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6000件捐赠瓷引争议:应遵守《博物馆条例》

2016年08月05日10:18   深圳商报  收藏本文     

  北师大“6000件捐赠瓷”事件在网络上持续发酵并引起轩然大波,其中以向北师大校长董奇提交公开信希望调查藏品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15级 博士生刘昕鹏,中国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上海博物馆研究员许勇翔的质疑意见影响最广泛。而捐赠者邱季端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则回应质疑:“藏品还没有真 正亮相,捐赠目录也还没出来,甚至连图片都未曾公布”,并称会让藏品过“四道鉴定关卡”。

  截至目前该事件最新进展是,刘昕鹏被校方约谈,而校方称暂时无法给出答复,“学校要花时间处理”。

  应该如何看待这一事件的重点?今年78岁、被誉为收藏界“活字典”的原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知名文物鉴定专家赵榆在接受深圳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抛开种种争论,回归这起事件的关键——不管是大学,还是新建的博物馆,在接收藏品捐献时应该严格遵守执行《博物馆条例》。

  6000件古陶瓷藏品引争议

  7月13日,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古陶瓷藏品捐赠仪式,该校中文系1962级校友、香港实业家邱季端向母校捐赠了6000件中国古代陶瓷藏品。北京 师范大学校长董奇当天宣布,该校正式成立邱季端中国古陶瓷博物馆、中国古陶瓷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院,邱季端任博物馆首任馆长及研究院院长。据媒体报道,邱 季端将要捐赠的6000件藏品中“古代陶瓷藏品众多,有‘全’‘精’‘稀’的特点,包括从两汉魏晋到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窑口的陶瓷代表,堪称中国古代陶瓷 艺术的珍品。”

  消息一出,网络上热议沸腾。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15级博士生刘昕鹏于7月30日向学校方面递交一封公开信,信中希望学校就7月13日邱季 端捐赠中国古陶瓷藏品一事进行专项调查,并公布调查结果。据了解,刘昕鹏的质疑理由主要包括捐赠藏品数量之大(约6000件)、规格之高乃国内甚至国际专 业拍卖行、各大博物馆难以望其项背;捐赠者对藏品的收藏放置与业界保存收藏方式相差较远;部分藏品照片显示制作工艺与各大博物馆类似藏品差别较大;学校接 受捐赠前未对藏品进行专业鉴定等。中国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上海博物馆研究员许勇翔也在公开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看过微信上流传的照片之后,认为这批陶瓷 器并非真品。

  对于网上的猜测与质疑,邱季端回应称,“我只是答应了要捐6000件古陶瓷给母校,藏品还没有真正亮相,捐赠目录也还没出来,甚至连图片都未曾 公布,而一些质疑者,没有见到捐赠实物,仅凭猜测和网上流传的几张照片就妄下结论,这是非常草率的。”他还说道,“我只是想把自己的收藏捐给母校做研究, 这难道有错吗?即便要质疑,也应该先等看到实物吧?”

  据报道称,邱季端预备了四道鉴定关卡:“首先,我会在自己所有的藏品中亲自挑选一遍;接着,请一些高水平的藏家朋友再挑一遍;之后,再请国内外 知名的瓷器专家来鉴定一下。” 邱季端说,人工鉴别后,还会使用仪器鉴定,“主要是通过古陶瓷自然老化痕迹科技鉴定和拉曼荧光谱设备鉴定。”

  捐赠品真伪争议屡次发生

  事实上,近年来这种对于捐赠品真伪的争议屡次发生。去年6月,以李舒弟捐赠的陶瓷为基础建立的浙江师范大学艺术馆宣称涵盖了从仰韶文化彩陶到近 代陶瓷器的重要展品。然而在首展之后,却在互联网引发了激烈的讨论,甚至还有网友撰写长文企图“曝光”捐赠品之假,引发一场闹剧,最后甚至闹至法庭,两度 开庭,以判定网名为“西风”的用户名誉侵权为结局草草收场。

  面对类似的高校文物捐赠风波,1974年调到国家文物局工作,曾经在国家文物局工作过十年的赵榆对国家文物收藏、博物馆建设皆有过接触。他在接 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回顾自己过往的工作经历,现身说法,并多次强调类似的风波事件看似复杂,其实简单,只要相关机构单位按照相关的条例严格执行,尤其要向老 一辈文物鉴定专家已建立的传统规范看齐。赵榆回忆说,新中国成立后,很多老一辈的收藏家看见了中国的希望,踊跃捐赠他们所收藏的文物。他们捐出来后,当时 有一批专家进行鉴定,并非说一旦捐赠就必然接收,而是必须由德艺双馨的老专家进行鉴定。对于故宫博物院来说,首先由时任中国文化部副部长郑振铎、文物局长 王冶秋、中国文化部文物局文物处处长张珩等相关领导鉴定把关。

  赵榆表示,那时期的文博行政领导知人善用,他们知道哪些专家对哪类文物有较多的鉴藏实践,就请他们对捐献的文物进行辨别。“为什么故宫博物院和 上海博物馆陈列的文物一定是标准器?因为邀请鉴定均是各个门类的专家。”赵榆介绍说,以故宫博物院为例,陶瓷方面,有孙瀛洲和他的学生耿宝昌等专家进行鉴 定,他们把鉴定的东西登记造册,然后进行陈列。书画方面,有郑振铎、徐邦达、刘九庵等专家;玉器方面,有傅忠谟等专家;青铜器方面,有唐兰等专家;家具方 面,有王世襄、朱家溍等专家。“这些专家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又拥有很好的鉴定眼力。”

  《博物馆条例》应得到普及

  需要一提的是,当年刚到国家文物局工作的赵榆还是30多岁的青年人,至今仍深刻记得初到故宫博物院之后,唐兰、傅忠谟、朱家溍、刘九庵、王世襄 等老专家见到他都站起来,让他深感不安。“他们谦虚谨慎,但是他们的修养气场却压倒了对方。遗憾的是,这些专家都没有教学生。赵榆回忆说,当时没有文物市 场,而学习文物鉴定一定要在文物市场学。没有市场,文物鉴定就没有课堂。现在的专家都把老一代专家的定名、定年代的文物,写文章发表,于是他们被评成了研 究员。然而,鉴定要讲传承,文物鉴定要有传承,他们连老师都没拜怎么学到老一代专家的真功夫呢?在经济大潮中有的所谓专家给文博界蒙了羞。”

  赵榆表示,当前我国博物馆事业得到很大的发展,捐献藏品的人也逐渐增多,国家文物局继续延续新中国成立初期接受捐献文物的程序,甚至在拍卖市场 上购藏文物藏品,也都严格鉴定。例如2002年从中贸圣家公司购买米芾《研山铭》时,买前请国家鉴定委员中所有书画委员鉴定,交接时,又把国家文物鉴定委 员会主任委员启功,以及朱家溍、傅熹年、王连起,还有故宫博物院院长朱诚如、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司长郑广荣、文物处长曲圣瑞等,请到故宫漱芳斋再次鉴定, 并签鉴定证书。“我认为在程序上,首先,延续新中国成立初期请有真才实学的专家把关鉴定之后才能接纳是对的。其次,现在文物收藏的规章制度很全面,国家文 物局2015年3月20日推出了《博物馆条例》,这个条例应该得到了普及、贯彻和实施。”

  赵榆强调说:“不管是大学新建博物馆,还是老博物馆,新建博物馆要按《博物馆条例》向文物行政部门申请,接收捐献,也应该按照《博物馆条例》来 遵守执行审查鉴定。特别是教育单位,不学习国家政策和规定,建博物馆连《博物馆条例》都不知道,又怎么教育学生?岂不是误人子弟!”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北师大京师瓷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