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墓出土文物进中考化学卷

2016年06月26日08:49   新京报  收藏本文     

6月24日,中考知春里中学考点,考生入场。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6月24日,中考知春里中学考点,考生入场。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在首博红极一时的“汉代海昏侯墓遗址考古展”中的文物,不仅走进了北京高考题,也走入了北京中考化学卷。

  昨日中考进入第二天,海昏侯墓出土的青铜雁鱼灯成为了化学卷上的题目素材;数学卷上则迎来了岁数更大的甲骨文,用来考察平面几何知识。

  甲骨文、阶梯水价入数学题

  在昨天上午的数学科目中,考生们迎来了“老古董”——甲骨文,却是用来考察平面几何中的“对称”知识点。另外,还有一道题目与阶梯水价有关,要学生根据居民家庭的用水量,推断平均数等。

  市教委基教研专家组认为,今年的数学题与2015年相比,保持了试卷结构和题目类型的稳定。试题围绕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进行设计,突出数学基础能力和关键素养的考察。

  例如,甲骨文的题目,就是要求学生通过观察甲骨文判断图形的轴对称,在解题过程中,渗透数学文化。

  而阶梯水价的题目就是从学生的基本生活经验出发,主要体现学生“宽”的视野,不同学生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不一样,想问题的方式也不一样,重点考查学生从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上让学生思考,引发思维的碰撞,突出考查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广泛性,这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基础。

  另外,通过身影的高度,来估计路灯的高度;以澳门回归为背景,介绍百子回归图等题目,既客观地反映了北京考生的实际情况,又具备过硬的科学性。

  借海昏侯墓文物分析化学原理

  今年3月在首都博物馆开展的“汉代海昏侯国遗址考古展”在吸引大量观众的同时,也走入了北京高考题。

  昨日的北京中考化学题中,同样有海昏侯墓出土文物的身影,有一道题以“汉代海昏侯国遗址考古展”中的珍贵文物墨书金饼、青铜雁鱼灯等为素材,要求学生分析其所用材料,并比较不同材料性质差异。

  市教委基教研专家介绍,今年的化学卷试题选材视野开阔,除了海昏侯墓出土文物中的古代应用化学知识实例,也有考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与工业实际吻合的生产流程、现代科技前沿的最新成果等。

  例如,泡腾片放入水中的现象、生活中应用过滤原理的实例、安全图标的辨识、关于方便面的传闻解读等均来自于考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而从闪锌矿石冶炼锌的生产过程则来自于工业生产实际。又如,对考古文物的分析体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而二氧化碳的“捕捉”和利用等体现出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素材选取的丰富性,让考生在作答过程中获取新信息、拓展视野。

  同时,试卷还凸显了对考生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及其所蕴含的学科思想的考察。例如,在“生活现象解释”栏目中,通过对市售“自热米饭”自加热的化学原理、蛋糕散发出阵阵香味的微观本质,对加入泡腾片后观察到水中产生大量气泡、蜡烛逐渐熄灭现象的原因等生活中真实问题的分析解决,考查考生的分析解释能力和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等化学核心素养。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文物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