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传统的剪纸都是这样的,以红纸为媒。
可他为什么会用这么大胆另类的方式来诠释剪纸,很多人说:“吴耿祯,为了剪纸,你可真是舍得啊!”而每当有人问起耿祯缘何会爱上剪纸,他的回答恰恰是因为“舍不得”。
耿祯小时候住在台南的盐水溪畔,因为父母离异,童年留给他的欢乐记忆并不多,除了爷爷奶奶的关怀备至,要说让他最难忘的,就是逃离家庭的阴霾,跟堂哥一起到溪边嬉戏、打水漂的时光。
溪的波光与流水,深深印在了他的记忆里,直到他长大,原本以为时光一去不复返了,没想到它会以另一种形式和你重新产生连接。
那一年,耿祯24岁,一个雨过天晴的下午,学校游泳池积了一层雨水,太阳出来之后,水面竟出现一片绿色的“草原”,他觉得青苔好美,于是跑到游泳池上跳,当看到阳光洒落在涟漪上产生的迷人光影,耿祯儿时记忆被唤醒了。
“
水面的光影”,一想起就好怀念,但是却消逝不见,再也追不回了。
耿祯回到工作室,他很想把那种童年里珍贵的“光影”感觉留下来,偶然一抬头,发现西边的一扇窗户,他想到了剪纸,“剪纸不正是留住光影的最好介质吗?”
那天晚上耿祯跑到夜市买来红纸和剪刀,欢快地剪起来,当剪刀终于停下得那一刻,已是新一天的早晨,阳光穿透玻璃上大片红色剪纸,和地上的纸花碎屑正一同跳着舞。
可儿时的那条小河,在耿祯脑海里仍旧挥之不去,他便用剪纸的形式裁起了木头,于是就有了后来童年消失的纪念——冥河。
除了记忆里的小溪,爷爷奶奶是耿祯情感记忆里最重要的部分,因为成长的后半段时光都是爷爷奶奶陪伴他渡过的。
“大三那年寒假的一天,我记得很清楚,正好是情人节,我回台南的奇美医院看阿公,当时阿公已经经历了7、8年阿茨海默症的折磨,我亲眼看到阿公从认识我到不认识我,到像个小孩子一样,到失控需要人家照顾。”耿祯说。
那天,耿祯站在加护病房前,正通过一扇窗户静静地看躺在病床上爷爷,这时耿祯看到阳光从病房里的窗户洒在爷爷的身上,他内心涌起一股冲动:阿公的时日无多了,我想做个东西给阿公,记录下和阿公在一起最后的时光。
于是有了这张照片。
在医院的特护病房上贴上红色的剪纸,一开始护士和医生不太理解,因为红色的剪纸和白色的医院看上去有些格格不入,后来听耿祯说他只是想表达对爷爷的敬意,于是帮着他把窗花贴到了病房的玻璃上,从这个孔洞耿祯可以看到他的阿公。
“这是我对爷爷的一个很私密的纪念,每次创作时我都会回过头来看,可以说这是我空间创作的情感原点,会提醒我记起很多的事情。”
当爷爷生重病之后,奶奶已经没办法走路,于是耿祯将奶奶的照片放大之后,剪成了一只只蝴蝶,希望她能像蝴蝶一样飞到爷爷身边去。
这张照片是在厨房拍下的,它出现在耿祯的第一次个展上,展览叫做《带一篮水果去看她》,耿祯的奶奶如今已经95岁了,在耿祯的印象里,奶奶的一辈子都在厨房渡过,被煮饭、中药的气味围绕,几乎不怎么出门。
因为剪纸和心底那些难舍记忆连接在一起,所以原本打算毕业之后工作的他,一直有个困惑:“剪纸在我看来只是一种形式,它是用剪刀把纸剪出来,通过光说话。
但是这个东西在我们成长记忆中其实并没有,但我和身边的人却又觉得它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那么这个形式背后的文化到底是什么?”
于是,他跑去看书研究,发现黄土高原的陕北有很多让他着迷的剪纸风格,很粗犷,很特别,于是他带着这个问号第一次离开台湾,来到陕北,认识了很多剪纸的老大娘。
两个月的流浪学习之旅之后,耿祯发现那些通常生活更封闭、穷困,甚或承受着家暴或儿女夭折之苦的大娘,剪纸剪得特别好,或许是因为现实生活太过困苦,用这些作品来找一些快乐。原来,剪纸也有一种疗愈功能。
这些发现,让耿祯更想留住“剪纸”这个濒临失传的东西,毕业之后,他抓住一切的机会将剪纸艺术渗透进作品里去。
一直以来,人们一直有这样的执念:剪纸只能用这样的红纸,但现实却是,剪纸和千万中国传统技艺一样,面临着失传的窘境。
或许曾是建筑系学生的原因,耿祯打破了形式和空间的局限,让剪纸这个传统艺术穿越到了任何可能的领域,所以无论是为了留住去陕北看到的大山,用木头裁剪出山。
或是用照片剪纸,
让人们珍惜那些美好的瞬间。
墙上面的剪纸和悬空的部分合在一起就是一张完整的照片。把照片、影像和剪纸放在一起时,产生一种互相的冲突,记忆好像也是这个样子,影像破碎了,剪纸也阅读不清楚,寓意让人铭记珍惜和怀念。
亦或是用繁体字词典剪纸,来提醒人们重温儿时学习的美好记忆。
相对于如今的网络时代,手写这种感性审美却逐渐被淘汰,人们几乎不用字典,这个剪纸装置作品《中文汉法字典》以此为灵感,以字典内页为质,用圆弧形状的图案创造出夕阳意象。耿祯说:“我想借此表达对纸质书与繁体字逐渐消逝的遗憾,提醒观众重温童年学习文字的美好记忆。”
这一切看似光怪陆离的表达,只是想把剪纸这个中国传统的艺术和文化根子,留在人们的记忆里,哪怕延长一天。
没想到,耿祯的剪纸创意被LV相中,他成为台湾第一个在LV艺文空间做个展的艺术家。
他身后的展架便是用剪纸艺术创作出来的,门店里还有很多剪纸展品,从它们投射的阴影之下,在这个外国奢侈品门店里,捕捉到了属于中国的文化气息。
后来Hermes也跑来邀请他,昂贵的爱马仕皮革和丝巾成了中国剪纸艺术的底版。
爱马仕全球巡展来到中国台湾,向当地优秀的设计师与艺术家发出邀请,吴耿祯的“中国剪纸”创意胜出,它以台北盆地为基础,把绿地、河川等元素融入作品中,把民间最具活力的剪纸艺术与爱马仕的皮革和丝巾的材料结合,转化为别具特色的作品,丰富的层次,充分地展现了时尚的气息。
因为跟LV和爱马仕的合作,耿祯火了,人们都称他是让LV、爱马仕折服的剪纸艺术家。
他却开始回归到传统的剪纸艺术上来,尝试借助剪纸和人沟通交流,让更多普罗大众感染到他对中国传统剪纸的不舍之心。
于是,他把剪纸放在图书馆的书里,想让跟多人在某一个温暖的下午,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来个温暖的邂逅。
还花一年时间沉下心来剪了1001张剪纸,办了一个展览,请更多普通人来这里看剪纸。
而耿祯回想当初他还是个新人的时候,他的作品在MIT艺术博览会上展出,有人曾充满讽刺地说:我很难相信,在台湾当代艺术里还有这种农村艺术。
认同也好,不认同也罢,后来的耿祯,对这些都释然了,因为无论外界如何评价,你做的东西,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喜欢,所以好多传统都这么消逝掉,再也追不回了。
但是对耿祯来说,“舍不得”的那份初心却不会变,他默默地想:或许这样一点点地去做,中国最传统文化血液里的一脉便可以永不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