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故宫”邀你“上朝”

2018年06月01日 09:14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运用AI、VR、等多种数字技术,观众可逼真体验“召见大臣”。运用AI、VR、等多种数字技术,观众可逼真体验“召见大臣”。
 
观众借助VR技术深度参观养心殿,甚至可以看到实物展看不到的细节观众借助VR技术深度参观养心殿,甚至可以看到实物展看不到的细节
 
在“数字多宝阁”,珍宝数据被完整数字化。在“数字多宝阁”,珍宝数据被完整数字化。
 
观众在“数字故宫”体验穿宫廷服饰。观众在“数字故宫”体验穿宫廷服饰。
 
观众在“数字故宫”体验御膳制作。观众在“数字故宫”体验御膳制作。
 
冯乃恩冯乃恩
 
 

  5月28日,故宫“别院”——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在香港动工,将于4年后建成,届时有超过600件套文物藏品长期展出。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表示,建成后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将充分利用高科技方式,向社会公众呈现一个立体的博物馆。

  与此同时,故宫“养心殿数字展”已首次抵达深圳,将在深圳雅昌艺术中心展览至7月10日。在养心殿,市民可以“朱批奏折”、“召见大臣”;在“数字多宝阁”将故宫珍藏精品旋转、放大、缩小。就算到了北京故宫,也进不去乾隆皇帝的小书屋“三希堂”,我们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逼真地走进三希堂,甚至可以“把玩”琳琅宝物;还可以通过虚拟现实眼镜“走”到养心殿的房顶上,看看藻井上方放置的符板。

  近日,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中国紫禁城学会会长冯乃恩,资料信息部数字展示组负责人彭岩在“故宫讲堂”讲述“数字时代的故宫生活”和“用数字技术发现不一样的养心殿”。本报全媒体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文化经典“连接”前沿数字技术,“未来的展览”还将如何“百变”?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畅、肖博峰

  “趣活”的文物

  三维数字建模:

  深度“把玩”故宫珍宝 还可“飞檐登顶”

  据彭岩介绍,养心殿数字展里有许多有趣好玩的互动项目,例如“数字多宝阁”——从故宫博物院的器物类藏品中选取了97件,建立三维数字模型,其中48件全部来自养心殿,而其他49件文物则是从院内藏品中选出的精品。

  “数字多宝阁下层所有的文物,每一件大家都可以互动,可以旋转,可以放大缩小。故宫博物院专家对它还做了专业的深度解读。”彭岩说,比如通过互动或视频等,可以了解器物使用的方法,比如画珐琅开光提梁壶可以把小油缸点燃,模拟烧水的过程。“这些非常有意思的地方,‘数字故宫’都会呈现出来。

  在虚拟现实的沉浸式剧场里,影片播放的内容全部是通过采集获取的养心殿的三维建筑模型,通过三维渲染制作。通过互动设备和最新的 VR眼镜,观众甚至可以“走”到养心殿的房顶上,这是即使以后养心殿对外开放后也不可能做到的。在那里,观众会看到房顶中间的藻井上方有一块符板,这种符板在紫禁城只有太和殿、乾清宫、养心殿三处有。

  体感交互技术:

  穿龙袍、品御膳 带你逼真过足“皇帝瘾”

  紫禁城有两处御膳房,养心殿御膳房是其一。御膳体验选取了四道菜,比如“过年辞旧迎新吃饺子是清朝历代皇帝非常重视的一件大事。在除夕晚上,皇帝行完辞旧迎新瞻拜礼仪后,要到乾清宫左侧昭仁殿东的小屋,吃与敬佛的饺子同一锅煮出来的素馅儿饺子,以求一年的平安、素净。”彭岩说,还有康熙皇帝喜欢吃的“八珍豆腐”,慈禧要吃的“瓤豆芽”,看似简单做起来非常不容易,互动项目现场都可呈现出来,大家还可带走食谱回家做做看。

  宫廷服饰体验,则用到了体感交互技术。大家站到屏幕面前,挥动手臂就可以挑选不同的宫廷服饰穿在身上,比如礼服、吉服、常服、戎服等。吉服是宫廷喜庆节日等场合穿用的服装,即人们常说的“龙袍”。

  人工智能:

  “召见大臣”“朱批奏折” 人人都能做“皇帝”

  “而考虑到养心殿是皇帝处理政务和起居的场所,数字展特别选取了养心殿生活中的‘政务——文化——起居’元素,可引领观众度过内容丰富而浓缩的‘养心殿的一天’。”彭岩说。

  比如“召见大臣”展项,通过导览小程序,观众可以选择红绿头签以确定召见大臣的身份,这个是和历史上完全吻合的。这样还不够,伴随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观众还可以通过导览程序上的语音按钮,随便问问题,比如你可以跟他抱怨说,“我最近胖了”,那个老臣就会回答“君子不重则不威”。

  还有处理政务的“朱批奏折”,数字展选取了历史上真实的奏折,一共20份,每位观众会随机发五份。你在阅读之后,可以给出自己的意见,可以随意批奏。程序会把你肯定、否定的两种答案,和真实的历史作对比,会对你的选择有一个评语,也会在整个游戏体验结束以后将皇帝当时真实的批语完整地呈现出来。

  对话“未来的展览”

  顶级文化IP“数字故宫”为何首选了养心殿?

  养心殿修缮将关闭5年  新形式数字展和“研究性保护项目”同步启动

  到2020年,故宫即将年满600岁。集我国逾四成珍贵文物于一身的故宫博物院,可谓我国传统文化的顶级IP,它为什么要做数字展?又为何重点选取了养心殿?

  “其实,数字故宫,是以数字文物为基础,以信息化方式管理、保存、展示、保护文化遗产和服务公众为目的的一项系统工程。”彭岩说,而养心殿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位于内廷乾清宫西侧。自雍正皇帝居住养心殿后,清代有八位皇帝先后居住在此。养心殿主体建筑的建筑形式是明代官式建筑,集中体现了清代建筑中满、蒙、汉文化,佛教艺术以及西方文化的多元共生,“同时,养心殿的陈设非常多,有1890件,涉及了铜器、玉器、瓷器、木器、书画、古籍等等,基本都是精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不过,由于养心殿长期以来没有经过系统的修缮,保存现状比较差 。因此从2015年到2020年,养心殿将系统修缮、关闭五年。

  针对此次修缮,故宫博物院启动了“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也就是修缮的同时,从历史、器物、书画、建筑形式等各方面做深入研究,以更全面了解养心殿。“在这期间,故宫博物院利用数字技术建立数字展,旨在以体验带理解,以新形式展现传统文化内核。”彭岩说。

  未来,故宫数字展和实物展该如何看?

  建议:“线上先预习,线下实地参观”最有收获感

  相较实物展,数字展的好处就是能够更方便收集信息,改进观展体验;同时还便携,一台主机一个触摸屏,搭起观展环境,就能够体验、展示,有助于展览“走出去”。

  据彭岩介绍,“数字多宝阁”项目就收集了观众的点击量,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找出最受观众欢迎的器物。这样可以了解观众对故宫的喜好、对文物的喜好以及对互动方式的喜好。这对今后再开发其他的数字展项将有所借鉴。

  另外,现在故宫博物院官网上也有虚拟现实的体验,你只需要有一个简单的VR眼镜,通过手机就能畅游养心殿等建筑。彭岩说,随着数字技术的演进和创新,他的观展建议是“线上先预习,线下实地参观”。前期通过网络先了解故宫,从里面找到你喜欢的点。当有线下展览开展以后,来到“数字展厅”或看到实体文物,再进行相应的观察与体验,相信可以找到你当时喜欢的那个点的答案。

  前瞻

  冯乃恩:

  让故宫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冯乃恩介绍,到目前为止,故宫博物院有官方网站、微博、微信;以及9款APP,其总下载量超过600万次,每款APP都是当月、当季、当年苹果商店免费教育类的最佳APP,甚至还获得过德国著名的红点IF设计奖。计划今年下半年,推出第十款APP。

  这样,通过线下的展览、线下的宣教活动,网上的“数字故宫社区”获得信息和游戏的方式,以及衍生的文创产品,“数字故宫”将致力于揭示、解读、转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我们希望故宫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博物馆,也不再是一个跟大家距离遥远的皇宫遗址,故宫博物院能把故宫文化带入到每一个公众的生活中,让我们的生活中代表着中国传统的故宫元素随处可见,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冯乃恩说。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标签: 故宫博物院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