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艺术收藏中窥探文学气息

2016年06月22日07:41   新浪收藏   微博收藏本文     

  本报讯 (通讯员李兵) 

  一个面向公众的公益性的系列艺术讲座平台———上海大观艺术讲堂日前正式推出。在首讲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与中国艺术品收藏》 的讲座上,古典文学研究专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孙逊以深入浅出、妙趣横生的语言讲述了他是如何以中国丰富的艺术收藏品的名义再读中国文学史,让自己的古典文学研究从艺术收藏品中获得灵感和线索。

  孙逊说,他和收藏结缘,始于一个特殊的时期。当时百无聊赖,早已潜伏于内心的收藏爱好骤然萌发,从此与收藏不离不弃,直至如今。开始什么都有兴趣,瓷器、印章、书画,看到喜欢的就收;后慢慢缩小范围,最终定格在书画中的明清文人字画一栏。之所以最终定格于这一主题,当然离不开他自己的专业爱好。“我是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的老师,一部《中国文学史》,写到了长长的一串名单,从先秦两汉到隋唐,从宋元到明清,有多少诗人进入过我们的视野;我们从小学起,又接触过多少作家作品。以前做学生时学习,现在做老师时教授,但我们接触到的都是装订成册的现代书籍,里面最多夹有一些书影,使我们得以窥探古人的文字气息。当时就想:如果我们能够真见到古人的手迹,那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一次偶然的机会,孙逊和名画家刘旦宅、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刘梦溪先生结伴访问宝岛台湾,那年正逢台北展出90件平时不知要多少年再展出的珍贵藏品,这百年难逢的一次机会给了他们极大的心灵震撼。当时给他印象最深的,是颜真卿的 《祭侄稿》、怀素的《自叙帖》、杜牧的 《张好好诗》 和苏轼的 《寒食帖》 真迹。特别是苏轼的 《寒食帖》,诗意的凄苦和文字的奔放相得益彰,让孙逊看后不由地想起苏轼当年在被贬黄州时所度过的无奈而又苦涩的岁月。孙逊在它前面驻足了很久,只觉得热泪夺眶而出———他被这件作品深深地打动了。在他的记忆中,还没有一件博物馆展品,这样使他久久难忘,感动不已。后来他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因为这是东坡的书法真迹,它让他感受到了苏轼内心的波澜和感情,精神和气息。它和看一般印成书籍的文字不一样,孙逊仿佛感到苏东坡就在他面前,孙逊敞开肺腑和胸襟,甚至感受到了苏东坡脉搏跳动的声音。

  大观艺术讲堂注重跨界性,今后开讲的大多是当今文化各领域的一流专家学者和艺术家。他们将以古今中外艺术欣赏为原点,突破传统模式化的话题,力求以跨界的思维、生动的语言,糅合多学科的知识,以讲故事的方式,向公众介绍各个门类的艺术的历史、现状和发展的趋势,各个艺术门类之间互相渗透影响的特点,呈现出当下国内外艺术丰富多彩的图景。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