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文化节亮相广州 宋代波罗诞首次展示

2016年08月05日07:55   南方日报  收藏本文     

  (记者/朱伟良 通讯员/叶振贤)黄埔区乞巧文化节将于本周末开幕,民间乞巧作品开始对外展示。3日,由黄埔“巧姐”罗惠娟制作的《宋代波罗诞》乞巧手工艺品正式亮相。该作品耗时2两年,长宽均达3米,由人物、建筑、山石、树木、船只等手工艺品构造而成,将成为展示中的一大亮点。

  黄埔横沙村村民在组合手工版《南海神庙》,准备亮相黄埔乞巧节巧艺大赛。 南方日报记者 刘力勤 摄  黄埔横沙村村民在组合手工版《南海神庙》,准备亮相黄埔乞巧节巧艺大赛。 南方日报记者 刘力勤 摄

  乞巧作品展现岭南民俗文化

  据介绍,今年来自黄埔区大沙街、鱼珠街、红山街和穗东街的社区祠堂都亮相了“自家”乞巧佳作,如,大沙街横沙朱氏宗祠的猴年主题作《悟空借芭蕉扇》引人注目,情景主题作《男耕女织》和《酒是故乡醇》,展现了古代民间生活常态;红山街双岗粤政祠堂民俗代表作《双龙出海》《岭南佳果》展现了传统龙舟文化和岭南乡土文化;鱼珠街茅岗和贵的代表作《马骝山》《回娘家》,展现了古代民间家庭风貌;穗东街夏园社区的情景作《五子朝王》,展现了南海神五子进庙拜寿的喜庆情景。其中,大沙街横沙社区罗氏大宗祠的《宋代波罗诞》最为惊艳。

  《宋代波罗诞》是在黄埔区民俗专家黄应丰老先生的创意指导下,在“巧姐”罗惠娟的精心创作下成型亮相,重现了宋代扶胥港的繁华、南海神庙的壮观、波罗诞的热闹。作品规模宏大,长宽均达3米,选用环保材料制作,由人物、建筑、山石、树木、河流、船只等手工艺品构造而成。人物多姿多态、建筑宏伟壮观;一山一水紧密结合,风景容貌非常逼真。

  据了解,该作品每一个场景根据不同的主题设计,当中就有反映南海神庙文化商贸历史的“经商贸易、娱乐休闲、拜神祭祀”等场景;场景中各种活动有民俗活动巡游、卖武卖艺和说唱讲故事等,人物塑造栩栩如生;商贸活动如卖百货、卖工艺、卖风车和卖特产等,生活百态尽显。从作品中可以看出古代波罗诞的盛景。

  耗时两年心血制作而成

  《宋代波罗诞》是黄埔“巧姐”罗惠娟怀抱艺术梦想的重要作品。她告诉记者,早前她从事物流单整理工作,日常下班后便鼓捣手工艺品,陶塑、雕刻等手工艺足足练习了17年。近年,她因身体原因退出工作,全身心投入到作品创作中。

  罗惠娟说,乞巧作品《宋代波罗诞》从材料准备到成型亮相用了足足两年时间,主要由自己独自创作,偶尔有街坊们的协助。该作品是根据黄应丰老先生提供的创意主题和设计图,结合她个人巧艺和多年经验,力求复原宋代时期的南海神庙真实容貌和“波罗诞”盛景。她希望,将来可以培养更多的“接班人”,特别是艺术系的大学生。期待对乞巧感兴趣的年轻人跟她一起学习乞巧创作,共同守护乞巧文化。

  黄埔区文广新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为进一步弘扬民俗文化,从2014年开始,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着力于启动乞巧民俗文化的系统保护工作,通过“探寻、品读、体悟、梦想、传承”等5个过程,从群众的文化需求和具体视角出发,计划用时5年达到保护乞巧文化、传承乞巧文化的目标。目前,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将在区文化馆特别设立乞巧民间工艺传承室,邀请罗惠娟等乞巧名人进驻,开堂讲课、传授技艺、交流心得,进一步促进乞巧文化的传承发展。

  据称,“体悟乞巧——2016黄埔乞巧文化节开幕式”将在6日举行,今年将开展“乞巧文化进校园、进社区系列活动,把乞巧文化、祠堂文化送到市民身边。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南海神庙乞巧七夕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