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名勇士下潜千米采集文物 中国考古打开深海之门

2018年04月28日 09:34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来源:武汉晚报

“深海勇士号”执行下潜任务 新华社发“深海勇士号”执行下潜任务 新华社发

  据新华社电 在顺利结束7个潜次的深海考古调查后,6名水下考古工作者从西沙群岛北礁海域返航,并于27日抵达三亚。这是我国首次深海考古调查,按照预定计划完成所有工作内容,这意味着我国初步具备了深海考古作业能力。

  本次深海考古调查原计划下潜6次,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调整至7次。借助载人深潜器“深海勇士”号,水下考古工作者将工作海域最深拓展至水下1003米,下潜时长共计66小时51分,并成功采集到文物标本。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彭晓彤介绍,这是“深海勇士”号交付使用后首次开展试验性应用航次。

  我国水下考古缘起于上世纪80年代南海海域的一桩商业盗捞。英国人迈克·哈彻发现并盗捞了1752年驶离广州开往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哥德瓦尔森”号商船,并委托佳士得公司在阿姆斯特丹大肆拍卖这批盗捞的文物。在此背景下,1987年3月,国家文物局牵头成立了国家水下考古协调小组;同年8月,广州救捞局联合英国商业打捞公司发现“南海Ⅰ号”沉船;11月,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室创建。

  “1987年的这三件大事,成为中国水下考古诞生的重要标志。”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宋建忠说:“昨天顺利完成的调查,不仅让中国水下考古人圆梦深海,也为未来的深海考古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