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得志将军之子捐赠长征路上缴获子弹给纪念馆

2016年10月14日07:48   法制晚报  收藏本文     

  (原标题:杨建华捐文物来自三个国家 勃朗宁弹缴获自敌军连长 南京大渡河 “三枚子弹”送纪念馆)

杨建华将军向外甥女和外孙介绍父亲用过的子弹杨建华将军向外甥女和外孙介绍父亲用过的子弹
纪念馆宋馆长接过子弹后用红绸包好。纪念馆宋馆长接过子弹后用红绸包好。

  法制晚报讯 (记者 温如军) 10月3日,《法制晚报》“7080重走长征路”大型公益直播活动中,杨建华作为法晚直播的嘉宾,特意捐赠给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三枚“子弹”。

  这三枚子弹是时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一军团一师一团团长杨得志珍藏的珍贵文物。值得一提的是,三枚子弹源自3个不同国家制造,各有故事。它们陪伴着杨得志走完长征路,取得平型关大捷,解放了全中国。它们也陪伴着老将军在和平年代走到了戎马人生的终点。

  来历 三枚子弹来源三个国家

  杨建华所捐“子弹”为比利时造“勃朗宁”手枪子弹、德国造“驳壳枪”手枪弹和美国造“卡宾枪”子弹,分别来自比利时、德国、美国三个不同的国家。

  《法制晚报》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勃朗宁”手枪始于19世纪末,枪身短小精致,其产品主要由比利时的FN国营兵工厂、美国的柯尔特武器公司及雷明顿武器公司制造。

  “这支手枪是比利时造的“勃朗宁”。1934年9月父亲在第五次反“围剿”的温坊战役中缴获的国民党军队一名连长的手枪。枪比较新,是当时比较好的武器。”杨建华说。

  德国造“驳壳枪”大家并不陌生,是扬名中国的“盒子炮”,在中国也称为匣子枪,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自动手枪之一。

  国防大学教授戴旭曾撰文指出,中国会成为驳壳枪大市场的原因是,当时中国工业基础非常薄弱,没有强大的炮兵部队,机关枪的数量也有限,如何提高单兵的火力,就成了一个影响到战斗结果的大问题。在还没有冲锋枪的年代,驳壳枪是有效提高单兵近战火力的利器。虽然造价昂贵,却很适合中国军队的实际需要。中国人日后对驳壳枪的火力运用,连德国人都感到惊奇。

  卡宾枪是自动步枪,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陆军使用的主要步兵武器,具有射程远、射速快、精度高、弹仓容量大等优越性能。

  珍贵 被视为“传家宝” 一直保存在保险柜“这三颗子弹各有各的故事,共同见证了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的英勇事迹,是我们全家视为传家宝的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杨建华说。

  杨得志一生参加或指挥过上千次大小战役战斗。这些子弹一直陪伴在他身边,激励着父亲冲锋陷阵。

  据了解,近年来,杨建华已代表全家捐献了多件父亲的“老物件”,包括子弹,父亲用过的书籍、水壶等。

  2014年10月17日,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80周年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杨建华向江西省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捐献3件革命历史文物——3颗革命战争时期的子弹。

  “这3件文物,是3枚大小、形状不一的子弹,每一枚子弹后面都有鲜为人知的故事,都浓缩着一段难忘的历史,堪为我党革命斗争的活历史。”细细抚摸着3枚曾随父亲南征北战的子弹,杨建华深情地说。

  “看到这些枪和子弹,就像看到了父亲,对于我们来说,它就是传家宝,一直锁在保险柜里。”杨建华对《法制晚报》记者坦言,每次捐赠,都会和家人商量,最后大家还是决定捐出去。

  2014年10月26日上午,杨得志将军的夫人石莉和儿子、女儿、女婿、外孙女等人现场捐赠了17件物品,包括记述杨得志将军戎马一生的书籍和影像资料,以及其生前使用过的子弹、弹夹、军用水壶、便鞋和5枚勋章。

  杨建华表示,此次捐赠是缅怀父亲等八路军在平型关战役中的丰功伟绩,遵照父亲生前的嘱托,把革命战争年代留下的物品捐献给国家,教育后人。

  “虽然这些父亲的“老物件”对我们来说很珍贵,也很重要,但让它能更好地发挥它该有的作用,我们也很高兴。”杨建华说。

  故事 “勃朗宁”弹 “参加”革命83年

  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先前红军艰难开辟、发展的红色根据地一天天缩小。1934年7月,红一军团转战福建省建宁县、泰宁县一带。

  这时,敌东路军李延年纵队集结了4个师的主力部队,准备进攻红军闽西根据地的长汀。

  红一军团决定在敌进攻长汀的必经之路温坊(现名文坊),以运动战方式消灭敌军有生力量。

  9月1日,敌李延年纵队第3师的两个团进抵温坊村。“红一团”及其他部队奉命从几个方向逼近温坊。

  时任团长的杨得志发现,约两个营的敌人正在温坊村附近的高地上抢修工事。由于李延年纵队打败了福建事变的十九路军后甚为骄傲,修筑工事的敌军全都把枪架在一起,对红军毫无顾忌。

  杨得志首先命令全团的机枪悄悄占领射击阵地,随后指挥步兵上起刺刀,从山脚下隐蔽接近敌人。

  当部队先头距敌人只有100多米时,敌人才发现红军来了,顿时乱作一团。

  这时十几挺机枪一起开火,步兵在机枪掩护下一个冲锋就夺下了阵地,这一仗歼灭了400多敌人。

  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温坊战役”。杨建华告诉《法制晚报》记者,这支“勃朗宁”手枪正是在这场战役中,从一名被俘的敌军连长手里缴获的,从此以后跟随杨得志南征北战几十年。不仅随杨得志走完了二万五千里,还走到了解放全中国。

  直到1979年,70岁高龄的老将军又携带这支枪指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边境自卫反击战。

  杨得志的这支枪,虽已被家人捐给中国国家博物馆,但这颗原装子弹,同样反映了这支枪的全部历史。虽然这颗小子弹“身高”不足2.5厘米,却是83年的老革命。

  “驳壳枪”弹 打破“皇军不可战胜”之神话

  杨建华介绍,德国造驳壳枪是何时跟随杨得志将军的已无法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从抗日战争初期杨得志就在使用。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杨得志被任命为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五团团长,和日本军打的第一仗便是平型关战役。

  “父亲率领六八五团担任伏击阵地的底部阻击,与兄弟部队一起,一举歼灭日军一千余人,取得了震惊中外的大胜利。”杨建华告诉《法制晚报》(微信ID:fzwb_52165216)记者,这场胜利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打出了中华民族的志气,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随后,杨得志奉命带领少量人员进入冀鲁豫边区在敌后开展游击战。

  在六年时间里,杨得志与边区人民共同反“扫荡”、建政权除汉奸、灭土匪、搞生产、斗瘟疫,同生死共患难,把冀鲁豫边区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为在中国战场牵制大量日本侵略军做出重要贡献。

  这颗子弹的革命历史也在79年以上。

  “卡宾枪”弹 历经第五次反围剿、上甘岭等战役

  杨建华告诉法晚记者,这颗子弹的革命历史至今也有68年以上。

  从解放战争开始,杨得志所在的部队陆续缴获了国民党军队不少枪支弹药。

  据介绍,杨得志将军的卡宾枪,主要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由警卫员携带。

  这颗子弹,同样历经第五次战役、夏秋季防御作战、上甘岭战役、夏季反击战役等,是与以美国为首的十六国“联合国军”英勇作战的见证。

  “我们的军队壮大了,但战争中牺牲的人远远超过活下来的人。”杨得志将军生前反复嘱咐子女。

  文/记者 温如军 摄/记者 郭谦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文章关键词: 子弹杨建华杨得志将军纪念馆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