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看到也摸得到的声音艺术

2018年05月11日 09:51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来源:凤凰艺术

什么是声音艺术

  什么是声音艺术

  虽然声音是一种看不见也摸不着的物体,但它和任何被光暴露在眼中的事物一样,都是具体而真实的存在。声音会讲述人们内心深处的秘密和感性的故事,它能触发人们久存于心的记忆空格,形成一个饱含深情的作品。因此,声音一直都是人类自我表达的一种语言和手段;而用声音去做艺术,更不是只有音乐家才能完成的事情。

  如今,声音艺术(Sound Art)在当代艺术里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立而硕果丰富的流派。一批对声音敏感的艺术家从自己的角度和掌握的专业知识,从不同的方面从事着研究声音、记录声音、表达声音和反思声音的艺术。可能,在音乐学和乐理学专业人员的定义里,什么是“声音”,以及“什么是声音的艺术”与视觉艺术家的理解不一样;然而,这个声音艺术的概念在当代艺术家的手里,已经在可视化的领域里,做到了新鲜有趣,发人深省,成为了新千年后,艺术研究和艺术实验的一大方向。

  对很多人来说,抽象艺术可能意味着并不写实的绘画和难以描述的雕塑;但是,声音这个看不见也摸不着的存在,也许才是最为抽象的艺术语言。难怪古典主义时期,音乐家都和诗人一样有着最高的艺术地位。人们认为,把声音做成作品,以传递不被描述的情感记忆才是和诗学与哲学一样的纯粹艺术。而在今天,声音艺术,这个热门的情感媒介就是利用了这样一个无比抽象但最为真实的材料,形成了今天当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些艺术家探索生命里纯粹的声音状态;或是在探索声音的意义时,故意模糊原声(ambient sound)、噪音(noise)和音乐(music)之间的界限和屏障,以传递和讨论一种声音在现代社会或是历史上的文化意义;甚至还有一些声音艺术家,用声音去调查我们的社会,研究某些声音的政治和文化影响,从而回归到对于人性和人权的讨论之中。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声音艺术是与艺术接触的最直接的方式之一;它不需要你有任何艺术史的知识,不需要专业的解说——闭上眼睛,去聆听和感受,或许你就能完成体会它的解读过程。如果说,音乐是音乐家通过创意和重组音符来作诗,让情绪在音符间留下迹象;那么,声音艺术可以说是一种原始而立体的绘画语言,用一种可视性的描述方式,记录下艺术家的私人理解,并在展示环节里,用这种直接接触的方式立即触及人们的回忆功能,影响观众的情绪。

  噪音机器

  最早期的声音艺术可追溯到意大利的未来主义(Futurism)。在1913年至1930年间,未来主义艺术家,路易吉·鲁索洛(Luigi Russolo)发明并建造了一批机器,都是关于制造噪音的机器,例如《噪声吟诵者》(Noise Intoners,1913),它复制了工业时代的喧嚣,并模拟了战争场面的轰炸效果。这批未来主义者们在枪炮、汽车、工业文明的繁荣里,看到了旧世界的毁灭与新世界的诞生。而“声音诗歌”(Sound Poetry)更是用幽默的语言表达出了他们对一个新人类时期的美好想象。

  未来主义艺术家,路易吉·鲁索洛(Luigi Russolo)和乌戈·皮阿提(Ugo Piatti)

  发明建造的噪音机器(noise machines), 米兰, 1913年

  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艺术家们也试验过使用声音来做艺术。例如,杜尚(Marcel Duchamp)在1913年创作的实验艺术作品《错误音乐》(Erratum Musical)就符合了许多当代艺术的特性:通过抽签的方式,他把三个音符从帽子中抽出来,然后开始作曲唱歌;集合了事件与行为的参与。这一个看似随意而随机的行为艺术观念,最终影响了约翰·凯奇(John Cage)的著名作品《4分33秒》(4’33’’,1952)。在1952年,凯奇上台演奏,完成了长达四分三十三秒的乐章:一段绝对的安静。四分三十三秒共是273秒,而在温度计量中,负273摄氏度是一个绝对临界值,那一刻空气和温度都降到冰点。

约翰·凯奇(John Cage)作品《4分33秒》(4’33’’,1952)约翰·凯奇(John Cage)作品《4分33秒》(4’33’’,1952)

  而到了20世纪50、60年代,出现了更多像比尔·丰塔纳(Bill Fontana)这样的声音艺术家,他们一面是作曲家,一面是视觉艺术家,关注声音的形成和声音的语言含义。毕业于作曲系和哲学专业的丰塔纳自1976年就开始制作声音雕塑(Sound Sculpture)。

比尔·丰塔纳(Bill Fontana)Shadow soundings Installation 装置展览现场比尔·丰塔纳(Bill Fontana)Shadow soundings Installation 装置展览现场

  在长达四十年的艺术生涯里,他创作了许多动力雕塑(Kinetic Sculpture)和新媒体艺术(New Media Art)作品,他重叠现场的噪音和预先制作的录音,以探索周围的空间结构。丰塔纳的音乐雕塑常利用城市环境作为音乐信息的生活来源,例如街道、河流和大桥,这些声音能在听众的心中唤起视觉图像,引起关于日常生活的思考。

  他在世界各地做了一批研究声音的雕塑与装置作品,许多是属于定域艺术(Site-specific Art)的范畴,并在包括威尼斯双年展(Venice Biennale)、纽约惠特尼美国艺术馆(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伦敦泰特美术馆(Tate Modern)等地展出过他的声音雕塑作品。

比尔·丰塔纳(Bill Fontana)的声音雕塑比尔·丰塔纳(Bill Fontana)的声音雕塑

  现在,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声音艺术在当代艺术的现场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艺术家掌握了从未有过的能力和材料。现在,他们可以根据声音的形态直接在电脑中创建视觉图像,用声音画画。

  甚至,实验艺术家可以把声音与行为艺术相结合,制作出新媒体交互作品,让观众通过压力垫,传感器和声音激活器,来直接参与创作,控制艺术的发生与展示过程。并且,电脑技术可以让一件作品获得“永生”,例如,英国作曲家简·方勒(Jem Finer)就创作了一个可以听一千年的音乐作品——《长久播放》(Longplayer,2000)。

《长久播放》Longplayer’s first live performance, The Roundhouse, 2009。《长久播放》Longplayer’s first live performance, The Roundhouse, 2009。

  这个作品的设计时长为一千年,从2000年1月1日开始播放,直到下个世纪才会结束。方勒编曲和设计了整个音乐的构成,在计算机的帮助下,这首歌在一千年内都不会重复,实现了人为作曲和电脑运算的融合。在预设版本和现场制作混音的共同作业下,这种声音作品会在艺术家死后的几百年里继续生存,自己发展,自我播放。《长久播放》这个作品就是一个新媒体艺术中声音艺术的代表作,实现了艺术家通过科技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极限挑战。

  声音艺术的历史

  1982年,威廉·海勒曼(William Hellermann)创建了美国最早记录的声音艺术家组织——“声音艺术基金会”(The Sound Art Foundation)。1983年,在纽约市雕塑中心(The Sculpture Center)展览的,基金会举办的“声音/艺术”展览中,海勒曼第一次在展览手册中使用了“声音艺术”(sound art)一词,由此定义了这一新艺术门类登上国际舞台。对于视觉艺术家来说,这是一个全新艺术语言的出现,开启了通往另一人类感官体验的艺术大门。用海勒曼自己的话说就是:“听见,就是另一种形式的观看。”

  在当代艺术家的眼里,声音是表达思想的一种工具,一种记录媒介,一种创作材料。这种抽象材料既简单又复杂。除了视力和听力有障碍的人群之外,正常人对于声音与图像的记忆和理解通常是相辅相承的。尤其是对于“语言”这个概念来说,文字、发音和图像的联系是语言学和心理学一直在研究的话题;而这个语言的概念也在当代艺术探讨的范围之内。

  人类是先有了脑海里的画面才产生的语言的发声,还是由声音的“模样”联系到图像与事物的意义?这是一个有趣而复杂的话题。由于这个声音和图像的杂糅关系,声音艺术的本质也是杂糅的。在美国的当代艺术中,许多著名的声音艺术作品的完成和展示一定会联系到视觉图像。而这个视觉图像不一定只包含在作品的呈现之中,也一定存在于观众的理解里,也就是声音接受者的脑海之中。

  因此,声音艺术里既包括专门研究声音的艺术家,也包括利用声音进行可视化表达(visualization)的艺术家。也就是说,除了研究无形的声音之外,将声音做到具体化、物理化、视觉化,也是声音艺术的一种实践。这种声音可以是音乐,可以是噪音,可以是人类和动物的声音,可以是电流的原音,可以是环境的声音,也可以是无声。而至于世界上到底有没有纯粹的无声,那是另一个专业问题。

  什么是声音

  就声音从产生到被接受的过程来看,一个声音的形成必需具备以下这三个方面:

  一,发声体,或者声音源 (a source of audio);

  二,震动和媒介以供声波的传播(a vibration of sound waves and a medium to transmit the waves);

  三,耳朵,或是人工接收器。

  从这三方面看,声音艺术家的主要研究对象和他们的创作方向也可以相应的得出三个主题:一,是什么在发出声音;二,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三,声音是怎样被接受和理解的。

  其实,声音是最真实,也是最富含证据的一种表达形式。每一种声音都带有其发声源的特性,承载了声波传递环境里的状态,并直接受到听者接受环境的主观影响。所以,每一种能够被听到的声音,都涵盖了它的发生、传递、接受时所经历的一切环境与条件。因此,声音的艺术是真实而充满秘密的。

盖瑞·希尔(Gary Hill)作品盖瑞·希尔(Gary Hill)作品

  由于声音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所以将声音视觉化,在我看来,是很多声音艺术家都在做的事情。美国的视频艺术先驱,著名的新媒体艺术家,盖瑞·希尔(Gary Hill)在一个早期的实验作品中,就实现了将声音具体化的过程。

  在《调解:朝向声音的重现》(Mediations,towards a remake of Soundings, 1979-1986)这个视频里,希尔在一个音箱上开始撒米,然后自己同时通过麦克风说话,他的声音从音箱的扬声器里发出,米粒就会随着声波一起跳动,高音低音都会产生不一样的米粒震动,仿佛是许多智慧的小生物在艺术家的语言指挥下整体的跳舞。视频到最后,米粒把音箱的扬声器完全掩埋,盖住了声音。

  盖瑞·希尔(Gary Hill)《调解:朝向声音的重现》(Mediations,towards a remake of Soundings), 1979/1986 时长4分17秒,录像片段拼贴

  后来,也有许多声音爱好者都在希尔的启发下做过类似的家庭小实验:在扩音器上放一个铁板,然后往铁板上撒上粗盐,播放不同频率,尝试不同的音调,铁板上的粗盐就会发生振动,自动排列成不同的几何图形;有的像雪花,有的像麦田怪圈;这种图案既有科学的理论,又有艺术的奇妙之处。

  希尔在这部作品里,一边掩埋声音,一边自言自语。他通过音箱发出来的声音语言,其实也在描述这一视觉化的过程。他用最简单的词汇说道,“声音,音箱,手”等内容,然后这些简单的词汇形象也出现在了观众的面前。希尔用这个实验告诉观众,声音这个物质就跟你眼前所见的音箱和艺术家的手一样,是真实存在的,是可以被看见和触摸到的。

米粒的跳动米粒的跳动

  希尔的作品涉及视频艺术和装置艺术,他常在作品中讨论语言和文本的概念,最著名的就是《突发事件》(Incidence of Catastrophe,1987-88)。从20世纪60年代末起,希尔制作起了金属雕塑,并在纽约研究声音艺术。他从金属雕塑的声音,探索到电子声音,并把声音的探索结合到视频艺术的记录和表现中。通过摄像机、磁带、播放反馈技术(video feedback)、视频合成器、声音合成等技术支持,他制作过不少综合类的新媒体作品。因此,希尔被视为新媒体艺术的先驱。成为了70年代美国艺术新浪潮的领导者。

  触摸声音

  声音艺术除了可以通过视频来展现,还可以通过雕塑和装置艺术的立体语言刻画出声音产生的具体过程。这种在三维空间中展现的声音,有时候不仅可以让观众看到,甚至可以还可以被“触摸”。

声音装置作品《演奏房子》(Playing The Building,2005)声音装置作品《演奏房子》(Playing The Building,2005)

  例如,美国音乐家大卫·布莱恩(David Byrne)在伦敦完成的大型声音装置作品《演奏房子》(Playing The Building,2005)就是一个可以让人触碰的、互动式装置声音艺术。

  “演奏房子”这四个字就描述了这件作品的内容。布莱恩制造了一个大型演奏环境,通过技术手段,邀请观众来到现场,像弹奏钢琴一样地弹奏一座废旧的老建筑。在这栋老建筑的中央,艺术家准备好了一架钢琴,每个琴键都连接着这栋老建筑的某一个部分;有的是钢材结构,有的是木头结构,有的是玻璃材料。人们在钢琴上弹奏,牵连的零件在老房子的不同部位产生撞击,发生摩擦;于是,老房子的不同部分就会发出不一样的声音,各有音色和音调。虽然,这些朴实的材料发出的声音无法像钢琴琴键那样奏出行云流水的美妙乐章,但是,人们的参与却让一个老剧院,一个废弃的场所发出了自己“真实”的声音。

  大卫·布莱恩(David Byrne)2005年,声音装置作品《演奏房子》(Playing The Building,2005)现场观众参与

  布莱恩本人并不是装置艺术家,而是个实打实的音乐家和歌手。他得过奥斯卡最佳音乐制作,也是格莱美和金球奖的得奖作曲人。意大利导演贝托鲁奇(Bernardo Bertolucci)著名的作品《末代皇帝》的电影音乐就是他和坂本龙一一起完成的。在音乐界,布莱恩已经是世界级赫赫有名的人物;而他创作的这个音乐装置作品,也不输给任何一个当代视觉艺术家的创意。

大卫·布莱恩(David Byrne)与作品《演奏房子》大卫·布莱恩(David Byrne)与作品《演奏房子》

  《演奏房子》最为出彩的地方来自于这件作品的交互性展示方式。前来参观的人们会在作品前整齐地排队,一个个凑上前,独自演奏一段奇特的音乐。人们在其他观众的瞩目下,也变成了舞台上的演奏家。人们并不会评价一个人演奏的水平高低,或是音乐的动听质量,而是带着儿童般的心态在体验和玩耍,共同纪念和聆听一段老房子的声音。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标签: 声音艺术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