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发现一处大型商代晚期遗址 有重要考古价值

2017年08月19日 09:21 中国文物网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2016年5月至7月,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配合安阳市西北绕城高速公路建设,在安阳县辛店村西南发现一处商代晚期聚落和一处大型商代晚期铸铜遗址,清理一批商代晚期房基、道路、灰坑、窖穴、烘范窑、铸铜遗迹及一大批商代晚期墓葬,出土大量的商代铸铜用的陶范、工具及青铜礼器、兵器、工具、漆器、玉石器、陶器等器物。该遗址距殷墟宫殿宗庙区直线约10公里,是近期安阳商代晚期考古的重要发现之一,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

  遗址概况

  该遗址位于中华路北段辛店集西南地,2016年5月至7月,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此次高速公路占压的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1360平方米,发现墓葬48座,其中商代墓葬40座、灰坑63处、商代房址5处、商代窑址2处、商代道路2条、商代铸铜相关遗迹多处。遗址内出土数百件陶范、磨石、窑壁、炉壁等与铸铜有关的遗迹遗物。墓葬内总计出土器物224件,其中商代青铜器95件、陶器16件、玉器14件、石器2件、骨贝器79件、其他12件、漆器约10件。

  商代遗迹

  房址 共发现3 处,以F4 为例。F4 位于T 1、T6 内,南北向,方向10°。F4 叠压在L6 路下(L6 位于第4层下,为商代路)。F4 西侧被G9(G9 透口于3 层下)打破,东侧分别被H56、H57、H58、M41 打破,中部又被商代晚期墓葬H54、H55、H59、M39、M40 打破。F4 东西被破坏严重,宽度不清楚,F4 南侧因无法布方发掘,所以用洛阳铲对F4进行卡边,经过钻探后得知F4 南北长15 米。厚在0.60~1.50 米之间,东西排列有3 排柱洞,柱洞南北向分布。柱洞内有的有鹅卵石,有的没有但经过夯打。F4 东侧10 米左右为F1,西侧8 米左右为F2,从开口层位和遗迹相互间的关系看,F1、F2、F3 应属于同一时期,时代约为殷墟二、三期。

  灰坑、窖穴、井此次发掘灰坑、窖穴、井共63个,其中约30个灰坑(包括窖穴和井)中出土有陶范(多则上百块,少则几块),共计有800块左右,有代表性的灰坑为H4、H8、H25,井为H13。

  T5:H4,位于T5 内,开口于5层下,占据全部探方,口距地表1.60~1.80 米。深0.25~2.50 米。填土为灰黑色。含陶范、窑壁、炉壁、陶片、原始青瓷、红烧土块、木炭、兽骨、骨器。H4 内出土陶范二十几件,部分陶范花纹制作精美。其中有一件陶范,保存完好,榫卯结构清晰,陶范内壁带状纹饰、施乳钉纹、云雷纹、推测为鼎范。

  T2:H8,形状呈椭圆形,口大底小,斜壁。位于T2 东隔梁下,开口于4 层下。南北长2.60米,东西宽1.20~1.86 米,口距地表1.86米,深0.40 米。H8 应为陶范废弃堆积坑,内部堆积以残陶范为主,出土约有300块左右,还包含少量陶片、兽骨、木炭、红烧土粒等。

  T7:H25 形状呈椭圆形,口大底小, 斜壁。位于T7 中部,叠压于L5 下,口距地表1.80米。南北长1.40 米,东西长1.20 米,深0.55米。填土为黑褐色土,含陶范、陶片、铜针形器、红烧土块、兽骨等。H25 内出土陶范(外范和内范) 十几件,花纹精美。另外出土的铜针形器,长13 厘米,应为制范工具。

  与铸铜有关的遗迹 阴范坑:H53,位于T2 东隔梁下,开口于4层下,打破生土,被G10 和M31 打破,口距地表1.80米。长方形竖井式土坑,原坑口被破坏,呈不规则形。口南北长1.86米,东西宽1.96米;底南北长1.68米,东西宽1.15米,口下3.20米到底。坑壁陡直,加工平整光滑,坑壁隐约可见加工痕迹,坑口处发现有脚窝,近底部坑壁四周有塌陷,平底。底部约有0.90 米厚的木炭层。H53 出土有制范工具和大量陶范、炉壁等器物。

  烘范窑:H33,位于T7 东部,叠压于L5下,打破M23 和生土,口距地表1.70 米。坑口、坑底均呈圆形,口小底大。窑壁加工平整光滑,隐约可见加工痕迹。窑壁和底部经过火烘烤过留下的2~5 毫米厚的烧土壁,烘烤均匀,颜色呈橘红色。平底中央有一个长方形小坑,长0.48 米,宽0.45 米,深0.38 米,坑内填满木炭。

  墓葬 在这一区域内共发现商代晚期墓葬(殷墟时期) 40 余座,出土青铜礼器的墓葬5座。其中M21 和M41 为中小型商代贵族墓葬,出土了一批青铜礼器和漆器,具有代表性。

  M21,位于T1 的西北角,墓口上的地层堆积可分为4 层,上口被4 层下H57 打破。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口小底大,墓口2.80 米,宽1.40 米;墓底3.26 米,宽1.76~1.92 米,墓口面距地表2.20米,底距地表5.6 米。墓内填土为红褐色土夹杂黄灰斑点的五花土,填土内还夹杂少许陶片、兽骨、木炭。在墓室西壁北侧底部向上1.20 米的位置,有一半圆形壁龛,平底,上部为半圆形,长0.60米,高0.29 米。墓底四周有经夯打的熟土二层台,二层台宽0.20~0.30 米,高1.00 米。墓底中央偏东处有一长方形腰坑,长0.90 米,宽0.38 米,深0.26 米。墓内有一椁一棺,虽已腐朽,但板灰痕迹清晰,椁形制呈“井”字形。椁长2.64 米,宽1.06米,高1.00 米。墓主骨架腐朽严重,还有飘乱现象,仅可看出俯身,头向北,年龄为成年,性别无法判断。

  M21 出土随葬器物丰富,包括有青铜器、陶器、玉器、漆器、骨器、石器各类器物30(不包括漆器、蚌器)余件。铜器共22 件,分别有青铜礼器、兵器、生产工具、乐器类。其中青铜礼器4 件,分别有铜鼎1 件、铜簋1 件、铜觚1 件、铜爵1 件;青铜兵器9 件,其中铜戈4 件、铜矛4 件、铜鐏1 件;青铜生产工具6 件,铜锛3 件、铜铲1 件、铜凿1 件、铜刀1 件;青铜乐器2 件,均为铜铃;不明铜器1件(呈片状形)。陶器1 件,为陶鬲;玉器5 件,分别有玉管3 件、玉璜1 件、玉簪1 件;骨器1 件;出土漆器豆、罍等4~5 件。

  M41,位于T1 与T6 的隔梁下,M21 的西南,墓葬北部仅与M21 相距0.5 米。墓口上的地层堆积可分为4 层。M41 打破F4,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 口小底大, 墓底3.20 米, 宽1.44~1.46 米,墓底距地表4.7 米。墓内填土为红褐色土夹杂黄、灰土粒和黄色沙土夹杂红、黄土粒的五花土。填土经夯打,夯层可分为15层, 厚0.10~0.30 米, 夯窝为圆夯, 直径约0.08~0.12 厘米。墓底四周有土二层台,中央处有一长方形腰坑,墓内有一椁一棺,虽已腐朽,但椁板灰痕迹清晰,从椁板灰痕迹观察,椁长2.50 米,宽1.02~1.16 米,高0.70 米。根据骨架推定墓主人为成年男性。

  M41 出土随葬器物丰富,包括有青铜器、玉器、漆器、骨器、贝等各类器物21(不包括漆器、贝) 余件。铜器共17 件:分别有青铜礼器、兵器、生产工具、乐器类。其中青铜礼器4 件,分别有铜鼎1 件、铜簋1 件、铜觚1 件、铜爵1 件;青铜兵器8 件,其中铜戈6 件、铜矛2 件;青铜生产工具3 件,铜锛2 件、铜铲1件;青铜乐器2 件,均为铜铃;玉器3 件,分别有玉管1 件、玉饰1 件、玉环1 件。骨匕1 件,贝1 件。漆豆、觚等3 件。

  学术意义

  此次发掘收获巨大,特别是本次发掘的商代晚期大型族邑聚落基址,是在安阳市以北安阳县区域内的第一次发现,它对研究殷墟布局及影响提供了新的资料。本次发掘还发现了大型铸铜遗址,这是除了殷墟范围内铸铜遗址之外发现的另外一处大型商代晚期的铸铜遗址,其时代约属于殷墟二期至四期。从考古发掘来看,这是一处与殷墟同时期的商代晚期大型族邑聚落与大型手工业铸铜作坊,从出土的铜器上所铭族徽看,这里主要集中了以“天”族为主体的商代晚期群族,这一族群在殷墟铁四路、戚家庄、刘家庄、大司空村等地都有发现。辛店村商代晚期文化遗址从地理位置上看不属于殷墟遗址范围内,但其文化内涵又与殷墟遗址内发现的文化内涵相同,也有着相同的族属。从大的区域来看,其又与殷墟相近,是殷都东北方向一处重要的军事、政治屏障,护卫着殷都的安全。它的性质应与2012 年发现的安阳人民医院新址商代晚期文化遗址(东南距殷墟约8 公里)、2016 年内黄县河村商代晚期文化遗址(东南距殷墟约60 公里) 相同,都属于“大殷墟”。殷墟中心文化遗址及周边同一时期相同的文化遗址共同构成了“大殷墟”文化。

  在本次发掘区域内发现了与铸造青铜器有关的一些遗迹,如熏范窑、范块阴干坑、疑似大型青铜器铸造工作间、祭祀坑、铸铜遗物废弃坑以及与铸铜活动有关的房址、灰坑(窖穴)、水井,还有铸铜工匠的墓地等等。还出土了大量与铸造青铜器有关的文物,其中有陶范(其中有外范和内范,使用过的和没有使用过的)、坩埚(将军盔) 残块、融铜炉壁残块、磨石、铜针形器、骨针。从出土的鼎、簋、觚、爵、斝等青铜礼器的陶范残块来看,这个铸铜作坊与殷墟已发现的铸铜遗址相同,都是当时青铜礼器重要的生产基地。殷墟之外铸铜手工作坊的发现,表明青铜文明已深入影响到了殷墟附近的重要的族邑聚落。同时也说明,在殷墟时期青铜器铸造技术不断得到推广,影响扩大,一批专门以青铜器铸造、销售与交换为职业的手工业生产族团形成。这也为殷商文化影响、传播与交流提供了动力。

  此外,在M21 和M41 内出土了商代晚期的漆豆、觚、罍等漆器约10 件。这是商代晚期一次出土漆器最多的一次,器形丰富、色彩艳丽、纹饰精美,为商代晚期漆木器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孔德铭)

  来源: 中国文物信息网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