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瑰宝”佛光寺成“危房” 古建筑的路怎么走

2017年08月29日 19:26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文/平之

  近日,据一位古建筑爱好者向媒体反映,8月27日,在他参观山西佛光寺东大殿时,发现殿内有超过10余漏雨处,这样继续下去,必然会对这一唐代木结构古建筑造成严重损害。

  负责佛光寺维护的山西古建筑保护研究所已了解到了情况,目前在东大殿屋顶遮盖了塑料布,东大殿的大修方案此前已经上报,目前正处于专家评议阶段。北青报记者发现,在2010年当地对佛光寺东大殿进行的勘察研究发现,天花板上的多处木构件已遭腐朽,并认为东大殿已“构成局部危房”。

  山西佛光寺东大殿这座古建筑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的发现,它的声名,它的命运,与梁启超的长子、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及其夫人林徽因密切相关。

  梁思成最早是从一张图片上认识佛光寺的,那是法国汉学家伯希和拍摄的敦煌莫高窟第61窟壁画。壁画是一幅唐朝人绘制的完整清晰的五台山寺院图,其中有“大佛光之寺”。

  壁画是唐朝时的画,寺必然就是唐或唐之前修建,而在当时,日本人以嘲讽的口气给中国古代建筑下了一条定论:“在中国已经没有唐代时期的木构建筑,要看中国唐代木构建筑,就去日本的奈良、京都吧。”

  梁思成认为佛光寺东大殿是他多年考察所发现的唯一一处唐代木结构建筑,暨第二早的木结构建筑(仅次于五台县的南禅寺大殿)。打破了日本学者“中国大地上没有唐朝及其以前木结构建筑”的断言,而将它称作“国内古建筑第一瑰宝,我国封建文化遗产中最可珍贵的东西”的。

  关于文物保护,上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下至民间文物保护组织,看起来我大中华民族好像还是个泱泱文化大国。但事实好像正好相反。如今这样一座历史意义深厚的古建筑文物遭遇自然环境的侵蚀、腐朽,面临着“局部危房”的威胁。之所以这样,和古文物建筑本身的特点脱不了关系。

  上世纪,在新农村建设和土地流转中,最先被推倒破坏的就是古建筑,类似上面的情景在大江南北上演着。古建筑收藏家购买、迁移和重建民间老宅,或许动机不一,保护措施未必尽善尽美,可如果没有他们,大部分老宅早已彻底湮灭。

  首先古建筑不是古董、文物,无法像小物件一样束之高阁,必须整体保护,妥善维护。另外,东方建筑以砖木结构居多,完整而脆弱,房梁烂了的话,房子就毁了;而以希腊神庙为代表的砖石建筑,即便整个神庙的主要结构都损毁了,单是几根柱子立在那里,也能成为一道风景。

  中国古建筑文物未来的路在何方?

  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汤国华,曾就“龟岗民国门楼的民国建筑+不锈钢门”发表相关言论,改建改变了历史风貌,新的立面把传统的琉璃瓦和现代的不锈钢门结合起来,装饰既不民国也不现代,“不伦不类”。我们难道只能拆真文物、造假古董吗?历史原来的面貌我们还能保存多久?

  古建筑是人们千百年传统的活见证,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是厚重历史的积淀与建筑文化的传承,是不可再生、必须保护的人文资源。因此,保护古建筑是全社会的共同义务,尤其是政府相关部门。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