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画廊业发展历程

2018年06月28日 06:30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来源:艺术市场通讯 

  画廊作为艺术品交易的一级市场,对艺术市场的茁壮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中国画廊普遍缺乏符合市场经济的运作模式,画廊业发展相对缓慢。今天《艺术市场通讯》就和大家一起来聊聊中国画廊业的发展历程,以及一些发展中所遇到的困境。

  丨画廊概念进入中国丨

  19世纪以后,画廊指观众鉴赏美术作品的公开陈列场所,在展览的属性上与美术馆性质基本相同,可能比美术馆规模小,但作品或艺术流派更具针对性。随着资本市场经济的发展,艺术品的商品属性趋势逐渐显现加强,以专营美术品为业的画商应运而生。此后,画商陈列和销售美术品的场所也被称之为画廊。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中国对外开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艺术的普及,一些城市开始相继出现了各类画廊。

星星美展最终于1979年9月27日在中国美术馆东侧铁栅栏举办了街头展览星星美展最终于1979年9月27日在中国美术馆东侧铁栅栏举办了街头展览

  中国的当代艺术是自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萌芽,模仿西方艺术风格,艺术形式也变得多元起来。中国当代艺术启程时间节点基本在学术界已达成共识,认为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更确切地说是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起点,以“星星画会”成立为标志。随后中国当代艺术历经从80年代的文化理想主义到90年代的前卫实验,再到21世纪逐渐进入成熟的自由创作过程。中国内地大约在上世纪80年代左右开始有“画廊”的概念,但对于这时期的所有艺术家和批评家来说,“画廊”还仅仅是一个概念。

  随着当时国内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文化部门下属的一些公司将美术家们的作品集中在一起,让来中国旅游的外国人可以方便地购买中国的艺术品,在全国大中型城市,尤其是沿海开放的旅游城市出现了商品画和装饰画的中小型画店,当时生意很不错,由此发展到海外去办商业性画展,为海外提供廉价艺术产品。1987年起北京地区开始涌现出少数经营油画作品的小型“画廊”,其中最早一批可能是王云开设的“醉艺仙”群体艺术画廊,何冰1988年开办的东方油画艺术厅,还有一些以四期形式创办的音乐厅画廊、画院副院长刘迅创办的北京国际艺苑等。但它们并不能称为目前我们所熟知的画廊,充其量只能是以传统销售艺术品的画店来理解,这些“画廊”多受游客喜好所左右,有些基本是有行无市的情况。虽然那时日本、东南亚和港台经济腾飞,艺术品市场相当成熟,一些艺术品爱好者也开始到中国内地购买些“原始股”,但这部分的销量还是少之又少。

“中国现代艺术展”开幕时的外景“中国现代艺术展”开幕时的外景

  在海外方面,据栗宪庭回忆其印象里最早也是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哈夫纳画廊在纽约做了一个中国油画展,代理的基本上是艾轩、王沂东、陈衍宁等人,哈夫纳画廊在美国艺术界没什么地位,当时美国西岸还有画廊展出中国艺术品,但作品有点“行”。那时候中国的当代艺术还处于地下状态,从70年代末的“星星美展”开始,由于当代艺术的敏感性与政治性,引发外国使馆官员和境外进来采访的记者争相报道,同时开始购买中国的当代艺术品。

  丨中国画廊业发展丨

  1991年,当年在使馆区做书画买卖的布朗创办了红门画廊,这是北京第一家代理当代年轻画家作品的画廊,实行了签约代理制度。这是商业画廊的曙光,也标志着中国画廊业开始起步了。然而,只有一家红门画廊来代理当代作品,远远不能满足年轻画家的需求。而最有希望来改善年轻画家境遇的港台画廊,却仍然在延续80年代的老套路:只经营成名画家的作品,以获得丰厚的回报。年轻画家或者说当代艺术被他们轻视了。

红门画廊位于北京东便门角楼之上的老建筑之中红门画廊位于北京东便门角楼之上的老建筑之中

  既然商业画廊还没发育成熟,由南方那些传统画廊发展出来的展销模式仍然是艺术市场的主要经营手段。为了获得更多的展示空间,很多画家像候鸟一样活着,哪里有展览就往哪里飞,完全身不由己。那时候的艺术市场就处在一个非常混乱却充满挑战的状态。

  对当代艺术或者对以经营当代艺术为主的画廊来说,最有价值也最具影响力的一次画展,是1993年的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由威尼斯双年展的策展人奥利瓦主持的中国当代艺术展,引起了西方收藏家、艺术批评家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关注,这次画展的轰动效应,为参展艺术家带来了丰厚的商业回报。最关键的是,西方艺术市场对中国当代艺术有了更积极的看法,他们不再认为中国当代艺术作品缺少市场价值了,实际经营中国当代艺术品变得具有可行性了。

  从此以后,欧洲的一些画廊开始尝试经营中国当代画家的作品。这个事件也对中国画廊业的发育产生了微妙的影响。由于欧洲艺术市场对中国当代艺术有了少量的需求,以前凭爱好和兴趣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品的外国人,开始有意识转变为艺术经纪人,开始按照国际惯例代理部分画家的作品,是他们让中国画家在心理和意识上做好了接受画廊业代理制度的准备。

如今的上海香格纳画廊如今的上海香格纳画廊

  21世纪开始,随着国家文化政策的逐步调整,促使更多海外资金进入中国画廊界,国内画廊业得以蓬勃发展。除了国际知名的德国人亚历山大的白空间、意大利的常青画廊、全球知名的韩国收藏家KimChang-il投资的阿拉里奥画廊以及美国的佩斯画廊外,还出现了一批由中国人自己经营、较为优秀的当代画廊,诸如批评家皮力的尤斯贝斯艺术空间、策展人冷林的北京公社、台湾的林天民主持的大未来画廊,另外还有唐人当代艺术中心、长征空间、星空间等也陆续出现在北京城里。这些画廊带来了西方画廊制度规则和操作模式,逐渐将艺术家、批评家、经纪人、媒体、博览会、拍卖行等不同角色串联起来。2007年由比利时的尤伦斯夫妇创立的尤伦斯基金会耗资1亿人民币搭建的,中国当代艺术舞台的首家由国外私人基金在北京出资建造的大型公益性当代艺术机构——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11月在北京798艺术园区亮相,并以“八五新潮”回顾展引起世人关注,其雄厚的资本和暧昧的身份惹得了中外艺术界议论纷纷。中国画廊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丨中国画廊业面临的困境丨

  在中国艺术品市场快速发展的几十年间,中国画廊业无疑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画廊业的发展与行业提升的速度远远低于艺术品市场行业应有的发展水平。多年来中国画廊行业形成的问题是多元的,网状的,同时还是动态发展的。

  发展过程中画廊行业既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又面临内在生态结构的失衡,更有政策引导的错位,伴随中国画廊行业成长的环境并不太好。成功的画廊既要赢得利润,又要产生相应的社会影响,而这正是当代中国画廊行业缺乏的。如今中国画廊行业普遍现金流短缺,也没有形成稳定的收藏群体,解决不了产出就意味着资金周转越来越慢。另一面,拍卖行业的资源抢夺也对画廊业形成了一定的冲击。

  与国外画廊相比,国内画廊首先定位不明晰,不管是选择艺术家的标准和取向,还是双方的合作模式都比较模糊。其次国内画廊缺乏长期经营的心态。从国外画廊发展及成熟的历程来看,能盈利并且有稳定投资回报的画廊都是有10年以上的经营周期。只有长期运营,才能培养自己的藏家体系。而国内画廊大多都是建立在套利心态下的短期行为。对于年轻艺术家更需要长期经营的平稳心态,要耐得住寂寞。此外,国内画廊规模较小,承受经济波动的能力弱,有点风吹草动就难以为继。所以能持续且形成规模地去经营某个艺术家的机构少之又少,大部分都急功近利。

  我们在不断推动画廊发展前行时,忽视了画廊举办展览的真正目的——收藏作品、卖画、推介艺术家。目前中国画廊主要包括画店代买性质、倒画性质、展览性质等类型,真正意义上的画廊很少。很多画廊举办画展并没有考虑画作的学术价值,而是把画展变成了纯粹的“展示”与销售。艺术家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画廊为了获取更大利润,批评家为了争取更为丰厚的回报,在艺术品市场上自觉进入一种“合谋”状态。

  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上,拍卖行与画廊是分工明确的依存联盟,前者专职于少量精品的艺术品交易,后者则负责培育、推介艺术家。在欧美的许多国家中,衡量一位艺术家的身价不是以获奖或头衔为标准,而是看其签约的画廊是否权威,收藏家主要通过画廊买画,只有极少数大师级作品可以进入拍卖体系。而在中国艺术品市场中,拍卖行则完全抢了画廊的风头,取代了其某些重要功能。许多年轻的艺术家将作品直接拿到二级市场拍卖。一级市场功能被拍卖行垄断,是艺术品市场不成熟的表现。

  西方画廊围绕着艺术品的鉴定、销售、艺术家发掘和培养而运作,同时为收藏者和投资者提供专业服务及可靠的产品。而中国画廊更注重展览后的销售环节。虽然这一现象正在逐渐被调整,但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佩斯北京佩斯北京

  在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交易体系的发育中,不仅仅存在一、二级市场秩序与作用扭曲的问题,更大的问题可能是私下交易的广泛存在。据不完全统计,私下交易的成交额大约占到了中国艺术品市场总成交额的60~70%。如此巨大的市场占有份额可能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画廊业发育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为严峻的问题。因为私下交易的猖獗不仅仅是对一级市场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压缩了中国画廊业发展的空间,更为重要是,它在市场的基础上,颠覆了市场增长而日益需要的规范性与秩序性。

阿拉里奥画廊阿拉里奥画廊

  丨中国画廊业未来展望丨

  当下艺术购买越来越趋向于艺术品消费趋势,未来艺术品消费、艺术品收藏与艺术品投资将并驾齐驱。因此,当下市场更要求画廊具备准确市场定位的能力,不论是艺术商业还是商业艺术,都是定位的问题。准确定位后,画廊在选取作品和定价时,就要融入商业的思考,使艺术消费品更趋向于不同消费群体的喜好。

  在技术革新方面,科技、互联网与艺术品的结合,改变了传统艺术行业的格局。在科技的帮助下,不仅仅增强用户线上线下的用户体验,也对更好的感知艺术、理解艺术、热爱艺术实现推动作用。中国画廊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学会在新业态整合过程中寻找新的立足点及发展的机遇。画廊业在新科技发展面前必须求变,但求变又必须在自身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展开,围绕电子化交易与电子化交易平台的业务取向上做一些积极的探索与尝试,在新的机遇与机会面前,勇于开拓,与时俱进。

  在宏观经济形势减缓及传统产业面临大面积淘汰的关键时期,积极转变观念,改变以往字画艺术品定价过高的不合理现象,科学、合理为艺术品定价销售,将画廊行业引导到艺术品消费领域中来。同时主动为艺术家、买卖人、税务机关之间搭建平台,配合税务机关探索、研究新的艺术品消费税收政策,将艺术品消费引向到正常、合理的良性轨道。再次,画廊行业应该推动艺术家代理制的不断完善,自觉建立艺术品交易的诚信体系,促使画廊经营走向良性运作。最后,画廊行业还应该积极主动培育艺术教育环境,引导中国家庭收藏投资艺术品,成为为艺术教育的普及者和传播者。

  面临巨大的市场压力,多元化的发展注定成为新的发展方向。很多画廊在尝试与科技、商业、金融的结合,呈现出全新的展览方式和商业模式,并取得一定的成功。而画廊在发展方向上无论是选择单项经营亦或是多种经营,其重心应放在发展核心竞争力、明确发展方向的定位、提高专业性和影响力的基础上。随着画廊和藏家关系密切度的加深,当下画廊的角色进行改变,从单纯的艺术机构,逐步发展成为艺术经纪机构。

  画廊业的转型方式还可以有更多深入的思考,但只要加强自身改革,改变旧业态格局,跟随社会经济形式发展的新趋势建构新的商业模式则可以做到全面突破,如果能长期坚持这样的新理念,中国画廊业就一定能够赢得市场的认可,从而开辟持续发展的新道路。

  结语

  中国画廊发展之迅速,让世界各大地区的艺术行业都为之侧目。在短短20几年,就创造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局面的奇迹。各大画廊也努力成长,出现了竞争模式的行业发展规律。当然发展过程中会有一些乱象,需要用心经营和长期的发展去改变的。但我们始终相信深入改革和建立良性竞争的发展规律,中国整个画廊业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