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行离职潮后不能说的秘密
来源:艺市纵横公众号(yishizongheng)
作者:刘婷婷
国际拍卖市场风云变幻。苏富比自从2015年11月推出“员工自愿离职计划”后,这家国际知名拍卖行似乎变故不断,几个月间数位高层离职。3月,邦瀚斯忽然辞退亚洲副主席任天晋,有分析认为部分原因取决于香港嘉德和保利香港对香港市场的抢滩造成资源分散,使得市场竞争加剧。
2016年香港春拍刚刚落幕,在如此低迷的行情中香港市场却释放出了数件过亿元拍品及几个成交率极高的专场。在国际拍卖市场形势不佳的状况下,中国的香港市场是否真的具有代表性?
拍卖行正经历严冬考验
2016年3月初,英国老牌拍卖行邦瀚斯辞退了其亚洲副主席及亚洲艺术总监任天晋,与任天晋同时被辞退的还有另外7名驻香港员工。任天晋后来表示,邦瀚斯CEO马修·格林于2月25日飞抵香港并通告其有关解雇的消息。邦瀚斯全球交流总监露辛达·布雷丁也在后来彭博社的采访中确认了这一消息。布雷丁说,任天晋等8人离开后,邦瀚斯香港办公室目前约余下18名员工。对于邦瀚斯其他地区的办公室是否也有人员变动的询问,他并没有发表评论。
国际拍卖行高管层震动频发
现年40岁的任天晋此前曾在邦瀚斯担任拍卖专家。在2008年亚洲爆发金融危机期间,任天晋创立香港国际艺术展(ArtHK)并担任这一展会的艺术总监,2011年,香港国际艺术展被巴塞尔艺术展收购后,他继续担任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亚洲区总监。2014年11月,任天晋重回邦瀚斯出任亚洲副主席及亚洲艺术总监。
而相比邦瀚斯,苏富比近期的人事变动消息则更为频繁。2月29日,苏富比欧洲区主席亨利·温德姆提出离职,之前他已为苏富比连续工作达22年之久。温德姆在发给内部员工的一封电邮中称:“在欧洲区主席位置上22年,如今我决定要做出一些改变。这个问题至少考虑了一年多,现在觉得是时候正式提出来了。”
要知道,此番提出离职的亨利·温德姆不仅仅是苏富比的一位区域主席,更是地位非同一般的决策型领袖。首先他是古典艺术方面的专家,同时也是艺术界少有的明星拍卖师之一。在苏富比,由他负责拍出的著名拍品包括以5800万英镑落槌(成交价6500万英镑)的贾科梅蒂1961年作品《行进中的人I》,这件拍品在2010年上拍时仅8分钟便售出,是当时拍卖价格最高的艺术品。然而,当人们还没有从温德姆的离职中回过神来,为苏富比工作了31年的全球印象派与现代艺术部联合主席及美洲区副主席的大卫·诺曼与在苏富比工作了15年的当代艺术部联席总监亚历克斯·罗特也于2月宣布离职。因工作需要,诺曼将继续工作到今年5月,而罗特则在2月底就正式离开苏富比。
自苏富比今年1月成功收购艺术顾问公司ArtAgency, Partners (AAP)之后,便有众多公司管理层、专家宣布离职。苏富比更是于2015年11月中旬推出“员工自愿离职(Buyout)计划”后,约有80名雇员(占苏富比员工总数5%)在12月9日的截止日期前选择了接受这一计划,苏富比欧洲印象派及现代艺术部联合主席梅拉妮·克洛尔也包括在其中。她被认为是苏富比欧洲业务的核心骨干之一,在为该拍卖行效力35年后,她选择了离开。克洛尔自2011年成为苏富比欧洲区主席,与同为欧洲区主席及董事长的温德姆一同共事。
邦瀚斯和苏富比的去职风波可堪为全球拍卖行业的一次大地震。苏富比欧洲区主席及董事长亨利·温德姆的离职,以及今年2月苏富比对外正式公布的第四财季报告的1120万美元亏损,都为全球拍卖行业抹上了阴沉的色彩。
拍卖行内部问题重重
业内对上述国际重要拍行的离职风潮议论纷纷,毕竟历经数百年风雨,为何于当下让重要高管或专家弃职而去?据国际拍卖行的一些内部员工表示:每遇市场不景气的时候,包括苏富比、佳士得在内的国际拍行,惯用的减少成本的方式都是疯狂裁员,尤其是底层员工,一但市场转好再重新招募。再加上国际拍行仗着自己名气大的效应,应聘者众,根本不愁招不到人;另外一点则是,这些国际拍行虽然名望显著,但支付给普通员工的薪水却并无竞争优势,所以导致普通员工的流动性一直非常高。
苏富比2015年公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2015年第三季度苏富比拍卖佣金收入为5600万美元,比2014年同比下降12%。2015年第四季度财务报告,销售总额为4.38亿美元,较2014年同期下降33%,该季度亏损达1120万美元。2016年2月26日,苏富比公司总裁及董事长泰德·史密斯向公司股东提前公布2015年第四季度财务报告,这一季度的数字依旧显得暗淡无光。当天,苏富比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价为24.81美元,而2015年同一天的股价则为42.95美元。
除了全球经济形势的持续低迷造成了国际拍卖行业的剧变之外,首先发表了邦瀚斯公司辞退变化新闻的彭博社认为:邦瀚斯这次解雇任天晋等8人,与香港拍卖市场的变化有关。中国内地的嘉德、保利等拍卖行进入香港,与长期占据香港市场主导地位的佳士得和苏富比争夺市场,使竞争进一步加剧。自任天晋2015年就职邦瀚斯以来,组织了两场当代艺术的拍卖,但从成交结果来说均不理想。根据雅昌市场监测中心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总交易额达到49亿美元,较2014年的66亿美元缩水了17%。
香港市场还那么重要吗?
2016年2月29日,Artprice.com在公布的2015年度艺术市场报告中指出:2015年,中国香港的纯艺术拍卖成交总额上涨9175万美元,成为中国唯一成交额上涨的城市。中国艺术品市场由于近几年艺术品资源挖掘过度,加之宏观经济形势紧缩,2015年中国纯艺术品市场规模进一步萎缩,总成交额为48.59亿美元,全球市场份额由2014年的37.22%下滑至本年度的30.19%。
香港不再是避风港
相比苏富比在欧美发展遇到的瓶颈,中国香港及内地仍被视为最有潜力的艺术品市场。根据苏富比公开发布数据显示,亚洲买家在2015年上半年苏富比全球拍卖中,成交金额同比增长35%。同时,亚洲买家亦涉猎更多不同的艺术类别,超过20个板块均出现亚洲买家的身影,当中印象派及现代艺术、当代艺术、西方古典油画、英国绘画及二十世纪设计均出现逾两倍的增幅。
可实际上,虽然苏富比极力发展亚洲区市场,却仍在市场大环境不好的境遇下,出现了断崖式下跌。
据雅昌艺术网《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调查报告》显示,苏富比自2013年以来,便一直处于成交额下滑的状态。2014年春拍,可以说是苏富比的业绩拐点。数据显示,香港苏富比2014年春拍累计成交额27亿元人民币,环比下降18.45%。同年秋季拍卖,苏富比环比下降17.68%,同比总成交额更是下跌了44.31%。在接下来的2015年,市场环境更加糟糕。在2015年春拍中,香港苏富比交出了成交额21.2亿元的答卷,同比继续下滑21.17%。2015年秋拍中,虽然苏富比极力扭转局势,可仍然在北京保利十周年庆典的宣传下落于下风,只交出了成交额同比下降4.37%的答卷。
今春香港春拍预示市场复苏?
2016年的香港春拍刚刚落幕。与2015年秋拍的惨淡结果,以及不久前忽然爆发的国际拍行高层离职潮引起的人们对市场前景的不安相比,此次香港春拍的成绩似乎有些出人意料,足够振奋人心了。
2016年4月6日,香港苏富比为期一周的春拍落下帷幕,同期举办拍卖的还有香港保利、香港邦瀚斯和香港佳士得。表现尤为亮眼的是4月5日于香港会展中心内呈现的首个夜场——“庸礼居珍藏”获得近1.3亿港元的总成交额,成交率高达92.4%。而另外一个日场的书画拍卖从早上10点一直进行到下午6点,总成交额达5.6亿港元,成交率亦超过九成。两个专场成交共计超6.9亿港元。
作为中国拍卖市场先导的香港地区市场的春拍告捷,无疑给其后即将举行春拍的内地市场提振了信心。然而,仅仅是几件天价作品的拍出以及少数专场的好成交额,就代表市场已经复苏了吗?答案当然不会像朋友圈中的众人高喊的那样令人乐观。
“庸礼居珍藏”作为香港苏富比春拍的重磅专场,因其拍品够好而“生货”足够多才能引得藏家和行家的争抢。L小姐作为内地拍卖行的资深从业人员,从头至尾参与了香港苏富比的专场拍卖。“这次的香港苏富比春拍确实不错。很多藏家现身了此次春拍的现场,尤其是一些来自上海的大藏家,还有一些祖籍上海现在香港生活的藏家。”然而,即便现在市场仍旧处于低谷,但这已经不再是一个可以“捡漏”的时代了。“我听到很多藏家在拍后表示作品起拍价实在很高。”她表示,“虽然好的艺术品未来肯定还会升值,但有一些确实存在哄抬现象,而有的作品价位拍得太高了。”
因此,少数几件高价成交的作品有多方面的原因造就,仅凭它们就盲目欢呼市场的春天提前到来了,实在有些自欺欺人。而如果想从香港市场预测内地市场,也就少了一些肯定因素。
内地拍卖市场依旧在洗牌
与相对红火的香港苏富比相比,此次保利香港的春拍现场并没有那么旺的人气。被各媒体反复提及的几件过亿元作品及某艺术家的高价拍品专场,在业内人士私下的点评中也有争议。回顾中国嘉德和北京保利在入驻香港市场后最近一两年的表现,其实有些乏善可陈。这其中当然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整体经济环境的制约,但实则因为这两座中国拍卖行业的巨头公司,其工作理念依旧是非常“中国式”的。
“中国特色”下的运作模式
W先生从事拍卖行业10年,亲身体验了内地市场的红火及回落。“中国的拍卖市场是仿照国外的模式在做,但有着根深蒂固的中国特色。”2015年底的苏富比(北京)秋拍预展,他并没有去现场。“因为我知道即使作品还可以,也肯定不会有很好的成交。毕竟他们的运作模式在内地水土不服。”眼下内地的一、二级市场依旧混乱。“前几十年的中国并没有艺术品市场的概念,疯狂补涨之后陷入混乱及洗牌是正常现象。一开始补涨的那些国宝级作品及一些主流作品,到现在已经饱和了。曾经100万元的作品拍到了1亿元,现在我们去拿货的价位最少也是9000万元,空间已经压缩的很小。所以说老一辈的藏家还是有很多机会的,如今的藏家已经缺乏这样的机会。”他分析道,“现在的拍卖市场其实是很痛苦的,存在许多阵痛,因为市场在整体行情好的时候会掩盖很多问题。一旦进入低谷,缺陷就会暴露出来。正常的情况是,作为二手交易市场的拍卖行在艺术品行业里是其中的一个小分支。然而在这十几年来的中国艺术市场中,二级市场倒挂一级市场,拍卖行在艺术品交易里占的份额很大,这样的情况本就是不健康的。”
在经济形势低落又不太健康的运行模式下,近一两年的内地拍行同国际拍行一样,人员流动频繁。“中国那么多拍卖行,表面看起来很风光,其实那也只是前10年市场好的时候的现象。”W先生所在的拍卖行也逐渐在压缩业务,“一些拍卖行背后有各种资本(银行、企业、个人)作为后盾。在市场形势大好之时,当这些资本需要做操手来包装艺术家或者出售艺术品等市场运作时,将资源或者佣金给予其他公司,当然,不如作为后台来资助自己的拍卖行更为方便。而近年来经济形势整体下滑,资本回收后拍卖行的资金撤退,拍卖行生存的根基斩断,遭遇停拍也是正常。拍卖行现在的境况其实大多非常艰难,重要的问题是现金缺失,而眼下真正能赚钱的拍卖公司并不多。”
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脱节
出现现在的局面当然由多方面原因造成,中国的拍卖行大多关注的点在于收益,而没有像标榜的那样将眼光放在艺术史的坐标点上去推动学术与市场的并进。“国际上的藏家真正关注到中国艺术品的并不多,我们的市场上没有出现毕加索、莫迪里阿尼这样备受世界关注的艺术家,而只是局限在自己的世界中。现在中国的藏家开始大资金购藏西方艺术家作品,这种现象客观看,一部分原因也正是由于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存在脱节。”他分析道,“拍卖行的从业人员大多喜欢顺势推动市场。如今市场上的‘泛亚洲’及‘新绘画’‘新青年’等概念,有点刻意放大的意味。当然,这些概念点本身没有问题,只是在艺术史的概念里,这应该只是其中非常小的部分。而市场经过包装将其刻意放大,使它们显得有些头重脚轻,另外,市场价位也容易一下子就饱和。”他最后说道,未来的市场,藏家对作品收藏的两极分化现象会比较明晰。内地拍卖行也会在洗牌之后,淘汰掉一部分中小拍卖行。而中国作为艺术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其最具影响力的大型拍卖行,如果知假作假或者联合资本刻意炒作的话,对中国拍卖市场甚至国际拍卖市场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