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最大粮仓变身8万吨筒仓艺术秀场

2017年10月16日 15:48 新闻晨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开幕展览现场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开幕展览现场

  晨报记者 詹 皓

  位于浦东民生路3号、曾经的亚洲最大粮仓,已经变身为城市空间艺术秀场,由上海市城市雕塑委员会主办的2017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昨日开幕,为期三个月的艺术季,以黄浦江边巍峨壮观的8万吨筒仓及周边开放空间为主展场,呈现四大主题展、12个特展共约200个展项,老地标新设计、滨江新姿、公共艺术作品、城市愿景扑面而来,现场观众大呼眼睛看不过来。

  筒仓内部变身水泥山谷声场

  2017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以“连接——共享未来的公共空间”为主题,是一场工业文化与艺术碰撞带来的极佳体验。黄浦江畔,昔日的民生码头随着工业时代的繁华褪去,渐渐淡出市民视野,但是8万吨筒仓经由知名建筑师柳亦春操刀设计,将这个昔日亚洲最大粮仓改造为16000平方米展览空间。

  本次艺术季引进了世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机构和个人为之策展,他们中,有规划师、建筑师、设计师、艺术家和策展人,为市民提供了大量极具前瞻性、多样性、体验性、公众性的展品。

  共分7层的巨大筒仓里,展品与建筑有机组合、混搭,绽放出别样风采。筒仓底层的十多个大漏斗从空中垂下,每一个漏斗之下,都有一件与之在视觉上相呼应的公共艺术品。筒仓顶层展出的“上海都市范本”,将粮仓的大管道口,别具匠心地布置成一个高度正好适合阅读的展台。

  一件名为《仓声·品》 的装置作品,由1000个太阳能自发声音箱和1000个不同的食物器皿组成,它利用筒仓内部的圆形空间以及环绕而上的楼梯,犹如一个巨大的水泥山谷,组合成别具感染力的声场,昔日储放粮食的地方,被转化成一个精神食粮的发生器。

  老仓库内“造出”古典园林

  8万吨筒仓旁边的257库也成为了主展场的一部分,其中一件《木构与智构》作品,通过实例照片,对照讲述了中国古老木结构建筑智慧与当代建筑理念的相通之处;《漫步环翠堂园景》,将明代徽派版画放大六七倍,形成一幅长卷,让观众仿佛步入古典园林。策展人介绍说,这几件展品都是用图片形式呈现,它们包裹在从12米高的房梁上垂直而下的简易钢管上,与老建筑内部的清水立柱、斑驳扶梯、巨大钢窗等相得益彰,在向老建筑致敬的同时,也宣扬了环保理念——所有展览钢管一天就可搭建完成,一两个小时内就可以撤掉。

  几十米长自动扶梯上看江景

  来自全球的策展团队把筒仓作为基本单元进行空间变化,并在多元混合的空间中置入具有国际视野的展项,如世界优秀水岸空间案例展、濑户内海国际艺术节、全球建筑实践罗盘,以及紧密结合上海发展的展项,如上海城事、两岸贯通、文化点亮城市等。

  无数观众在8万吨筒仓中拍照拍到停不下来,建筑内外的无穷变化、公共艺术作品带来的无限遐思、信步所至便能触发灵感的空间呈现,观众能从老建筑、老地标的时代刷新中,体会、畅想城市的未来,也可以站在8万吨筒仓长达数十米的自动扶梯上,眺望滨江美景,感怀这个城市在时间、空间、社会、文化等方面多重连接的可能性。

  据悉,除了民生路主展场,观众还可以在长宁区民俗文化中心、汶水路新业坊、虹口区音乐谷、陆家嘴滨江金融城、浦江轮渡、徐汇西岸公共开放沿线等处,参观本届艺术季城市公共空间的实践案例展。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