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玉琪:傅山的画亦如他的书法 气韵高古苍茫雄厚
来源:东方早报
傅山以学术思想之奇、探究领域之广、艺术创作之精而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全祖望在《阳曲傅先生事略》中赞其学问“大河以北莫能窥其藩者”。山西博物院珍藏傅山先生书法、绘画、批注手稿百余件,在各博物馆中位居第一,涵盖了诗文、经、史、诸子、医学等等学科,是研究傅山艺术创作、人文思想、医学成就的珍贵的实物资料。
作者:曹玉琪
傅山(1607-1684年),字青主,号真山,侨黄老人等,山西太原阳曲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和学者,对经、史、诸子、道教、佛教、诗文、书法、绘画、音韵、训诂、金石、考据以及医学等,均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他以学术思想之奇、探究领域之广、艺术创作之精而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全祖望在《阳曲傅先生事略》中赞其学问“大河以北莫能窥其藩者”。
山西博物院珍藏傅山先生书法、绘画、批注手稿百余件,在各博物馆中位居第一,涵盖了诗文、经、史、诸子、医学等等学科,是研究傅山艺术创作、人文思想、医学成就的珍贵的实物资料。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择取部分书画作品进行评述。
一
傅山书法传统功底深厚,各体皆精。他以任情恣肆、豪迈不羁、雄健奇崛的书法登上明、清之际的书坛,有力地冲击着明代以来的“台阁体”及以董其昌为宗的温润闲雅的书风,抒发了一个明末遗民在亡国之后的悲愤抑郁之情。其作品情多于意,意多于法,气势咄咄逼人。他提出“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及“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的“四宁四毋”书学理论,对清代及以后的书学发展影响很大。
傅山的楷书宗法魏晋,尤以颜体笔意为主。二十岁左右,已“于先世所传晋唐楷书法,无所不临”。他喜爱颜真卿雍容大方的书体,更敬重他大义凛然的气节。在楷书《文昌帝君阴骘文》及《波罗密多心经》册页中可以看出颜真卿《告身帖》《麻姑仙坛记》等的笔法。傅山在四十七岁时写的《南华经》册页,以颜体为骨,尤为精妙。
《南华经》,三册,共计十六开半,纸本。小楷录《南华经》中《逍遥游》《外物》《人间世》和《则阳》四篇。经雁门冯氏收藏,钤“冯廷正”印,后由朱善元收藏。朱善元,浙江人,光绪间历任平遥、临汾等地知县,民国任山西财政厅厅长,喜藏书,好金石。册后有朱善元的题跋,册尾有赵炳麟题识,1956年入藏山西省博物馆。《南华经》本名《庄子》,是战国早期庄子及其门徒所著。傅山博通经史、诸子百家之学, 继承家学, 对先秦文学有广博而精深的研究, 特别是对先秦诸子的评注, 尤多卓见,如我院珍藏的《淮南子》评注、《荀子》评注等手稿。《南华经》册是傅山于癸巳(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年冬,在土堂村大佛寺南教子眉、侄仁,呵冻而书,册中有傅眉及傅仁的压角名章。傅山自识“癸巳之冬,自汾州迻(移)寓土堂,行李只有《南华经》,时时目在,遂写此数篇。尚有《养生主》一篇,字更小于此物,为人取去”。“俗儒不知庄子者。试与拈出叶公一则:‘不可解于心,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不择地而安,不择事而安,行事之情而忘其身。’何暇至于悦生而恶死?且道是荒唐不荒唐!方外之人说方以内情事,真挚尔尔!吾师乎!”傅眉、傅仁聪颖过人,书法承家学,此乃傅山教子、侄学习子学及临摹小楷的范本,亦是傅家传家之宝。
傅山小楷以敦厚、古朴、典雅著称。此册小楷书字体端正凝重,间架挺拔,笔笔精微,深得颜真卿书法之神韵。中锋用笔,点画厚重沉实,超逸典雅。结体平稳、古拙,字体宽绰而中宫舒朗。章法布局率性随意,行距疏朗,字距紧密,稳中有变。傅山以颜真卿《麻姑仙坛记》《颜勤礼碑》为根基,既尊重了颜的结体和用笔方法,又体现了其“四宁四毋”的书法美学主张,达到了天人合一、人书合一的豁达通畅的艺术境界。整幅作品端庄典雅,毫不做作,笔势劲健,精气内敛,是傅山小楷书法的经典之作。
傅山学书非常勤奋,“吾八九岁即临元常,不似。少长,如《黄庭》《曹娥》《乐毅论》《东方赞》《十三行》《洛神》下及《破邪论》无所不临,而无一近似者。最后写鲁公《家庙》,略得其支离;又溯而临《争座》,颇欲似之,又进而临《兰亭》,虽不得其神情,渐欲知此技之大概矣。”他不仅善写楷书,而且提出许多真知灼见,发人深省。“楷书不自篆、隶、八分来,即奴态不足观矣。”“作小楷,须用大力柱笔著纸,如以千斤铁杖柱地。若谓小字无须重力,可以飘忽点缀而就,便于此技说梦。写《黄庭》数千过了,用圆锋笔,香象力,竭诚运腕,肩臂供筋骨之输。久久从右天柱涌起,然后可语奇正之变。”其艺术理论在《南华经》册页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傅山行书受到以“二王”父子为代表的流美之风的影响,行书韦应物《滁州西涧》诗轴、《历代名臣画像赞·王羲之》册页等作品,笔势雄浑,行笔沉着痛快,笔墨纵横,力透纸背。《春日飞花满四邻》诗轴,用笔从容,古拙质朴,体现了他“宁拙毋巧”的审美原则。《为天生十首诗》册页,是傅山于康熙三年写给李因笃的。作品章法疏朗,气息平和。中锋用笔,字之点画婀娜多姿,结体清秀淡雅。行笔中参以草意,以草书的笔法写行书,字与字间或牵丝映带,或笔断意连,相互揖让,开合有度。墨色枯湿浓淡极富变化,浓而不滞,淡而不涩,虚处见空灵,实处现古拙。笔法精妙,如行云流水,极合“致广大而尽精微”之主旨。作者将颜真卿的沉厚奔放和“二王”的清润劲健有机结合在一起,彰显出其高超的艺术造诣和刚直不阿的性格。
李因笃(1632-1692年),字子德,一字孔德,号天生,陕西富平人。自幼聪敏,博学强记,遍读经史诸子,尤谙经学要旨,精于音韵,长于诗词,兼通音律,崇尚实学,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教育家、音韵学家、诗人。著有《古今韵考》《受祺堂诗文集》等。工书法,行、楷书近颜真卿。与顾炎武、傅青主、屈大钧志同道合并结为至交,曾在山西生活十余年。据《傅山年谱》记载,“康熙三年(1664年)李天生至太原,与傅青主等饮于崇善寺,作诗十首。”山西博物院珍藏的此册页应为手稿本,诗文内容《霜红龛集》有录。傅山非常欣赏李天生的才华和人品,开篇所吟“空同原姓李,河岳又天生。律即三千首,钟消十二声。旧京才足赋,新庙颂难清。潦倒词场里,风云万古情。”空同是李梦阳的号,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傅山把李天生比作李梦阳,赞美之词溢于言表。此诗文册是傅山行书作品中的佳作,亦是探究他与清初著名学者交往的珍贵资料。
傅山的行草书《哭子诗》册页,计二十一开,实可与颜真卿《祭侄文稿》相媲美。作品用笔狂放, 或行,或草,纵横支离。册页中有许多的涂改和墨污,有的地方甚至整行整段地被作者涂黑,丧子的悲痛情绪在其笔端喷涌、爆发开来,几近癫狂。傅眉1684年病逝,老年丧子令傅山难以承受,满腔悲痛化作了《哭忠》《哭孝》《哭才》《哭志》《哭力干》《哭文章》《哭赋》《哭诗》《哭书》《哭字》《哭画》《哭经济》《哭胆识》及《无题》十四首诗,将无尽的哀思寄托在诗赋中,读之不禁心生哀怜。
在傅山的书法作品中,草书数量最多,艺术价值也最高。他借笔墨抒发情怀,以草纵情,以情驭笔。《青羊庵》诗轴,气势雄伟,笔力苍劲,墨色枯润全随自然,枯处尤见神采,无一笔懈怠。《酒阵》七言诗轴,笔法圆转跌宕,豪放刚健,酣畅淋漓,笔势缠绵,如龙蛇飞舞,潇洒奇逸。《读宋南渡后诸史传》轴,书于六十三岁,用笔沉着且飞动,笔力苍劲,行笔收放自如,顿挫起伏,转折映带尤见功力。《临王羲之伏想清和帖》轴,气息平和,行笔绵长,境界高古,是其临帖书法的精品之作。《寿王锡予四十韵》十二条屏,以磅礴的气势,飞扬的文采,震撼着观者。诗屏为绫本,纵200厘米,横51.5厘米。是傅山“感天伦之胜事,叹友谊之无穷”,贺友六十寿辰的即兴漫书之作。诗书俱佳,气势恢宏,文词直逼李白,振人心肺。“龙蛇纷变化,天地见圆方。”“高才赋积雪,投笔鬻蜚霜。”“佳句还能记,飞书莫谓忘。”“风云通兴会,吟咏更飞扬。”这些充满激情的诗句,再现了傅山“敏捷诗千首,飘然思不群”的太白风度以及“胸中有万卷,笔底起风雷”的诗人本色。我们观赏这幅巨作时,已然看到了傅山先生暮年壮心不已的风骨和刚毅之气。
从书法角度观之,通篇气韵贯通,大气磅礴,墨色淋漓,沉着痛快。观之如临深山大川,苍茫博大之气扑面而来,用笔灵活,多用圆笔藏锋,间用险劲的线条,率真恣肆,文野兼融,有翩若惊鸿、矫若游龙之意态。结字矫健,笔势连绵飞动,酣畅淋漓。字体婉转遒劲,起伏多变,虚中有实,实中见虚,浓淡干枯,皆具神采。粗画有骨,细画有筋,回环映带处尤见功力。结构舒展开张, 恣肆纵横,飞动中见凝重, 得熟后生之意趣。章法布局亦随心境,字与字间疏密大小参差有致,上承下起,左右呼应。行与行间错综开合,从变化中求统一,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跋文部分尤为精绝,结构上奇仄多姿,一任自然,尽展闲云野鹤之态势,毫无人为之做作。字里行间时有颜真卿笔意,但活泼、劲利全依个人性情,他将胸中万象,寄寓笔端,人书合一,沉着痛快,淋漓尽致,真可谓出神入化。全篇从点画形态到章法布局,不受成法制约,融合了其“四宁四毋”的书法理论,也渗透出其超拔孤傲的人格力量。此诗屏是义士的浩叹,诗人的吟咏,书家的笔歌墨舞。
傅山的篆书上溯甲骨文、金文、籀文、汉篆等,作品气韵高古。草篆《夜谈三首之一》诗轴,纵330厘米,横97厘米。尺幅之大,书写之妙,堪称其篆书中的精品。诗文收录在《霜红龛集》,是与子眉、侄仁夜谈三首诗之一。傅山的草篆作品存世不多,此作以草入篆,用笔流畅多变,中锋、侧锋、偏锋灵活运用。真率自然,寓巧于拙,超脱时俗。书写时用笔迅急,创造出一般篆书中不易出现的飞白。结体恣肆飞动,不循规矩,放纵却不怪诞,可谓无法之中自有法在,极具个人特点。通篇行气疏朗空旷,书轴顶天立地,气势恢宏。作品中有些字的结构富有象形文字的特点,如“阅”“翼”“山”字等,灵动而具象,颇有意趣。正是由于傅山领悟了大篆金文朴拙凝重,自然高古的金石气,才成就了他独具个人风格的草篆作品。他用行草的笔法,古籀的结体进行创作,书写出既流畅圆润又凝重沉雄的佳作,体现了一位书法大家娴熟驾驭古文字和大胆变异造型的功力。日本学者崛川英嗣在《傅山草篆来源考证》一文中对草篆字的使用和变形以及所用字形的出处, 作了较为系统的考证,对理解傅山草篆作品有极大帮助。
二
傅山的绘画亦如他的书法,气韵高古,苍茫雄厚,渗透着其孤傲的品格和崇高的气节。他的画以骨力及意境取胜,具有纵横挥洒,磊落不凡的风格。傅山把绘画当成一种表达内心活动的方式,以自然景物为借喻,以书法用笔为创作手段,抒发思想感情,表达内心的精神寄托。他绘画的题材主要有山水及花鸟,画山水皴擦不多,而丘壑磊落;间写松柏、竹石,卓然尘表,不落俗套。《仿郭熙山水》轴,是傅山为好友戴廷栻(字枫仲)所绘。画面上部大面积留白,山石嶙峋,山路曲折。在技法和章法上突破了古代山水画传统程式而有所创新,他以书法用笔写山水,笔墨不多,却达到以少胜多,以简代繁的效果。画上自题“枫仲以此笺责小景,老手花眼,下笔猜夺如麻。图来图去,遂似学河阳者用发(法),一笑。山附记。”“河阳”指宋代山水画大家郭熙。自题“学河阳”,实则“图来图去”不求形似,是“师其意而不师其迹”,自成一格。据“老手花眼”推断,应是傅山晚年的作品。
《户外一峰图》轴,意境深远。潇洒自如。绘崇山峻岭,村庄古寺,山涧瀑流成溪。高远法构图,山石采用披麻皴的技法,只是笔墨更为简洁。从构图及用笔上,可以看出文人画对傅山的影响。画上自题“户外一峰秀,阶前万壑流。松侨老人山”,点睛的画题,极具特色的书体,为画面增添了灵动和逸趣。其《书画合册》中的山水小景,气韵古拙,以简略的笔墨勾勒物象,山石、树木、人物之间虚实、远近处理得当,达到了小中寓大的艺术效果。他用简朴的笔墨表达了深邃的思想感情,观其画能体会到他的画外之意和画内强劲的生命力。
傅山的兰竹,别具一格,直抒胸怀。《云兰图》轴,是为好友戴廷栻所绘。画面构图新奇,立意高古。画兰草漫山遍野,带水连云,气韵幽长。以草书笔法画兰,笔墨近乎“癫狂”。以潇洒取韵,高旷取神。画面下方自题“老来无赖笔。兰泽太颠狂。带水连云出,漫山驾岭芗。精神全不肖,色取似非常。三盏醮新榨,回头笑莽苍。枫兄一笑,真山”。题字不同常规,自左至右书写,行间参差错落,自然率性。书体行草相杂,飞舞有势,与漫山的兰草相呼应,潇洒出尘,物我两忘,直抒胸臆。
傅山的花鸟, 颇有韵致。《雨中花鸭图》轴,是傅山因惜残墨,乘兴写之。画面构图简洁,绘一游鸭,数丛水草、野花。用笔灵活,墨色浓淡枯湿兼用,鸭的头、颈、及尾部羽毛以浓墨擦出,腹部羽毛则以疏松清淡的水墨晕染。笔墨不多,花鸭的神情已现。画面中看不到水的波纹,但却分明感受到花鸭在游动。画上自题“雨中见花鸭,因残墨可惜,遂草草写意。七十翁真山。”从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傅山的率真与豁达,实乃“萧然物外,自得天机”。常赞春1923年收藏,画轴上有常赞春、常旭春、鲍振镛、贾景德、郭象升及张友桐(字晓琴)六人的题识。1961年,常赞春之子常凤玄将此画捐献给山西省博物馆。傅山花鸟画传世很少,此画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傅山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奇人,“萧然物外,自得天机”是其艺术风格亦是他人格的真实写照。傅山一生留下了许多墨宝,他将他的桀骜不驯,他的忠贞刚烈,他的博大胸怀及卓识高见全部融化到了书画艺术创作中。在他的书画作品中隐含着亡国遗民的痛楚,隐者的情怀,学者的博达和不屈的个性。正是通过这一件件的书画作品,我们才得以走近傅山,探知他广博的精神世界。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