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建立文物资源数据库和文物身份证制度

2018年04月25日 16:48 中国新闻网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资料图为青海出土的唐玉卧马。青海省文物局供图资料图为青海出土的唐玉卧马。青海省文物局供图

  中新网西宁4月25日电 (记者 罗云鹏)25日,记者从青海省文物局获悉,通过青海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目前该省已建立文物资源数据库和文物身份证制度,登录文物照片33万张,数据总量达892GB。

  青海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自2012年10月实施,五年间该省共调查6000余家国有单位和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宗教场所,登录可移动文物共计69960件/套,实际数量达到312793件,登录珍贵文物总数2746件/套,涉及文物类别34项。

资料图为青海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青海省文物局供图资料图为青海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青海省文物局供图

  青海省文物局局长牛军介绍,此次普查按照国家统一标准为每件文物赋予永久、唯一的22位数字编码,建立起实物、档案、电子信息关联一体的“文物身份证”编码和数据管理系统,作为文物属性验证、信息甄别和索引查询的识别标识。

  “普查时对文物收藏单位信息、文物保管信息、管理情况等同步开展了调查,确保了青海可移动文物基础数据的全面性、准确性。”牛军说,普查结果显示,青海省可移动文物呈现出资源丰富、收藏体系多元化、文物类型众多、文物数量快速增长等特色。

  据了解,此次普查中青海省还将211家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宗教场所纳入普查之列,共普查登录可移动文物8715件/套。

资料图为青海出土的唐铜鎏金凤鸟。青海省文物局供图资料图为青海出土的唐铜鎏金凤鸟。青海省文物局供图

  “在普查当中发现登录的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宗教场所可移动文物基本为新发现的可移动文物,文物类别丰富,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研究价值。”牛军表示,这些新发现的可移动文物对进一步研究青海丰富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