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文化报 文:杜洁芳
2011年,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墩墩山上发现一处西汉时期的墓园。经过数年考古调查与发掘,2016年下半年,当墓主人——海昏侯的身份确定后,关于海昏侯墓的考古发现便在考古圈成为热议焦点。其中,不得不提的是海昏侯墓的考古中运用的实验室考古,多位专家评价认为,这一考古方式的运用“将成为中国考古学和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完美结合的范例”。那么,实验室考古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考古方式?它的运用将对文物发掘保护起到怎样的作用呢?
田野考古的延续和补充
实验室考古,顾名思义是将文物遗存放进实验室而进行的考古发掘。那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考古发掘会采用这种方式呢?据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介绍,当在田野考古发掘现场遇到不容易清理和易损坏的遗迹和遗物,如丝织品、漆器、木简等时,就应该采用实验室考古的方式。这种考古方式是将木质棺椁及周边回填土体一起套箱提取,通过异地迁移至室内,在创造的安全技术条件和良好环境中进行发掘清理和研究,这能最大限度并有效保存、还原墓葬原始状态信息,达到文物安全保护、发掘完整最大化的目的。它是田野考古的一种延续和补充。
实验室考古兴起于何时?复旦大学文物及博物馆学系教授高蒙河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早期考古发掘中,也闪现出类似于实验室考古的做法。如上世纪30年代在河南安阳殷墟发掘甲骨坑时,曾经把甲骨堆积装入大木箱,运往实验室清理了约半年。
据考古专家介绍,实验室考古应追溯至上世纪80年代,在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墓地的发掘活动中,曾将贵族墓葬出土的大量精美漆器套装提取,在室内进行仔细有序的发掘清理,使之近3000年前的十余件精美漆木器(蚌饰镶嵌)精准提取,开始了践行田野考古与实验室考古相互配合、相互作用、相得益彰之路。
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家对文物保护的不断加强,考古工作要求改变原来粗犷的工作方式,推进精细化考古发掘,将文物保护提前介入考古发掘中,于是,注重以最小资源消耗获取最大信息量,充分运用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科技手段的实验室考古工作逐渐受到重视。“常规的考古发掘没有和文物保护有效地衔接,这就会使一些出土文物离开原有的埋藏环境后发生变化,有的会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越早将文物保护介入考古发掘中,对出土文物越有利。”一直从事实验室考古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存信说。
因此,采用实验室考古就是将文保手段介入考古发掘的过程,也是一种把田野考古发掘与实验室样品分析检测、保护处理三个基本工作要素融为一体的考古手段。
离不开先进的科技手段
2001年,陕西考古研究院在西安理工大学新校区发掘出土唐代公主李倕墓,其间由于出土的冠服佩饰不易清理,于是将其整体打包运进实验室,在实验室中,国内外专家共同清理、复原完成,使大量珠宝和华冠等珍贵文物成功呈现于世人面前。这一考古活动被视为一次典型的实验室考古实践。
随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宫殿区三号宫殿院落贵族墓的发掘、浙江瓯海西周土墩墓的考古发掘等,实验室考古逐渐展示出其不可或缺的作用。
那么,这时候采用的实验室考古与过去把发掘对象迁移至室内,或在考古现场搭建帐篷做延续考古发掘有哪些区别呢?李存信认为,实验室考古更注重运用各种科技手段,及时有效地在第一时间对出土遗迹遗物进行分析检测和处置保护。
2014年,在贵州遵义播州土司杨价墓田野考古发掘现场,当考古人员准备对杨价墓棺椁进行清理时发现,木质棺椁腐蚀严重,仅靠考古现场的设备很难保证墓葬的有效发掘。因此,经过专家的多次研究决定,将杨价墓棺椁整体套箱运往北京,实施实验室考古操作。在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搭建的考古实验室内,在三维扫描、透射影像、红外影像等多种科技考古手段的运用下,杨价墓出土的珍贵文物终于得以现世。
因此,实验室考古的正常开展,离不开多种先进考古技术的运用。用来考古的实验室也不是一座空荡荡的房子,而应是一座配备相关发掘设备、检测和保护设备的科研基地。
海昏侯墓的发现不仅创下秦汉考古史的多个第一,也成为实验室考古“大显身手”的成功范例。且不提在以往的实验室考古中用到的红外影像技术、拉曼光谱、显微分析等十余种科技考古手段,海昏侯墓的发掘还配备了国内最先进的考古设备。其中,低氧工作间的配备可谓绝无仅有,在国内尚属首次。“低氧工作间具有抽真空充氮功能,配合专用储藏袋可将已清理完的文物及时进行低氧包装。此外,低氧工作间还具有高压空气充瓶、视频闭路监控、抑菌、净化及增氧等功能。低氧储藏柜和古尸低氧储藏柜可对清理好的出土文物实现长期低氧储存。”李存信说。
专业设施有限复合人才缺乏
在今后的考古发掘中,实验室考古必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考古方法。然而,缺少各类人才一直是当前考古事业发展的重要瓶颈。
考古界专家普遍认为,传统的考古人才面临总量不足、知识结构单一的情况,科技人才普遍缺乏,科技考古、测绘和地理信息系统、文物保护专业、实验室考古等领域专业人才短缺,限制了新技术的应用和考古工作科技化水平的提升。
专业设备不齐全、多学科人才缺乏,成为当下制约实验室考古发展的主要问题。据了解,我国任何一家从事实验室考古的单位与机构,无不受困于硬件设施的缺乏,就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实验室考古主要操作间都只是临时搭建的“棚子”。实验室考古人员基本上是从考古和文物保护等不同学科领域转过来的,多学科复合人才相当缺乏。在专家看来,如何有效解决专业设施和多学科人才缺乏的问题,关系到实验室考古事业的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