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葬1277年 壁画《马球图》保护迫在眉睫

2016年12月28日14:22   中国文物网  收藏本文     

  原标题:陕西缘 关中情

  我再见到《马球图》时,好像见到老友,既高兴又难过,因为我是为数不多的见到《马球图》前世今生的人,《马球图》变了,变得干枯了,褪色了。《马球图》原在一个封闭的暗无天日的环境中厮守着墓主人1277年,2004年揭取后虽处于保护之中,但环境变了,《马球图》变得憔悴了,变得精神逊色。如何更好更科学地保护文物,迫在眉睫。

  作者:王运天

  论幸福,人间有言年轻人生活在向往当中是幸福的,他们有理想、有追求,要谋求一个好职位,要建立一个好家庭,憧憬着美好未来是最幸福的;老年人的幸福是在回忆中,他们深知自己在世已来日无多,精力体力不逮,不能再向前看了,却喜摆谱,什么地方我去过,什么好看的我见过,什么好吃的我尝过,什么理想我实现过等等。我的年龄处于新老交替之际,汲新老之优点,而周游于自我非常充实的世界。年中《东方早报·艺术评论》执行主编顾村言兄来电,欲做陕西古代壁画之专访,邀我向导并同往陕地。我是关中迷,曾写过《醉乡三秦》以明志,如此盛情,当然奉陪。

2004年拍摄《马球图》骑者面部(左)与2016年拍摄的(右)对比2004年拍摄《马球图》骑者面部(左)与2016年拍摄的(右)对比

  先师王瑗仲蘧常一生究研先秦诸子,于周秦汉史熟稔于胸,于文史材料之中,得缜密考据之法,又有一手太史公为文之法,书道亦得三代神髓,格局高古,惜四十五岁后病魔缠身,又愧经济拮据,只能读万卷书,不能行万里路。每见到考古新发现,尤于周秦汉,则欣喜不已。我无缘此高深学问,但耳濡目染之余,亦与秦汉史略有缘。2004年上海博物馆欲举办“周秦汉唐文明大展”,欲出版《周秦汉唐文明特集》,命我组队,驾驶着三十立方厢车,载着满满一车摄影设备去陕拍摄文物,这在上博史上亦算得是重重一笔,所谓“兵马未到粮草先行”我们是也!我戴着“有色眼镜”,带着个人喜好,进入关中,优游于十三个博物馆、所,国宝级文物尽入镜头之中,摄其魂魄遗豪毛(瑗师诗句),美的享受,史的重现,快何如之!我在是展结束之时,作联一副:“地不爱宝我爱宝,金鍼天授通渭水;史有硕果汝摘果,玉书神会达海上。甲申三月上博命予与大刚、伟延、皓冰兄等十人,为周秦汉唐文明大展赴陕拍摄文物尽二月,春华秋实终成巨书,重卅五公斤,展览观众逾廿五万人次,盛况隆隆。乙酉元宵撰联以纪其气象。”此个中史缘一发便不可收,促使我以后每年必去陕,少则一二次,多则二三次,至今不辍。陕西古称三秦,十三朝古都,有周原甲骨,眉县青铜,骊山群雄,扶风法门。金文诞生之地,石鼓文、散氏盘、史牆盘、逨盘等等无一不出土于此,上博镇馆之宝大克鼎,便出土于扶风。与陕结缘,一是文物,二是关中人豪爽实在,愿给你看最好文物,肯教你如何识宝,滔滔道出原委。这是在课堂中所不可学,又不能学到的知识。我有感于陕西同道给我的精神上及学问上的不断支持,自认为做个中国人不去陕西枉为中国人,走遍天下,陕西为大!

  10月30日上午我与顾村言兄在西安会晤,安排了四天的采访量,因是专题性采访,既要有深度又要有一定广度,且我们时间有限,上下午必须充分利用。在上海我已与陕方诸资深的研究者与发掘者联系过,请他们一定要帮助解说,一定要看到第一流的壁画,要听到第一流的研究心得。我们强调壁画分两大块面,一是秦以前宫廷壁画与建筑遗址壁画,俗称阳间壁画,此虽量少,但极珍贵;二是汉唐墓室壁画,俗称阴间壁画,反映墓主人生前的社会活动与生活。此量大且精,绘画艺术无与伦比,且都无款识,一定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加以研究。我们的计划:

西安咸阳一带的部分唐墓葬位置西安咸阳一带的部分唐墓葬位置

  十月三十日午后参观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壁画馆,由资深壁画研究员王建岐兄导读。

  十月三十一日在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一天,看从石峁遗址揭取的4500年前壁画及汉唐壁画,请隋唐史专家、李宪李邕墓发掘者、《马球图》揭取者张蕴研究员导读,请资料室秦造垣主任介绍东汉壁画的揭取与保护,请资深专家刘呆运研究员介绍其在考古现场对壁画的认知与认可。

  十一月一日去咸阳一天,由咸阳市文物旅游局高波兄陪同下去文保中心地下库房拜观秦代宫廷遗址壁画及唐、五代壁画,由葛洪主任介绍。

  十一月二日上午参观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下午先去茂陵,然后由昭陵博物馆馆长李浪涛陪同上昭陵,并参观长乐公主与永泰公主墓道。返机场途中顺道去顺陵。

  计划如此,顾村言兄主他的采访,索取他要的信息量。我则看文物,会老友。

  因为我虽然看这些国宝级文物多次,但对它们出土前的状况一无所知,唯独牵挂的是考古研究院张蕴老师在唐李邕墓揭取的《马球图》,不知现在如何?

  2004年我们在陕历博壁画库拍壁画时,王建岐兄与我聊壁画保存事,这些壁画出土已半个多世纪,由于历史客观原因,保存有些问题,褪色不少,你在印刷时可否增加一些颜色?我说不可,当时的壁画我没见过,就是见过凭印象还原是不科学的,色彩管理是一项专门的科学管理体系,不能由我们随意。但他的话引起我高度关注,马上与当时的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所长焦南峰通话,问及眼下各考古工地有否壁画发现,他说有,是张蕴在做。我说能否让我去看看,他说能不能看要看张蕴。张蕴老师隋唐史专家,不仅业务好,且极其善良,又极善解人意。她听我一解说,明白我的动机,说让工地的车回来接你们,于是我谋算一定要拍到这张照片。次二日我们到达工地,见到还在前甬道西壁上的《马球图》,高兴极了,这就是唐代时候的色彩,在这原址上还没见过自然光,还享受着相对稳定的湿度与温度,是真正唐代壁画!激动激动!我马上作出一位编者的反应,要求拍照,争取编入《周秦汉唐文明特集》中。此要求肯定是太过分了,因为她的考古报告毕竟还未动手撰写,这就是属于泄密。张蕴老师见我执着,笑着对我说,那你与焦所商量一下,他如同意您就拍。我与焦所马上通话,再次恳求,焦所,人修长胖瘦得体,主攻秦汉考古,胸怀大志,有宰相肚里能撑船之有识之士。他说既然如此那你就拍吧,但最好不要发表,毕竟张蕴的考古报告还未出来。我还是死皮赖脸在电话中缠住他,我拍就是要刊出,我可以不公布你们的考古新发现,但极想给读者一个自我辨别理解唐代壁画色彩的机会。焦所说你要尊重张蕴啊!焦所实际已松口,把能不能刊出交给张蕴老师裁定。张老师太好了,马上如我所愿!我们至今都成为好朋友了。我翻阅当年5月4日的日记,记录了此事:

  今日进行一次非常的采风,目的是进入墓道拍摄壁画,……来回行程超过300公里,比我们想象得更有意思。按计划考古所张蕴主任的工地专用车于8点30分到历博后门与我们汇合,因连卡车只能坐8人,所以吴、李二人不能去。小车带路,卡车在后。最有趣的是甘永洁、薛皓冰与朱琳抢坐卡车,这确实是年轻人世界,生活才美妙。车经绕城高速、西宝高速至阎良出口大转弯,即进入富平县境,路简直不像路,都是坑坑洼洼,超载卡车比比皆是,当地有调侃话“天上有多少星,地上有多少坑”,“晴天能卧驴,雨天可养鱼”,“修路才修二里半,前面来了个收费站”,车速每小时不到20公里。至杜村镇北吕村,张蕴主任已等候在临时居所。村子较落后,但有二个唐代石羊仍躺在田头,一头部打烂,一尾部受损,真可惜。一农宅旁拐角处竖一唐代石虎,用于防车撞墙,虎头已撞坏,为之痛心。张主任说她早就想将这些石刻搬到所里,但这里宁可毁坏,一旦你要去搬,县上文保单位就要来干涉,哭笑不得。张主任等考古人员下榻在村里条件相对较好的农家,仍显得十分艰苦。在她带领下我们马上去村西头唐墓考察,墓主人李邕为唐高祖李渊第十五子李凤之嫡孙,该墓在上世纪90年代被盗过,基本洗劫一空,但残留壁画甚好。张主任还说:当地村民入此墓道后,见壁画美,就你扒一片我扒一片带回家,至家又觉不妥,多置院内、窗台,日晒雨淋,几乎全部毁去,留在墓道东侧的壁画,也因农民浇地,水渗透而下,壁画遭浸,全部脱落而下,不知能修复否。这个工地大约在本月底完成全部发掘工作,估计届时农民要将此炸毁,夷为平地,里面许多唐砖都将付之于“轰隆”声,惨不忍睹。墓道很陡且宽度实在有限,大刚只能手握相机凝神屏气,小薛手提沉重变压器,朱琳操作便携式电脑,小甘、老李布灯光,一段小小的马球图,终因距离不够,只能拍好几个局部,回沪拼接。中午假农民家吃我们自带方便面,东家很热情,拿出韭菜、豆腐干馅面饼,蘸辣椒汁,虽味不合我们习惯,但系当地风味,大家围坐于小凳上,笑声不绝。我付东家20元,以致谢意。午后3时又赶到渭南桥陵,据说此山似桥,西至宝鸡,东至渭南;西部峻峭,东部平缓;全为山石,不长大树。唐之十八帝陵,全在山之阳,渭南市境内就有五位皇帝寝陵,故有“五陵路”,桥陵是其中之一,又是气势最大之陵。华表、獬豸、鸵鸟石刻,只有皇帝才能配有,这神道(司马道)上都有。见此景象,大刚欲由南往北摄取全景,但高度不够,朱琳、陈洁爬上卡车厢顶,再架上三脚架,此时摄制人员的豪情毋须表扬,行动已成一篇大文章。此时,适蓉蓉来电,我便将现场向她通报。我们的车又将我们送至半山腰,大家爬到估计是桥陵位置(至今不知陵之具体方位),坐北朝南远视,风水真好。这里毕,直奔惠陵,惠陵李宪墓,史称“让皇帝”。张蕴主任负责发掘,陕西最大的跪拜俑就出土于此,惠陵仅次于帝陵,且规格高于太子之墓,是真正的号墓为陵,以前都曾被盗过。李宪墓石椁之内外线刻极美,可惜没有移入博物馆,已有游人毁坏的痕迹,应引起有关单位关注。我们为之又拍了许多镜头,可用于陈列。至20点30分毕,回到富平县城已22点,诸位早已饥肠辘辘,好不容易找了个饺子馆,一尝饺子,如在吃盐,谁都受不了,起身便走。送张主任回北吕村,又赶西安,到酒店已0点50分,卡车在考古所过夜。

  这次我再见到《马球图》时,好像见到老友,既高兴又难过,因为我是为数不多的见到《马球图》前世今生的人,《马球图》变了,变得干枯了,褪色了。《马球图》原在一个封闭的暗无天日的环境中厮守着墓主人1277年,2004年揭取后虽处于保护之中,但环境变了,变得他不适应,变得他憔悴了,变得精神逊色。我对张蕴老师说,当年汪大刚兄在墓道中所摄《马球图》的数据非常精确,《周秦汉唐文明特集》中也刊出,对还原对保护有利。所以就这事应该给我们敲起警钟,如何更好更科学地保护文物,迫在眉睫。

  人们常说:我国100年历史看上海,600年看北京,3000年看陕西,此言不虚。我与陕西特有感情,陕西的文物是最好的历史教材之一,陕西的文物工作者是我最好的良师益友,趁我现在还走得了,脑子还不甚糊涂,尽可能多去陕西享受关中的幸福。

  (作者系上海博物馆出版部原主任)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文章关键词: 马球图壁画张蕴揭取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