场,当志愿者面对出土的军事用品时说道:“西周时人们作战,敌对双方的领导人都是王侯一般的贵族,贵族精神要求他们必须懂礼,因此双方作战不摆好队伍是不会打的,即便是在战场上厮杀,也不杀老人,用现在人的眼光看起来,更像是在举行体育竞技。”但是到了春秋晚期,面临着礼崩乐坏的局面,宋襄公还固守着这套礼法,于是就败给了楚军。孔子就是有感于这样的混乱局面,才发出了“克己复礼”的呼喊。“总理在今年两会上答记者问时就曾说过“用文物滋养道德的力量”。”曹玉骞说,“当人们看到这些精美的出土文物本身时,就会热爱上物质的它们,当了解到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代表的礼仪规制时,也会从内心激发出一种倾慕之感,以这样的准则来调整自己的言行。而这些,就是文物在无形中滋养整个社会道德的功效,虽然看不见,但结果是有意义的。”
考古热?向“钱”看?
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考古热的兴起,有时也伴随着向“钱”看、重利益的问题。
以《鬼吹灯》、《盗墓笔记》为代表的网络小说的兴起以及改编成影视作品的高票房可以看出,人们对于古代墓葬普遍怀有一种猎奇、寻宝的心理。而看似只是一个事物两面的考古与盗墓,也往往让缺乏相关专业知识的人们对考古产生了误解。海昏侯墓的发掘即以盗墓始,以考古终,难免使人浮想联翩。但在考古从业者看来,盗墓与考古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事物。盗墓只是以追求墓葬内的财富为目标,不惜破坏、毁坏文物,而考古则是以科学研究为宗旨,不仅对墓葬,还发掘古代建筑、古生物等,并且将发掘所获得的文物归属公有。虽然看上去都是挖墓,并且都会让一些文物重见天日,但二者不可同日而语。好比保家卫国的战斗英雄和破坏社会治安的亡命徒,同是拿起刀枪,但性质截然相反。不仅是个人对考古、发掘文物有误解,一个地区也都可能因此走入一个误区。比如所谓的“曹操墓”、“刘备墓”,还没有获得学术界的一致认同,就急于规划景区、开发旅游项目,周围居民也摩拳擦掌准备开展“农家乐”,活人只想“发死人财”。究其原因,或许整个社会还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对历史文化的保护意识,没有建立起敬畏之心。
(文章来源:山东商报)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 海昏侯墓网上博物馆今日上线 揭秘这座千年古墓2016-05-30 10:57
- 海昏侯国遗址公园规划全球招标2016-05-31 07:31
- 5000年前的啤酒是啥味道:专访90后考古姑娘王佳静2016-06-02 16:37
- 重庆十大考古发现:五六千年前人类就会做装饰品2016-05-27 10:58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