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从吴大羽与赵无极同窗:张功慤的“无问我心”

2018年05月10日 16:03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2018年5月6日下午,“无问我心”张功慤作品展在中华艺术宫启幕。本次展览共呈现95岁张功慤的近百幅作品,时间跨度从上世纪40年代至今,是对张功慤整个艺术生涯的回顾。

“无问我心”张功慤作品展“无问我心”张功慤作品展
开幕式现场开幕式现场

  本次展出的作品既有上世纪四十年代创作的抽象作品《深色中的白色》,也有五十年代的肖像作品《缠辫的晨》以及六十年代初风格转变期的《心形》;上世纪八十年代是其艺术生涯的第二个鼎盛时期,抽象作品《群》、《金》等和一批彩墨抽象作品;新世纪创作的《世博夜焰》、《金辉》、《梦鲲》、《翔》等,从及近一年来创作的一批风景系列作品等最新创作。

《深色中的白色》张功慤40年代抽象作品《深色中的白色》张功慤40年代抽象作品

  张功慤1923年出生于上海,抗战时考入内迁重庆的国立艺专,1948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专西画系,与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丁天缺等先后同学,都是我国现代抽象画先驱、国立杭州艺专油画工作室主任吴大羽教授得意门生,也是迄今为止当年国立杭州艺专唯一仍然健在的学习西画的学生。

80年代,张功慤与林文铮、赵无极、丁天缺、胡善余、庄华岳等80年代,张功慤与林文铮、赵无极、丁天缺、胡善余、庄华岳等

  20世纪50年代起,曾经在国立杭州艺专引领中国抽象画艺术的吴大羽定居上海直至1988年去世。当时,张功慤住在五原路的一栋老式洋房中,吴大羽住在延安中路,两人相距不远,走动方便。这对师生在风雨如晦的日子里,依旧共同继续中国风格抽象画艺术的探索,有一段时间吴大羽还会到学生张功慤住所二楼的画室,共同进行绘画创作。

《男孩与玻璃杯》 张功悫与吴大羽合作《男孩与玻璃杯》 张功悫与吴大羽合作

  在小楼之中,两人一起探讨作画、艺术。此次展览中,有一张1950年代的画记录了他们的师生之情,当时张功悫写生了一个男孩趴在桌上沉思的画,吴大羽见后,寥寥数笔加了一只盛有半杯水的玻璃杯,水面的白色成为了画面中唯一一抹亮色,如同一丝希望,引领着艺术的方向。

95岁的张功慤在展览现场95岁的张功慤在展览现场

  作为吴大羽的得意门生,张功慤是今天“吴大羽体系”在国内的主要传承者和推动者之一。他得到了吴大羽的真传,他的各个时期的主要作品未被人为破坏,并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张功慤这些作品如今已成为研究“吴大羽体系”不可或缺的第一手材料。

95岁的张功慤在展览现场95岁的张功慤在展览现场

  张功慤在思想禁锢的上世纪50年代,因不愿背离其对现代艺术的选择,也不想在绘画创作中掩盖这样一种情感,为了能继续他的自由艺术创作就主动离开了国内美术圈的各类活动,营造了只属于自己的现代艺术“独立王国”,并投入了其一生的情感。

《红蓝绒衣少女》张功慤50年代作品《红蓝绒衣少女》张功慤50年代作品

  1950年代,在一次绘画创作中,张功慤用印象派风格的光影效果绘制人物画像,却不为外界所认同。当时张功慤认为,自身的艺术修养和气质也许与当时的环境有一定的距离,便主动自我边缘化,坚持不懈地从事他所热爱的开放、创新、变化的现代绘画艺术。他从中国古代文化思想中汲取养料,转化为自己的现代绘画见解,最终形成了个性独特、变化丰富的绘画表现语言,保持了一个真正艺术家所必具的的专业精神,营造了中国美术史中现代绘画的独特风貌。

  著名评论家水中天对张功悫早期作品的评论:“显示了他那一辈艺术家与世界绘画潮流同步发展的节奏。”

《逐》张功慤1982年作品《逐》张功慤1982年作品

  张功慤的绘画具有“在抽象作品中暗示着具象的造型,在具象作品中又隐藏着抽象的内涵”的特点。他现代绘画作品的造型表现方式,并不是刻意描绘或制作能成就的,而是以独特的“天然成趣”的艺术表现方式,暗合了中国古代文艺思想中“无为而为”、“天人合一”的深奥哲理。在创作过程中,他绝不会被眼前物象的外在面貌所控制,而是随时可能有新的发现,从而变化和调整画面的结构与色彩。

《心形》张功慤1961年作品《心形》张功慤1961年作品

  张功慤上世纪90年代以后的创作,“笔意更见流畅淋漓,画面趋于单纯开朗”,画面中“书写”代替了“堆砌”与“塑造”。这对于中国文人来说,意味着绘画向抒发性灵的理想境界靠近。

《红菱艳》张功慤1999年作品《红菱艳》张功慤1999年作品

  2005年9月,张功慤偕夫人游历加拿大,他说:“两次的海外游学,使我在开阔眼界、长了见识的同时,对中国艺术的未来发展更加具备信心。悠久灿烂的中国文化实际上对外来文明有着极大的包容性和消化力,只要我们认真踏实地去实践去努力,富有智慧的中国艺术一定绽放出更加美丽夺目的花朵来。”当时已经80多岁的张功慤依旧急切地需要把自己心中涌动着的美好描绘出来。作为被时代遮蔽的艺术家的代表之一,张功慤度过了时代与艺术交叉的岁月,绽放出艺术之花。

  如今,96岁的张功慤依旧笔耕不辍,新世纪创作的《世博夜焰》、《金辉》、《梦鲲》等,以及近一年来创作的一批风景系列作品让观众看到了他的艺术热情。

《高士居》(彩墨)  张功慤2009年作品《高士居》(彩墨)  张功慤2009年作品
《2018年风景系列》张功慤2018年作品《2018年风景系列》张功慤2018年作品

  开幕式上,上海油画雕塑院院长肖谷表示:“张功慤绘画里中,融入了先秦老庄思想中精神自由、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等哲学和艺术境界。”

上海油画雕塑院院长肖谷上海油画雕塑院院长肖谷

  中国现代主义艺术作为20世纪美术史上的“隐形的第三个艺术体系”,其起源是当时国立艺专吴大羽、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张功慤等两代师生群体构成的艺术阵容,“而张功慤便是现今这师生群体里尚健在的代表人物,”上海美术学院院长助理、史论系主任李超表示。

  李超与张功慤于1996年相识,他认为,“展览具备文献展的框架,作品既能看出恩师吴大羽对其影响,也能发现其自身不断探索中国现代主义艺术的脉络。”

上海美术学院院长助理、史论系主任李超上海美术学院院长助理、史论系主任李超

  此外,“从作品中可以看出张功慤所追求的执着、独立、自由的艺术精神”,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徐明松在开幕式上说道。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徐明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徐明松

  苏州美术馆馆长、颜文樑艺术馆馆长曹俊觉得,张功慤先生的作品具有东方的诗意和意蕴。

苏州美术馆馆长、颜文樑艺术馆馆长曹俊苏州美术馆馆长、颜文樑艺术馆馆长曹俊
展厅现场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展厅现场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5月22日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