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税收博物馆:4万件馆藏物品创同类博物馆之最

2017年07月23日 10:32 新浪山西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来源:山西经济日报

  集税史展陈、税法宣传、办税服务、廉政教育、税史研究和爱国教育等功能于一身,税收文化展馆、税收宣传服务厅、廉政教育基地、群悦图书馆“四位一体”的构建模式,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的建馆标准,打通了历史与现实的连接通道,实现了办税服务和税收文化零距离对接。这一切的一切,让山西税收博物馆从诞生之日起,就彰显出与众不同、特点鲜明的文化品牌形象;更以28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近4万件的馆藏物品,创全国同类博物馆之最。今天本报刊登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雍正元年的山西汾阳契尾

  一张雍正元年山西汾阳县的契尾,上面明确写有:如果还用白纸写契,私盖官印者,事发之日官民一体治罪,防止官吏弄虚作假。尽管如此,但也很难做到严格执行。之后,乾隆嘉庆至宣统,一直采用粘贴“契尾”这种形式。“契尾”是由布政司颁发,除编号外,后半幅空白处盖有布政司印,交税时将“契价、税银数目”,用大字填写在官印附近,对不纳税无契尾者,照漏税例论罪。

  乾隆元年契尾贴着民国收据

  乾隆元年的山西孝义县一个叫“武时俊”的卖地契约,虽然交了当地税银,但没有粘贴“官颁契尾”,但是为什么在这张契约的左边,粘贴了一张民国14年的契纸费收据呢?

  那是因为民国时期,北洋军阀连年混战,军费开支增加。为了增加收入,在民国3年,北洋政府开征验契税,规定不管何时立的契约,统统报验。于是这张契约直到民国14年重新验契缴税。

  我国最长的土地转让契约

  在山西税收博物馆里,珍藏着一张清康熙年间的四连官契。总长1.66米,它将康熙26-45年间的契约连在一起,经上海基尼斯纪录认证。这是我国目前为止发现的最长的土地转让契约。

  契税亦称“田房契税”,是在土地、房屋等不动产的所有权发生转移时,对买卖双方订立契约所征收的税种。

  官契上面盖有县府官印,稍大一点的是省级布政司的印章。这类契约也叫红契,没有盖章的契约称之为白契。清代的官印特点非常明显,上面刻着满汉两种文字。

  明洪武三年制官权

  陈列在山西税收博物馆的一枚明洪武三年制作的官权,实际上是官府用的黄铜秤砣。明洪武年是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唯一年号。秤砣重约0.9公斤,高约12.3厘米,最宽处约5厘米,最厚处约2.7厘米。它的正面铸有字迹清晰的“洪武三年”字样,背面铸有“官”字。只见其周身呈棕竭色,年代久远,古色古香,品相完好,形体似塔,大气庄肃。

  冀南银行票箱

  冀南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的前身,于1939年10月15日由中共中央北方局和晋冀边区政府在山西黎城县小寨村组建,发行边区货币。在恶劣的战争环境下,有时集中战斗,有时分散隐蔽,东奔西走,因此,那时的冀南银行被人们称作为“马背上的银行”。这件藏品就是当时用于存放货币驮于马背的票箱。

  据悉,这个票箱还有一个真实的故事,当年有个小战士用马拉着这个装满经费的箱子在运送的路上,被日本鬼子残忍的杀害了,第二天当地村民路过这里发现了他的遗体,在那稚嫩的脸庞上浸满了鲜血,但他的双手仍紧紧地守护着这个票箱。乡亲们含着泪水把他埋葬后,把票箱珍藏了下来。

  冀南银行作为中国人民银行的前身,中国人民银行总部曾派人来到山西税收博物馆,承诺投资一千万帮助这里发展建设,并且希望由他们来保管这个票箱,但却被当地的老百姓婉言谢绝了,他们说要把这个票箱留在上党老区,留在这个战士牺牲的地方,以寄托对革命先烈的无限缅怀和崇敬之情。

  政府任命通知书

  1950年3月,长治市改为长治工矿区(县级)。1952年3月,工矿区复为长治市,并恢复为地级市,由长治专区代管。刘耀文同志被任命为第一任税务局局长,任命书由时任山西省人民政府主席裴丽生,副主席王世英、邓初民亲自签发。

  这个1952年山西省人民政府任命通知书,如今就完整地保存在山西税收博物馆,它是一个时代的印记。

  弥足珍贵的河东盐池总图

  河东盐池总图,系清代张培尊在清光绪庚寅年公元1890年手绘而成。虽然纵38厘米,横42.5厘米,但其却总揽山川形胜,俯瞰州府城池,散点透视,分层辐射,将盐池图画于方尺之间。远眺山峦叠障,西抵黄河,东接夏邑,北连蒲府,南依中条,近观池滩渠堰,大池、硝池、六小池、120里禁墙、16道主渠、姚渠36桥标注明确,尽收眼底。“治种盐”流程,工序分明,井然有序。全图兼工带写,笔法简练,构图生动。横幅由深黄浅黄两色草纸巧妙粘贴连接,上下交相辉映,集艺术、历史、科学价值于一体,弥足珍贵。

  据了解,河东盐池即解池,地处运城盆地之南,中条山北麓,自东北向西南延伸,长约30公里,宽3~5里,面积130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24.5米,最深处约6米。是河东之宝,历史上素有“百里银湖”美誉。河东盐池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盐湖,以硫酸钠(芒硝)、食盐(氯化钠)为主,盐作为生产、生活的重要物资,成为各朝税收的重要来源,盐池也就备受历代统治者关注。

  本报记者 王晓华 通讯员 宁新帅 赵晓娟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标签: 博物馆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