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矩敏:结伴去狂野 非洲行印象

2017年04月25日 14:43 新浪收藏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周矩敏

  对非洲的印象,大多停留在电视传递的信息中,马赛马拉,盖伦盖蒂大草原,角马的迁徙,狮豹的捕食,鳄鱼的凶残……弱肉强食的动物世界。再则就是索马里的海盗,卢旺达的内乱,瘟疫,贫瘠等等,仅此而言,非洲是个被文明世界边缘化的狂野世界。

  从地图中搜寻,刚果,肯尼亚,乌干达,索马里都处在赤道地区。干旱,贫瘠,荒芜。经济状况,远不如北非和南非。世界各地游客,除了去欣赏动物以外,还真没什么好观光的。就是有幸看到百万角马迁徙的壮观景象,也是百米之外的远眺。狮豹捕食的实况更是罕见。人呆在装有栅栏的吉普车上,狮子慵懒地躺在树下。被秩序束缚的人和遵循丛林法则的动物之间,形成了一种尴尬滑稽的局面:囚着的是人,散放的是动物。因果颠倒,强弱难分。

  新鲜,刺激,有趣的动物世界,是动物专家花几十年时间,把摄取到的珍贵镜头汇集呈现在屏幕上。多少人误把偶然的机遇,当作必然的常态。由此,天下客蜂拥而至。

  我们避开赤道的炎热,选了三个气候宜人的国家,津巴布韦,马达加斯加,塞舌尔岛去旅游。津国是热带草原性气候。马国是热带雨林气候。塞岛是海洋性气候。不属于非洲极端性气候地区,自然和人文景观丰沛,大津巴布韦遗址的石头城,维多利亚大瀑布,马达加斯加的狐猴,昂达西贝的变色龙,塞舌尔岛的海滩。这三个国家,以前多是英法的殖民地。老牌帝国不傻,侵入的国家,专挑在地理,交通,海洋,资源,植被,气候等占优势的地区。适宜人群居住的地方,同样适合旅游度假。

  据说现代人的起源是在非洲。美国科学家华莱士和威尔逊,他们在1987年分别带领两个实验室,通过检测细胞线粒体内的遗传物质发现,现代人祖先可追溯到大约15万年前非洲的一个女人“夏娃”。她的后裔开始由非洲大陆向世界其他各洲迁移。大约是在5-6万年前他们来到中国定居,生息繁衍至今。如此说来,我们非洲之行有寻根问祖,追根溯源之缘。

  黄皮肤的汉人去祭祀黑人祖先会心存疑虑,把黑皮肤稀释成黄皮肤这漫长的过程,让人不可思议。

  在津巴布韦有一个华裔青年导游小金。他娶了一个非洲当地的姑娘,并且生了三个黑宝宝。我们跟他开玩笑说,为啥宝宝的肤色不像你?他举了一个例子:一瓶墨水掺倒进一杯白开水里面,会是啥颜色?众人皆笑……

  中国有句古语,树挪死,人走活。当我们宋代文化达到千年绝唱的巅峰时,津巴布韦的君主才刚刚开始垒石筑城。他们处在游牧农耕的初期,依赖巫术测天象,把生息繁衍作为首要任务。在博物馆我们看到中国大明成化青花瓷器的残片。而东方文明早在8世纪就沿着波斯湾航线西进,输入到了非洲。我不知道,用惯土陶生活的人第一次看到青花瓷的感受……“夏娃”如在天有灵,一定会惊讶,她无穷尽的子孙,像天女散花般的分撒在世界各地,枝繁叶茂植根全球。肤色、语言、文化迥异所形成的巨大差距。或相向或反相地不断被分割与调和。塞舌尔当地导游大卫先生娶了个中国妻子,生了两个女儿,当然,还是黑肤色。黑人与黄种人,黑人与白人,黑人与不同肤色的人通婚,他们的子子孙孙再后继相续,如此,遗传细胞线粒被不断分裂稀释,人类进化论就如此莫测有趣。

  远的不说,在马达加斯加,接近中亚人棕色肤色的人占了多数。塞舌尔岛人自称是克里奥人,英文中就是混杂的意思,实际上绝大多数人是来自非亚欧三大洲的混血。混合的血统造就了不同肤色的人混杂多样。大卫先生说,塞舌尔人没有肤色标准,只要居住在此地,都是塞岛人。

  我到欧洲去,对白肤与黄肤的区别,并不敏感。到了非洲,白肤,黄肤与黑肤相比,就显得太低调了,站在津巴布韦街上,放眼望去,熙熙攘攘的人群,就像满街滚动的黑珍珠,乌黑油亮。配上鲜艳的服饰,丰乳肥臀地扭摆,光见身肢不辨五官,形成一道绚丽多彩的风景线。

  历史上,白人往往把黄肤,棕肤,黑肤都归入有色人种。从色彩学角度解释,白与黑都属于无色系列。(当五彩放在最弱可视环境中,黑色最隐形)文化偏见造成的种族歧视,实在是冤枉了黑人朋友。

  这种歧视给生理和心理上造成的挫伤,在很长时期难以愈合。他们其实很在乎别人对他们肤色的议论,并尽量避开涉及与种族相关的敏感话题。导游小金在介绍他黑人太太时曾这样称赞:她为了改变婆婆对黑人媳妇的担忧,努力地学中文,并且很快地适应了中国文化习惯,她能烧一手中国菜,筷子使得挺溜,还喜欢吃羊肉泡馍,北京烤鸭。甚至在生活中也学着做中国式的贤妻良母。溢美之辞中还不忘夸一下她那傲人的身材,细腻光洁的皮肤……说得我们很馋,泛酸。

  塞舌尔岛细软的海滩上,躺着享受日光浴的,白肤色,棕肤色人居多,再则是黄肤色人,黑人鲜见。难道非洲内陆的游客不愿就近度假吗?是否存在文化忌讳?不得而知。偶然回头一瞥,树荫下,我们的非洲年轻女导游,真悄悄的在涂抹防晒霜,我诧异。已经是乌黑肤色,再晒,是啥色?

  在未踏上非洲的土地之前,我们总认为非洲,是块古老而又年轻的大陆。他应该保留着人类最原始的生活状态。非洲的丛林人种,土著人部落,原生态的文化,珍禽猛兽……总之,是与现代文明截然相反的生态环境。如此想法,不是个例。这是深入非洲,探寻人类起源的普遍好奇。

  此理,非洲当局也明白。在马达加斯加机场出口处,一群土著人,顶着赤热的骄阳,身披兽皮,手持长矛盾牌,打出“狂野非洲欢迎你”的横幅,击鼓迎接我们。此情此景,会联想起我国的迎宾礼仪,一群穿戴民族服饰的人,载歌载舞“欢迎,欢迎”,这是东道主的一种姿态,是地域文化的广告。如果正文反读,拿出来炫耀的文化,一定是小众文化,一定是濒临衰退,十分稀罕的文化。因为,大众文化,放眼皆是,不必广告。尽管如此,这种表像的“狂野”还是刺激了我们的好奇心,客随主便,欣然共舞。

  如今,世界被同化了。原生态的文化遗产被现代文明大量侵蚀萎缩。以至于,人类不得不发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呼声。也许,在非洲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还保留着未开垦的处女地。真如此,不要去打扰它,这是对人类文明起源最好的保护。

  非洲行,绮丽诡异的山水,人类文明的遗迹,丛林的异花奇果,难得一见的海龟狐猴,让人垂涎的美食,引人遐想的沙滩美女……无时不刻的叩击着每一个行旅者。心被搅散了,本能的欲望被激活了,任性与贪婪,使身心毫无顾忌地自由释放,高歌劲舞如同初衷,奔“狂野”来,载“狂野”走。此“狂野”彼“狂野”不可同语。

  周矩敏写于听枫山馆

  周矩敏非洲写生作品

昂达西贝村30X30cm昂达西贝村30X30cm
村民30X30cm村民30X30cm
当地导游27X24cm当地导游27X24cm
当地人 27X24cm当地人 27X24cm
非洲土著人30X30cm非洲土著人30X30cm
津巴布韦妇女27X24cm津巴布韦妇女27X24cm
马达加斯加的少年30X30cm马达加斯加的少年30X30cm
卖香蕉的小贩30X30cm卖香蕉的小贩30X30cm
母亲们27X24cm母亲们27X24cm
牧歌30X30cm牧歌30X30cm
暮归30X30cm暮归30X30cm
土著人27X24cm土著人27X24cm
顽童27X24cm顽童27X24cm
阳光下的姑娘们30X30cm阳光下的姑娘们30X30cm
艺人30X30cm艺人30X30cm
原住民30X30cm原住民30X30cm

  周矩敏简介: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江苏省高级艺术职称评委、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苏州国画院第四任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绘画专业。其作品運思精深周密,用色、用光均为主观情愫的跃现,绚烂沉淳,丰中见约,奇风高格,雅韵隽永。

  代表作品:《弦叙》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获最高奖;《丝竹》入选日本艺术中心国际艺术交流展,获中心年度奖;作品《白鹭》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双陆》获第四届全国体育美展一等奖,作品被国际奥委会总部收藏;《旧历》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并被收藏;《风云》入选全国三届国画展;《民声》入选2007?百家金陵画展;《载歌行》入选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流金岁月》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乐土》入选2009?百家金陵画展;《奉安大典》入选江苏省重大主题美术创作精品工程;《爱庙》获江苏省傅抱石奖;《恒河谣》获江苏省文华奖美术奖等。专著《绘记1929—孙中山奉安大典》获优秀版权奖。2013年荣获新中国美术家称号。2014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片石叠山记-周矩敏水墨画作品展”。

  出版个人专著专辑:《周矩敏国画集》、《漫游三十年代的上海》、《散淡人生系列》、《水墨花鸟》、《绘记1929—孙中山奉安大典》、《苏园寄闲—周矩敏园林人物画》、《浮世新语—周矩敏当代人物画》、《画话》、《鸡毛集-周矩敏绘画本》等。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