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成都公司纸币收藏骗局:哄编演全上阵

2017年01月11日 07:19 新浪四川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排行榜
一位工作人员在帮老年人“鉴定”藏品 一位工作人员在帮老年人“鉴定”藏品

  骗局流程

  看完告知亲友拒绝上当受骗

  先哄:

  给老人们打电话:一口一个“阿姨”“叔叔”。

  “公司在搞活动送礼品,有电饭锅、微波炉、四件套,过来耍嘛。”

  老人去了,实际上公司只送价值几元钱的面和围巾。

  “阿姨,今天来的人很多,大礼品都发完了,等下次有了再通知你。”

  老人不知被骗,还很高兴。

  再编:

  拿出所谓“收藏证书”和“防伪证书”。证书上称该套纸币为稀世珍品,全球限量编号发行1000套。

  落款为“中国收藏家协会”,并印有红章。

  销售人员在网上演示,弹出“您收藏的是《世界纸币全鉴》,感谢您的收藏”一段文字。

  很多不会用电脑的老人看了,信以为真。

  告之可帮忙申请购买,让老人等通知。

  再演:

  看到老人犹豫,销售人员演技上身:

  “阿姨,这东西确实好,我也想要,但是公司规定我们内部员工不能买,所以您帮个忙,以您的名义帮我拿两套,我把钱给您,千万不要让公司领导知道哦。”

  然后拿钱给老人代为购买,让老人再次信以为真。

  实际上,钱是从公司财务那里领取的,只是为了欺骗老人购买。

  此外,为了让老人相信产品真的可以卖出去,并能从中赚钱,还要伪造拍卖领款单。

  “不能太刻意递给他(客户)看,要让他不经意间看到最好。”

  继续骗:

  购买后,老人提出要拍卖,告知老人需要填写拍卖申请,并假定一个拍卖时间,“2018年、2019年都可以。”

  如果到时候没有拍卖出去,就继续往后面推。

  另外还有其他办法继续骗——

  有老人想退产品,对方拿出一张报纸,说马上将举行拍卖会。

  老人再次相信,继续做着发财梦……

  做了整整一年的发财梦,高阿姨如梦方醒。

  2015年12月,她在春熙路附近的银石广场一家收藏品公司,花了近6万元购买了名为《绝版金钞》和《世界财富》的钱币藏品,公司说一年之后帮她拍卖,但最后却以各种理由推脱,当初卖出这套藏品的销售人员已经辞职并失联。

  在过去这一年间,成都商报先后接到多位老年人投诉,称在该公司买了数万元的《世界纸币全鉴》等藏品,但最后发现上当受骗。有的老年人花了多年的积蓄,甚至卖了房子、退出股市,将大笔的钱砸向了这家公司的钱币藏品中。

  记者在成都送仙桥、文殊院等钱币交流市场了解到,这套在该公司单价为19800元的《世界纸币全鉴》,实际价值不过数百元。许多老人存了一辈子的血汗钱,化作了一些毫无价值的钱币,也成为了该公司的利润和员工高额的提成。

  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骗局并不新鲜,媒体也时有报道。那么,为何还有如此多的老年人会选择相信呢?收藏品公司到底有什么“技巧”呢?

  自去年起,成都商报记者以求职者的身份,进入了这家位于春熙路附近银石广场14楼(电梯15A)11号的四川中人万象金典收藏品有限公司,经过长期卧底取证,揭开了此收藏品公司通过种种销售骗术,让老年人一步步被骗的全过程。

  成都商报记者 摄影报道

  A

  行骗铺垫

  首先要赢得你的信任

  在售卖产品之前,收藏品公司并不急于直接推销,而是有一整套步骤,获取老年人的信任。

  歪曲身份

  自称“正规国家单位”,员工月薪十几万

  春熙路银石广场14楼11号,每天上午9点到下午6点,一位便衣保安立于门口,老年人三五成群,在这里进进出出。

  卧底记者注意到,员工办公区域和接待客户的区域是完全分开的,不让老年人进入,成条的办公桌依次排列,员工都是年轻人,个个穿西装,墙上贴有“四川中人万象金典收藏品有限公司”的字样。记者查询发现,该公司于2015年7月31日登记注册。

  刚进公司,一位销售经理叮嘱记者,“向老年人介绍时,一定要说我们公司是中国收藏家协会西南地区唯一的分支机构,是国家正规单位。”但事实上,卧底记者后来证实,中国收藏家协会没有任何分支机构和分会,和“金典收藏”公司没有任何关系。

  在当天下班前的大会上,有业绩的员工挨个上前领取提成,有人将数叠钞票搂在怀中,一个月就能拿到十几万,让卧底记者瞠目结舌。而当月的销售冠军在大会上发表的感言颇有讽刺意味,一位20岁出头的年轻女孩表示:“对客户要真诚,多关心这些老年人。”

  练销售话术

  编造钱币故事,让客户觉得很专业

  所有进入公司的员工,首先要经过7天的培训——练习销售话术。

  卧底记者培训第一天就得到了一份第四套人民币大全套的销售话术,在公司,熟悉这套话术被认为是员工入门的必修课。

  一位销售部经理翻开一套册子介绍,“第四套人民币中的80版50元,是当年四川雅安的一位茶农从茶叶里面提取了一种茶油,进行印染的,在墙上擦,不会褪色,不过此项技术没有传下来,因此80版50元是唯一的茶币,现在的单张价值4000元左右。”

  然而,之后四川省古今钱币文化研究会会长熊建秋告诉记者,这完全是销售人员的戏说,是经营者为了提高纸币市场价值的一种炒作。成都印钞公司一工作人员也向记者证实,上述说法纯属子虚乌有。

  电话邀约

  说送礼品,与老年人闲聊套近乎

  7天培训之后,卧底记者正式成了公司的员工,进入了电话邀约老年人的环节。在记者分得的电脑系统里,有200多位老年人的电话号码,而每位老员工手中的客户资源一般在500人左右,公司销售部近50人的团队,粗略算来,长期有两万名左右的老年人是他们邀约的对象。

  这些老年人的电话号码从何而来?记者发现,公司市场部员工每天都会带着传单下楼,在春熙路附近,只针对老年群体发放,用办钱币展览、送礼品为诱惑将老年人带到公司。每天早会一结束,“阿姨”、“叔叔”的喊声,开始在这间挤着几十人的办公大厅内此起彼伏。一位老员工指点卧底记者,说:“打电话自报家门后,就说公司在搞活动送礼品,有电饭锅、微波炉、四件套,邀请老人过来耍。”“但我们的礼品只有面条和围巾啊。”记者问。“你先把人喊过来再说嘛。”老员工说。事实是,当天卧底记者只给了老人一袋2元钱的刀削面,说辞也是公司教的:“阿姨,今天来的人很多,大的礼品都发完了,等下次有了再通知你。”然而,这位阿姨依然显得很高兴。

  每天下午2点到4点,是老年人来访高峰期。一位销售主管告诉记者,刚开始和老年人聊天,只管拉家常,不要轻易推销,“要从老成都摆到带孙儿,还要从婆媳关系聊到中美关系,嘘寒问暖尤为重要。”

  分析客户

  买过保健品的老人更容易下手

  下班之前,公司四个销售部门开始各自召开每天的总结会。在这里,员工将把白天获取的客户信息和盘托出,举团队之力来进行分析,寻找下手的“突破口”。

  在所有的私人信息中,公司员工尤其看重目标老年人是否买过保健品。因为对销售这些高价产品的员工来说,如果这位老年人买过保健品,就证明对方好下手,并且有钱。

  B

  行骗圈套

  一步步让你落入陷阱

  在取得信任后,最关键的环节来了:如何卖出不值钱的纸币,套出老年人的真金白银呢?

  1、证明产品很正规 提供所谓“收藏证书”和“防伪证书”

  在记者卧底期间,该公司主要销售的是一款名为《世界纸币全鉴》的产品,单价19800元,附带有所谓收藏证书和防伪证书。证书上称该套纸币为稀世珍品,全球限量编号发行1000套,落款为“中国收藏家协会”。而另一张防伪证书上附有一个防伪码,随后,销售人员向一位阿姨进行演示,上网查询,输入防伪码,一个名为“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企业产品跟踪防伪查询系统”的网站页面上弹出了“您收藏的是《世界纸币全鉴》,感谢您的收藏”一段文字,阿姨一看,说:“哦,还真的查得到。”

  然而,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方面向记者透露,基金会并没有自己的网站,所谓的防伪系统,是由之前一些与基金会合作的公司办的,所有进行防伪查询的产品,不会经过基金会审核。而据办该网站的公司负责人称,只要出钱就能制作,无需审核,而防伪查询的内容也不过只有一个产品名称。

  2、证明产品很珍贵

  谎称藏品不卖,只能到总部申请

  “这个藏品你们都在卖,说明它并不稀缺嘛。”一位大爷提出质疑,销售人员说,“我们这里不卖藏品,如果您实在想要,我们以后有机会一定帮您到总部申请,不过很难。”

  按照一名员工对卧底记者的指导,“这种申请其实就是吊老年人的胃口,让他们觉得获得这个东西很不容易。”这些产品真的很不容易得到吗?记者在卧底期间发现,库房内工作人员的桌子上堆满了捆扎的钱币,而旁边则是还未填装的空册子,正待往里面填装,数量并不像推销时所说的非常稀缺。

  3、证明产品很抢手

  销售人员给钱让客户帮忙购买

  “这东西那么值钱,你怎么不买?”有的老年人会这样发问。对此,他们的应对就是:“你就说内部员工不能买,所以要假装让老年人帮忙买。”这种套路,俗称“上合作”,和记者同一分部的一位员工,正是用这样的方法,先私下给了一位阿姨19800元,让阿姨帮她买一套。最终,那位阿姨共买了3套,自己要了两套,另一套给了这位员工。但阿姨并不知道,该员工给阿姨的钱,其实是从公司财务处领取的。

  4、证明公司能进行藏品鉴定

  假装帮老年人鉴定藏品

  由于该公司员工声称不卖藏品,只做藏品鉴定,因此几乎每天都有老年人将自己大大小小的古玩带过来。有老人带了个陶罐来鉴定,一位部门主管建议,“在里面随便找个人(同事)装个样子嘛。”而为了拴住老人的心,公司会制作一张假的鉴定证书。该公司员工告诉卧底记者:“这些所谓的鉴定证书都是我们自己做的,让他认为我们是有鉴定资质的,他就会认为我们的产品也是经过认定的,是有价值的。”

  5、证明产品参加过拍卖会

  展示伪造红头文件

  要让老年人买产品,必须要他们相信会升值。那么,今后升值了到哪里去卖呢?于是,拍卖的套路就来了。公司有人拿出了一份红头文件,该文件为“中国收藏家协会2016年颁布的1289号令”,内容是“关于《至尊钞王》拍卖时间及起拍价的通告”,落款和印章除了该协会外,甚至出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后经记者向中国收藏家协会证实,该红头文件系伪造。

  6、证明真能拍卖,真能赚钱

  展示虚假拍卖“领款单”,继续骗

  为了让客户相信产品真的可以卖出去,并能够从中赚钱,还要伪造领款单。记者在获取的一张拍卖“领款单”上看到,上面注明某客户所领款项为2016年10月(秋季)《世界财富》3套拍卖尾款。这种把戏,其实是演给客户看的,“还不能太刻意递给他(客户)看,要让他不经意看到最好。”公司员工说。

  还有个套路就是告知老人需要填写拍卖申请。客户填了拍卖申请后,公司会通知客户,并假定一个拍卖时间,“说2018年、2019年都可以。”

  临近春节,有位老人将产品带到公司试图退掉,但公司的人又拿出一张报纸,说今年将举行拍卖会。

  老人相信了,又继续做着她的“发财梦”。

  编后

  成都商报送老人们四“千万”

  请您收好,谨防受骗

  近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越来越多的商业项目瞄准了这个群体,其中也包括不法分子。他们摸准了现在很多年轻人平时忙于工作事业,便找各种空隙和机会接近老人,对老人进行“呵护式”洗脑。表面似乎是送温暖,其实是将黑手伸向了他们的钱包——他们屡屡通过拉家常、送小礼品的方式与老人们套近乎,再让他们花费大量金钱购买一些与原本价值不相符的产品。

  这一次,我们不仅是通过报道揭露骗局,还要送给所有老人防骗四“千万”:

  “千万”:遇到陌生人,接到陌生电话、短信、微信邀约要警惕,“千万”小心身边所有无事对你献殷勤的人。

  “千万”:时刻牢记天上永远不会掉馅饼,“千万”不要贪图小便宜,因小失大。

  “千万”:如果需要购买什么贵重物品,“千万”先与家中子女商量一下,不要单独行动。

  “千万”:最后想提醒所有子女,多花时间关爱老人,多跟老人交流,告知他们新型骗局,“千万”不要让老人被不法分子洗脑。

  友情提示:这部分内容,您可以从报纸上剪下来,贴在家中或者转告亲友,时刻保持防骗状态,谨防受骗。(平静)

  原标题:卧底戳穿纸币收藏骗局喊你叔叔阿姨还送礼品 老人们,小心有诈!

  来源:成都商报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标签: 老年人纸币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