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洪颐煊故居 为何只剩断壁残垣

2017年01月11日 13:39 中国文物网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排行榜

  在临海老城区,特别是紫阳街附近,名人故居并不少见,其中大部分都成了旅游景点,供往来游客观瞻。然而记者近日了解到,位于巾山公园脚下的洪颐煊故居,虽也是临海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却剩下一半的断壁残垣,不仅不符名人故居的称呼,甚至如今仍生活在老宅的洪氏后裔,也担心着老屋的安全。

  故居主人洪颐煊,是清代著名藏书家

  洪颐煊何许人也?可能对年轻人来说并无多少印象,但在文人学者眼中,洪颐煊可不简单,他是清朝著名学者、藏书家、文物收藏家。

  记者在网上搜索到的资料显示,洪颐煊为嘉庆六年(1801)拔贡生,官直隶州州判、广东新兴知县、罗定州同,与兄洪坤煊、弟洪震煊并称“三洪”,留存著作多卷。

  在洪颐煊任广东省罗定州州判、新兴县知县期间,开始致力于藏书。据网上资料记载,洪颐煊在广东“稍稍购集,广东风气醇朴,市上时多旧书,而收藏人少,价值亦不甚昂,予历年既久,因得积有卷册”。

  晚年回故里后,洪颐煊又致力于藏书事业,“多方购求,渐臻富有”。于是,洪颐煊在他的旧居建筑了“小停云山馆”。“小停云山馆”是浙江著名的藏书楼、临海文物保护单位,在今天临海市区巾子山北麓旌贤坊,俗称“芝麻园”。

  外面破败、里头残缺,名人故居现状凄凉

  翻阅过洪颐煊的历史,昨天下午,记者循着小巷踏入现实,找到了位于临海老城区三井巷25号的洪颐煊故居。

  “洪家里?喏!就在那边老台门进去便是。”

  附近老居民口中的“洪家里”即是洪颐煊故居,这是个老式四合院,背靠巾山,台门朝北,门口立一块石碑,书写着它临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身份,台门虽雕梁画柱,却掩不住破败。

  走进台门,眼前是一条通道,翘首恰望见巾山古塔。通道尽头左转又现一道台门,再进去,才是四合院的主体部分。

  如果说院外还只让人感受到洪颐煊故居的没落和破败,那么院里头所看到的,就只能用断壁残垣来形容了。西侧几间老屋还算囫囵,墙上用油毛毡打着补丁,东侧的大半屋子已只剩下一副框架,屋顶的横梁竖橼孤零零地架着,其中一间上百平方米的老屋已拆成一块平地。

  如果不是院子里挂着晾晒的衣物和仍在转动的电表,告诉游客这儿还有人居住,老宅几乎给人一种已被荒废的印象。

  流传百年,洪家老屋部分已属公家

  在老屋东北角一间屋子里,记者找到了仍住在这儿的居民金美静,他们家是如今仍“留守”在老院子里的五户人家之一。金美静告诉记者,五户人家里头,有三户是洪颐煊的子孙后代,她的丈夫洪方勇,算起来是洪家的第七代子孙。

  关于老屋的历史,金美静给记者捋了一捋。

  先辈洪颐煊在临海建的这处老宅,已经有几百年历史了,当时洪家在临海也算大户人家,后来子孙繁衍,包括洪方勇在内的几家,如今仍住在院里几间老屋内;而眼前倒塌拆除的东侧几间屋子,因洪家族人外迁,卖给了外姓居民,此后买主又将房子并入一家国营工厂。此后,这几间老屋辗转到了古保委的名下,也就是说,洪颐煊故居一部分是居民的,一部分是公家的。

  拆除一半的老屋,安全问题让住户们担心

  东侧几间老屋是何时倒塌的呢?金美静回忆,大概是2016年三四月份,一场大雨将老屋屋顶掀了不少,住户们考虑到安全问题,向古保委反映此事。古保委工作人员到现场考察之后,联系施工人员将公家部分的老屋屋顶和墙体基本拆除,并于6月份清除了建筑垃圾。

  但是自此之后,拆除的老屋废墟就一直维持着原样。记者看到,眼前墙上随风乱飘的尼龙布条,就是去年居民为了挡风遮雨糊在墙上的,经过大半年的风吹日晒,早已腐蚀风化。

  更让住户们担心的,是老屋中堂的空架子,因为横梁和木橼都还架在头顶,两端的榫头都已经腐烂蛀空,但是平时经常有人在中堂底下穿行。

  “万一人走在下面时倒下来,那就闯祸了。”金美静说:“如今住户们的愿望,就是老屋能尽快修复,一来能和文保单位的身份相称,二来也能让住户们安心生活,不再提心吊胆。”

  修复方案“修旧如旧”,预算审核后可开工

  记者采访得知,实际上洪颐煊故居住户们担心的,也是主管部门正在考虑并着手在做的事,由古保委委托临海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对洪颐煊故居进行修复。

  临海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修复洪颐煊故居,公司邀请了有资质的古建设计院,按照修旧如旧的基本原则进行规划设计,因该古保单位目前的现状是公家和私人财产结合,经过和住户协商,维修经费或由双方各支付一定比例。目前修复方案的预算已经做好,等财政部门审核通过后,近阶段即可开工修复。

  而对于洪颐煊故居的修复工作,临海市文保所副所长彭连生也给了一些建议。他告诉记者,洪颐煊故居的原先的匾额“小停云山馆”为清朝的浙江巡抚阮元所题,虽然原物已遭破坏,但阮元的墨迹还留存在临海市博物馆内。“洪颐煊故居修复之日,希望能复制一块‘小停云山馆’的匾额,让游人知道该古迹的历史传承。”彭连生说。

  作者:高波 来源:台州晚报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