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官寨考古:西安建城史或提前至5500年

2017年11月13日 14:39 新浪陕西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今天是2017年11月13日,星期一,农历九月二十五,西安最低气温3℃,最高气温15℃,晴转多云。

  西安作为西周、秦、西汉、新、东汉[献帝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十三朝古都,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扮演着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历史学家认为,西安建都史可以追溯到距今3000年前的西周。

  陕西考古学家11月9日说,西安泾河北岸的杨官寨史前大型中心聚落遗址可能把西安建城的历史提前到5500年前。

杨官寨遗址鸟瞰杨官寨遗址鸟瞰

  西安杨官寨遗址考古队领队杨利平介绍说,2004年,西安市经开区泾渭新城工业园区开发过程中,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实地勘测时,发现了这座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3500年的目前所知面积最大、庙底沟时期唯一的保存较好的大型环壕聚落遗址。因为这里地处西安市高陵区杨官寨,考古学家把其称为“杨官寨遗址”。杨官寨遗址被列为2008年中国考古十大新发现之首,名扬天下。

  这座位于泾河北岸的80多万平方米史前大型中心聚落遗址不断创造着历史,给世人惊喜。2015年到2017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该遗址东部区域开展考古发掘工作时,再次取得重要收获,揭示出一片基本保存完整的庙底沟文化时期的大型成人墓地,目前已发现庙底沟时期墓葬339座,墓葬分布的极为密集,初步预测总数在2000座以上,规模空前。

竖穴偏洞室墓M283竖穴偏洞室墓M283

  考古队领队杨利平介绍说,这次清理的墓葬有个突出特点,墓葬方向以东西向占据绝大多数,且增减幅度都恰好与太阳直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摆动的角度一致,推测当时人们会参照太阳光线角度来设置墓葬的朝向。经初步鉴定,杨官寨遗址庙底沟文化墓地人群的死亡年龄集中在中壮年期,兼有少量婴幼儿个体和个别的老年个体,男女性别比例大致在0.7∶1左右,女性要稍多于男性,这或许和男性要更多的承担外出狩猎工作及难以避免的部落间冲突战争有关。

骨簪骨簪

  按照考古学分类,杨官寨遗址属庙底沟文化类型。庙底沟文化类型是仰韶文化中期代表,因首先发现于河南陕县庙底沟而得名,在杨官寨遗址被发现之前,没人知道仰韶文化中期的庙底沟时期的聚落是怎样布局、人们是怎样生活的。

  考古学家表示,这次在杨官寨考古发掘,是国内首次发现并确认的庙底沟文化类型的大型墓地,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填补了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为庙底沟文化时期的葬制葬俗、人种学、人群血缘关系、聚落形态、社会组织状况等重大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实物依据。

  杨官寨:西安建城立都的最新佐证?

  考古人员在杨官寨遗址开展的考古发掘工作已经基本厘清了该遗址的整体布局结构,在这个遗址范围内发现的建造有大型环壕的庙底沟文化聚落、两侧成层摆放大量陶器的西门址、环壕内部疑似堆土迹象、聚落中央的人工水利设施等,加上本次发现的东区大型普通居民公共墓地,无疑勾勒出了一个早期城市的雏形。

陶钵陶钵

  考古队领队杨利平说,下一步,考古队还要探寻西门址外可能对应的高等级贵族墓地、东区墓地可能对应的东门遗迹和聚落内部中央大道,如果这些推论都能得到证实,那么杨官寨遗址作为庙底沟时期关中地区规模最大、规格最高聚落的都邑性质必将展现无疑。如此一来,西安建城史或可提前至距今5500多年前。

  杨官寨:最早的中国?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大致距今6000年前左右,距今5500年左右的杨官寨遗址表明了这里人口规模较大、大型聚落出现、文化发达,向世人展现这里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共同体。其分布范围以关中地区为核心,并向周围强势扩张,东达大海,西至甘青地区,北到长城一线,向南已越过长江。这一现象与《史记·五帝本纪》中关于黄帝“东至于海,登丸山,乃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的记载高度吻合。

杨官寨遗址庙底沟文化墓地发掘区航拍杨官寨遗址庙底沟文化墓地发掘区航拍

  杨官寨遗址考古项目首席专家王炜林研究员说,杨官寨遗址作为庙底沟文化时期的一处中心聚落,环壕等规模巨大的工程,无疑需要动用相当多的人力才能修建完成,而这仅凭杨官寨一个聚落的人力是不可能实现的,这表明当时这样一个聚落已经具备了组织周边区域和周边聚落的人集中到一起兴建大型工程的能力。加上本次大型居民公共墓地的发现,这些都向我们揭示了杨官寨遗址是一处带有都邑性质的大型史前聚落遗址,很可能就是最早中国的雏形, 并为后来国家的起源、中华文明的起源打下了基础。

  来源:大秦之声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