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文博场馆被年轻人霸馆 博物馆成第二课堂

2017年02月21日 18:46 南京晨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一群学生在参观科举博物馆 一群学生在参观科举博物馆
制图:张翠莲 制图:张翠莲

  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邵丹摄 记者黄欢

  2016年,江东门纪念馆接待未成年人超过200万人次;作为国内三大博物馆之一的南京博物院,21至30岁的青少年参观者比例大幅提升,2016年占年度参观者总数的49.54%;开馆还未“满月”的科举博物馆接连迎来客流高峰,学生比例占到了23%,高居榜首……越来越多的孩子来到文博场馆接受“人生第一课”,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把博物馆当成“第二课堂”。

  让博物馆成为公众终身课堂

  张莅坤表示,博物馆有三大功能:收藏、研究和教育。长期以来,国内博物馆十分重视收藏与研究功能,而忽视了公共教育功能,“由此造成的后果是,博物馆的公共服务意识薄弱,教育活动开展不够,且手段单调乏味”。他认为,网络无处不在的今天,新一代的南京人、年轻人,要从文化植根抓起,就应以各种不同特色的文博场馆为教育基地,更多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用生动的展览和传播方式让文物活起来,让博物馆真正成为公众的终身课堂。

  据张莅坤介绍,国外的博物馆一般与学校的联系十分紧密。以2014年为例,67.5万学生、2.7万个学生团体参观了卢浮宫,卢浮宫每年接待的学生团体在所有游客中占比巨大,为学生提供教育也是卢浮宫的优先事项。“卢浮宫特意根据馆藏内容为幼儿园、小学、初中等不同年龄层的学生设计了10条教学路线,供学生游览。”

  记者了解到,这两年,随着参观者中学生和年轻人的大幅增加,南博也推出了各种尝试。去年,针对基本陈列,南博开展配套教育活动496场,在青少年活动中增加“文物成语我来演”“文物里的十二生肖”“精美文物临摹”等活动。针对儿童社教体验,南博专为学龄前儿童开辟“儿童古代智慧体验室”,并在2016年新增阅读区、艺术体验区、古代服饰展示区和大型积木亲子互动区,趋于完善的功能设置,丰富了互动活动,如“我是小小建筑家之亭子”“我是小小考古学家之恐龙的故事”等52场次活动,吸引了5800名儿童前来参加。“建议促进博物馆与教育深度合作,博物馆提供公众讲座平台,邀请大学知名讲师开设公开课;或是大中小学课程与博物馆展览、社教挂钩,让学校把历史课带到博物馆来上。”

  南博一半参观者是青少年

  2月13日,南京市中小学开学。每年此时,开年第一课备受关注。今年开年第一课启动仪式在力学小学举行,围绕南京大屠杀发生80周年和全民族抗战爆发80周年等重大事件,以“感恩成长、爱国励志”为主题,引导学生树立爱国情怀、砥砺民族气节,做到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在南京,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校选择带孩子走进江东门纪念馆,接受“人生第一课”。“建馆32年来,纪念馆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第一课’做了大量精心准备,因为,80年前的那段历史真相,需要他们传承下去!”江东门纪念馆馆长张建军表示。从2016年至今,纪念馆的统计数据显示,大量青少年走进纪念馆,学习和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去年11月到今年2月,纪念馆接待了共计24场、300多名南京‘雏鹰假日小队’的学生,其中,去年11月6场、12月6场,今年1月12场、2月4场。”2016年,江东门纪念馆共计接待未成年人2321692人次。

  南京博物院信息中心副主任张莅坤告诉记者,南博2014年全年参观者226万人,2015年258万人(增长14.16%),2016年288万人(增长11.63%),“21至30岁的青少年比例大幅提升,已经成为绝对的主力参观者,2016年占年度参观者总数的49.54%,比2015年度增长7.01%,11到20岁的参观者数量同样增长很快。可以说,青少年已经是南博参观群体的主力。”

  科举博物馆“金榜题名”展区最受欢迎

  如果说传统意义上的“老馆”吸引青少年参观者有一定的群众基础,那么开馆还不到一个月的南京科举博物馆,20万左右的参观者中学生比例最大,更加令人关注。科举博物馆馆长冯佳红给记者透露了一组数据:

  根据科举博物馆观众满意度问卷调查显示,参观者年龄在25岁以下的占到了31%,25到35岁的为16%,36岁至50岁的为28%,50岁以上的为25%;再看职业,学生以23%的比例占到了包括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人员、企业人员、个体从业者、离退休人员等参观者人数的首位。“尤其是前几天中小学开学前,你到馆里来看,基本上走几步就看到一个小参观者,有些展区看过去满眼都是孩子。我们在横店和明远楼取景拍摄的影片‘千年科举梦’也特别受小参观者欢迎,10分钟一场,场场爆满需要排队。”

  南京是中国科举制度和科举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它见证了中国科举制度从产生、发展、成熟到终止的全过程,特别是科举制度鼎盛的明清两代,江南贡院更是在全国科举考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科举博物馆内设五个展厅,“为国求贤厅”“鱼龙变化厅”“金榜题名厅”“金陵佳话厅”和“源远流长厅”,分别介绍科举制度发展历程、古代学子考试历程、金榜题名的社会影响、江南贡院与南京城市文化关系、科举文化对近现代考试以及东亚和西方文官制度形成的影响。“五个展厅与馆体北侧的明远楼、号舍、贡院碑刻和南侧的魁星亭、东西官廨等互为补充,使观众对科举制度的全貌能有一个概要了解。问卷调查还显示,32%的人对‘金榜题名’这个展区最感兴趣,占比最高。”冯佳红说。

  如何更好地向参观者尤其是年轻观众展示自己的特色,各个场馆也都下了功夫。科举博物馆把征集的10000余件文物展品做了精心挑选,选取其中约700件展品用于常设展览。同时在视觉上努力增加冲击力,高科技元素的运用还原出科举场景,使文物和展馆更便于观众理解和接受,呈现在游客面前的是一个有趣的、互动的博物馆。

  民俗博物馆每天一场未成年人活动

  位于甘家大院的南京民俗博物馆,去年举办了300多场未成年人活动,平均下来几乎每天都有一场,“这个频率已经达到历年之最。我们馆主要是一些从事非遗项目传承的老艺人,本身就很适合孩子们接触传统文化,我们的冬令营和夏令营项目也已经做了七八年了,有5000多名中小学生走进民俗博物馆,了解非遗,认识并喜欢上传统文化。”南京民俗博物馆非遗部工作人员李昕告诉记者。

  为让未成年人更好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江东门纪念馆特意为未成年参观群体设置了参观流程,包括参观纪念馆前每一位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可以向讲解员咨询;在纪念馆讲解员带领下参观“南京大屠杀基本史实展”或“三个必胜”新展厅;观看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影像资料或由讲解员录制的“红色故事”视频;学习唱一首抗战歌曲;认识一位典型人物,如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或抗战老兵等。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标签: 博物馆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