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工出细活 谢南星个展只有7幅画却没人愿意错过

2018年03月27日 08:43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谢南星“香料“导览现场,图片:UCCA谢南星“香料“导览现场,图片:UCCA

  两年时间,7幅作品。论“慢工出细活“,谢南星当之无愧。3月17日在尤伦斯艺术中心开展的个展“香料”,被涂抹成绿色的展墙串联了三个展厅。一场东方当代艺术家与西方古典艺术的“搏斗“,就此开场。

  “如果在画画之前没有整体设想,在面对一张空白画布的时候我是不会画画的。我不断地更新画面,最后让它的变成一个非常困难的局面,但是却可以细细地交谈。“

  ——谢南星

谢南星,《香料No.3》,布面油画,300x 220 cm,2016谢南星,《香料No.3》,布面油画,300x 220 cm,2016

  谢南星重新迷上西方古典艺术之作,是在两年前的欧洲之行途中。他在威尼斯学院美术馆慢慢消磨时光时,发现自己在走出校门后,已久未研究西方古典艺术。“这系列作品就像一场游记。“谢南星笑道,“从威尼斯画派的作品,可以看到当时威尼斯作为港口贸易的场景。因此这次展览以‘香料’作为题目,我觉得我可以‘香料’提出来,把贸易省掉,还是与交换有关。”

  延续谢南星一贯神秘的风格,空旷的展厅像是一片尚未被发掘的遗迹,正静静等待着观众踏入。每张作品仅以序号命名,几种古典绘画中常用的颜色被混合,展墙上大幅独立鲜明的色彩“香料“,却并无欢快之感,反而呈现出一种阴郁的状态。

谢南星,《香料No.1》,布面油画,220 x 300 cm,2016谢南星,《香料No.1》,布面油画,220 x 300 cm,2016

  “香料“的开篇之作以一场著名的“强奸”开场。公元前509年,罗马帝国由于一个女孩不堪受辱的自杀事件,激发变故,才改变制度变为共和国。这个故事也由此成为西方艺术家经久不衰的创作主题,而这次在谢南星笔下,只隐隐勾勒出两个人形——凶恶的男人和被推倒在地的女人。画面明亮的蓝绿色仿佛一根若有若无的弦,为我们弹响百年前的罗马之曲。

  往前走,是“香料“系列中最大尺幅的二联画《香料No.6》。左右画面却迥然不同,左边仿佛推门进入了一家挂满衣物的洗衣店,画面正中,一个人被赤裸裸地扔进了正在工作的全自动滚筒洗衣机,肢体散落到地面滴答滴答的水渍上。而右边画面却简洁明快,白色画布上随意抹着几处色彩。东门杨在解读本件作品时谈道,“谢南星的意图是脱下古典画作的外壳,画面左边的混乱与右边的宁静形成对比,表示谢南星关于古典的细思,从杂乱纷杂,最后归结到天真纯净。”

谢南星,《香料No.6》,布面油画,220 x 380 cm,2017谢南星,《香料No.6》,布面油画,220 x 380 cm,2017

  而对谢南星来说,每幅作品都需要“全力对付“。他通常白天工作,晚上灯光发冷,可能会使画面的色彩改变。在创作《香料No.2》时,艺术家一时没想好该用什么颜色,索性全混到一起,出人意料地成了一块“水泥灰”。远远望去,画布上没有明确的信息,细看却是对“三个金苹果“这一经典故事的致敬。谢南星谈及本次的创作实际上是一种组合,“每幅作品都有其独立的主题,欲望、性、死亡、教育……从个人的角度来处理跟古典绘画相关的问题。其实也是我经过杜撰和想象,真实的印象混在一起加上自己的一种看法,这么一种启发式的组合。”

谢南星,《香料No.2》,布面油画,220 x 300 cm,2016谢南星,《香料No.2》,布面油画,220 x 300 cm,2016

  “戏谑性“一直是谢南星独有的幽默。观看时不难发现艺术家刻意在画面中给出线索——《香料No.3》中画成拼贴效果的鹦鹉带有目的性,似乎在隐喻每个画家都有鹦鹉学舌的时候;《香料No.4》中一个个墓碑隐射艺术圈人士互换的名片,画面后方母亲正追着儿子,中间撕碎的名片形成了戏剧般的冲突;《香料No.5》右上方的电子时钟,似乎是将古典与现代联接的必要证物,其被刻意抹去的痕迹,欲盖弥彰又令人不安。

谢南星,《香料No.4》,布面油画,220 x 300 cm,2017谢南星,《香料No.4》,布面油画,220 x 300 cm,2017

  “香料“系列呈现出谢南星对西方古典绘画的重新思考,其画面并没有与古典画作直接对应,而是融如其他素材,以当代手法呈现。很多观众努力在作品中找寻的影子并不存在,好比大多人看到最后一张,都大呼“这幅作品灵感来自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谁知这个想法又落入了艺术家的陷阱,“晚餐上的阴谋,在西方古典绘画里是比较常见的题材。我只是描绘了这个场景,无须解读哪张画被我拿出来做了研究。“

作品草图。图片:UCCA作品草图。图片:UCCA

  “香料“系列添加的古典意象之间的关联众多,而观者往往会自然断掉与现实的联想。艺术家对此并不建议,“艺术史中大量的素材都源于现实,不能割裂来看。我这次创作过程的感受,就像小时候临摹字帖,在临摹过程中会觉得与书法家建立了联系。”

  谢南星希望当观者看到这些画时,会满脑子寻找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却很难找到对应关系。它像一个病毒,始终让人觉得困惑。他把“香料“系列称之为一次“遭遇 ”,“这个遭遇甚至和我以往的作品有一些联系,但是也没有太多关系,对我来讲很特殊。毕竟这一次做一个开年的展览,做一个特殊的、与交流有关的展览恰逢其时。“

  artnet x 谢南星

艺术家谢南星艺术家谢南星

  近两年完成了7件作品。20余年的绘画经验,为何仍坚持“慢产出“?

  我个性比较慢,创作需要时间慢慢熬,就像煮粥一样,需要很多“佐料“。完成一幅作品是很多思考和行动的综合,需要有一个灵感或一种指引,不然使不出“武功”。

  画家处理一个画面,会遇到很多冲突。是否可以谈谈创作“香料“这一系列印象最深的“冲突”?

  冲突始终存在。从开始构思到对画布“下手“,早在想象中画了无数次,每个部分想得非常清楚。这件作品已经很完美了,但在面对白布时,却还是忐忑,是一种与画面搏斗的过程。艺术家一直在和一个庞大的队伍——历史、同行、假象的观众等搏斗着。

谢南星“香料“导览现场,图片:UCCA谢南星“香料“导览现场,图片:UCCA

  这批探索自身创作与欧洲艺术史和图像研究之间关系的新作,您在创作过程中有什么心得?

  虽然作品主题是公共性的,仍是以私人化的角度去呈现。我对基督教、西方历史并没有很深入地了解,算是一种游客的观看。对西方古典绘画时一种印象式的表达,几乎每张都是杜撰而来,在展厅也可以看到一些草图。创作时会得到很特殊的体验,既不“真“也不“假”。

  您是版画系出身,创作训练讲究多样性。您认为这是否是在多年艺术生涯中,习惯性转变作品风格的一个原因?

  肯定有关系,版画的创作习惯从骨子里影响了我,所以很难一个风格“画到低“。对我来说,转变作品风格等同与寻找一种拓展,这样在回头看之前作品时,相当于在自己的“武器库”多了一些储备。现在回头看的话,要从最早的作品开始“消灭“,呈现出成熟体面的形象。有时会对多年前的作品觉得很陌生,对当时的意图也不清晰了,就像从来没画过。这也是一种“短路”。

艺术家谢南星与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田霏宇对谈现场艺术家谢南星与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田霏宇对谈现场

  本次展览仍然把作品的1/3 的空间留给观众来完成了吗?

  观众是任性的,就算把作品端到嘴边,不想吃这道菜,他们也有可能直接走过你的作品。这点艺术家倒不受影响,谁也不希望一幅画全由自己掌控,还是希望和外界留出一个空间,有一种互动的理解和阅读。谁能说看懂了全部的作品呢?与作品之间有一种感觉,就建立了一种联系。

  是否已在构思下个系列?

  从去年8月开始了一个新的系列。与肖像相关,但并不具象。

  创作满足了您什么欲望?或者说,创作本身就是您的欲望?

  表达欲。人都需要来自某一种呼应,去找到一个联系。

  来源:artnet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