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中信挥毫《春江花月夜》 为央视中秋晚会增色
今年央视中秋晚会上,诗朗诵《春江花月夜》集中展现了中国文化独有的魅力,诗美、书法美、朗诵美、意境美。没有诗,没有书法,中国文化将顿失魂魄。当代著名书法艺术家杜中信先生为本次中秋晚会挥毫书写的《春江花月夜》书法作品与诗情与画意融为一体,字字如群鸿戏海各有姿态,与诗的气韵、朗诵的气韵共同形成意境无穷的神韵,感染了共度中秋佳节的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
40米宽的大屏幕上,一幅《春江花月夜》的巨幅书法长卷伴随着诗朗诵和优美的音乐徐徐打开,这真是今年央视中秋晚会导演组的“神来之笔”。除了诗词、朗诵、音乐、书法各种艺术的完美融合给观众带来了独特的视听享受,也使观众可以更直观地“读”到诗的具体内容。若没有诗朗诵、没有诗书交融的书法艺术,没有月光下美轮美奂的大唐芙蓉园,今年的中秋晚会恐怕就会因此逊色。
据陕西书法界人士介绍,书法爱好者们只知杜中信先生擅雄浑有风骨的魏体书,在无数名胜古迹留下书影,却不知中信先生能将其一贯的魏体风骨与南派抒情的风致完美融合,更是自成一体。这与他几十年如一日即研究古典书法理论又付诸大量艺术实践是分不开的。他常说:在艺术创作中, 要敢于打破一般规律,激起新的浪花。
为了传承和发扬中国书法艺术,杜中信先生将自己几十年研究书法的心得和实践经验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书法教育事业,已在新华社陕西分社和陕西省教育厅战略合作的艺术教育新媒体服务平台(简称“新华美育”)上,以“互联网+书法名家”进校园的方式给全省大中小学生开讲书法课。“互联网+书法名家”不仅针对在校学生,书法爱好者们也可以在线浏览观看。
杜中信简介
杜中信,1942年生于北京,现任陕西省书法家协会顾问、西安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长安大学中国书画研究院院长、书法教授。作品被选入《中南海珍藏书法集》第一卷、《中国现代书法集》、《中国当代书法集》、《古今名人书法大辞典》、《中国当代书法名人精品集》等多部有影响的书籍中。曾多次参加全国性书法展,并赴海外展出百余次,深受中外学术界人士的赞赏。
杜教授语录
春江花月夜
“西安是书法之乡,有《春江花月夜》这样一幅书法作品出现在中秋晚会的舞台上,可以很好地体现西安在中国书法及传统文化方面的底蕴和优势。因为我以前写的都是魏碑,魏碑是比较严肃的,但这回《春江花月夜》它不能太严肃,要浪漫,所以我就把陕西厚重的底子和南派的柔情流畅、行云流水的笔法结合起来,这回刚好给了我这样一个创作的机会。最后得到了大家的肯定,说明我的努力没有白费,就感觉很安慰了。”
三秦书风
“我们陕西可以说是书法的大省,在历史上曾经出过很多的著名书法家,也有很多外地的书法家到陕西来。全唐代的一些名碑可以说70%都集中在陕西。这些书法家在他们的艺术作品上都有一些艺术风格的共性,这个共性就是我提出来的‘三秦书风’:浑雄、古朴、典雅、自然。”
论书法
“好的书法作品要有艺术美、创作美。古人品评书画艺术的三个等级,即神品、妙品、能品。书法有五气:庙堂气,书卷气,金石气,山林气,江湖气。庙堂气是士大夫之书风,端庄,肃穆;书卷气是文人骚客之书风,浪漫,飘逸;金石气是金石考据学者之书风,高古,纯朴;山林气是隐士之书风,道骨仙风,好看个性不足;江湖气是市井之书风,恶劣,低俗。好的书法作品具有庙堂气,书卷气,金石气。书如美酒不宜甜,书法要老辣,不要染江湖气。”
摄影与书法
“摄影和书法一样,都属于视觉艺术,它的作品都是给我们看的。所以我爱好摄影是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拍一些资料,比如说有一些碑刻和一些书画作品需要拍;还有就是去旅游,拍一些大自然的景色。这样会增加我们作品的内涵。一个书法家他要多方面的修养才可以,所以我喜欢摄影,觉得对学习书法也有很大帮助。”
艺术是精神的食粮
“我觉得一个艺术家首先应该明确一点,他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艺术是一种语言,是互相交流的工具,群众如果看不懂,那就不是语言也不是工具,也就不是艺术。农民给人民贡献了粮食,工人给人民贡献了物质,那么我们艺术家就是给人民贡献精神的食粮。所以我写了这么多字,刻在石头上也好、刻在公园里也好,就是赏心悦目、美化环境,增加风景的文化内涵,这样子书法才能传承下去。”
杜教授书法作品特点
杜教授以古朴的魏碑风格,挥写成飘逸洒脱的行书,游刃有余间得到学术界和艺术界的普遍赞誉,先生的书法可以从 “悟”“博”“勤”这三字来展现。
“悟”
杜教授的书法是基于深厚的楷书功底。他的楷书并非止于一家,专于一门,无论是欧之欹则、颜之伟岸、柳之雄健、羲献之洒脱、曹全之秀美、礼器之方正、峄山之宛通,杜先生均能熟于胸、得于心、采其髓、应于手。其逼神、其意思、其阐妙、其形似、无逞造化之谜;其精工、其竭虑、其神思、其意趣,全可夺鬼神之功。先生通过不断地对历代书法大家的“悟”来充实自己心田灵感的轨迹,但是他又有自己从中悟出来的属于自己的书法思想语言。
“博”
中华文明各艺神通,相辅相成。常言道“法乎法之外”,即,吸收不只书法一项。倘若如此,亦不为奇。杜教授敏而好学,于书、于画、于诗、于词、于歌、于赋莫不有成,尤其在诗词方面更为突出。欣赏杜中信的书法:诗变成为书,书融成画、诗,书更是融成一个“心”的境界,“情”与“义”的世界!从其书法作品中,不难看出,他继承了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与现代艺术的理论,合百家之长,集众贤之妙,才得以变化万端,风情万种。
“勤”
天才与勤奋从来都是艺术之舟的双楫,缺一不可。深知天道酬勤的他自幼对艺术发自内心的向往及以后不计日夜的研习,使得先生的综合修养才有今日的高超造诣。日复一日苦练使杜先生篆隶楷行草均有着深厚的功力。篆不止一种,隶何止两汉,楷之唐法,行之宋意,草之旭素,杜先生均做过数以千次的尝试、体悟。他尝言“废纸三千糊墙壁,任凭雨打风吹去”。虽为戏言,亦明志也。
古稀之年的杜中信教授,淡薄名利,夙夜匪懈。他还在潜心研习,追摹古人的精华之作,他“平常之心,悟道求真”的精神与其作品一同浸润着四方学子,在中国书法的峰青峦翠之间,织造出一幅独特秀逸的风景。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