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陵活动打擦边球 对文保究竟是利大弊大

2018年08月15日 17:25 央广网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原标题:警惕!走陵人醉翁之意在文物

  (记者黄立新 雷恺 舒隆焕)

  “走陵”指的是历史、文物爱好者或机构围绕古代陵墓,尤其是帝王陵墓自发组织的游历、考察、观摩活动。走陵活动不仅是旅游观光,还深度考察文物、历史研究等。走陵人兼具游客和历史、文物爱好者双重身份。

走陵人模仿修复文物 图片来自网络走陵人模仿修复文物 图片来自网络

  2018年5月因擅自搬运唐陵石刻,“帝王陵文化研究会”被民政部列入第六批涉嫌非法社会组织名单,这个长期在陕、晋、豫、苏等地组织历史文化爱好者走陵的组织面临取缔。饱受官方、文保人士指责的走陵活动下一步能不能自律、规范,总围着文物打转转的走陵人如何自证清白,这些自发组织的走陵活动对文保究竟是利大弊大,文保部门需要尽快解决这些急到嗓子眼的问题。

  走陵人仍在发声炫耀

  据知情人士透露,自今年5月“帝王陵文化研究会”组织走陵人在唐崇陵挖狮子、抬文物残骸被社会谴责,沉寂一段时间后,“帝王陵文化研究会”原班人马近期又在陕、豫等地组织走陵活动。记者8月13日多次致电、短信联系该组织一位杨姓负责人,截至发稿前电话仍处于关机状态。这个被列入非法组织的“帝王陵研究会”是否还在组织走陵活动,尚未得到证实。

  记者电话联系到一位参与今年5月在陕西咸阳唐崇陵的走陵人,这位走陵人说:“以后有时间、感兴趣,还会去走陵,但那种非法组织的,未经审核批准的走陵活动不会再参加了。”他提醒广大走陵人守法、文明研学。

  记者查阅了“帝王陵研究会”微信公众平台,发现所有文章均已删除,停止更新。另据知情人透露,名为“帝陵寻踪”的微信公众平台替代了前者的功能。“帝陵寻踪”发布的多为走陵人唐陵寻踪、纵情山水、感知历史的文章及游历的照片。其中一篇游记中配发了一位走陵人在千余年前的石刻上“动手脚”并炫耀的照片。

  走陵活动涉嫌侵犯文物多不靠谱“帝王陵文化研究会”组织走陵人搬运咸阳唐崇陵石刻至今仍然在文保专家、网友中留下骂名。网友指责走陵人学识有限、水平参差不齐,醉翁之意不在酒,更多的是意欲浑水摸鱼、顺手牵羊,走陵活动打的是文物主意、干的是盗掘、破坏文物之事。

  据知情人士透露,近期走陵乱象引起社会争议。一些社交平台上走陵人与文保人互相攻忤、甚至谩骂、诋毁。争议中走陵人也承认一个不争事实:走陵活动存在漏洞,对参与人监管监控不全面,一些走陵人行为触及法律和道德底线。

  走陵活动打擦边球,十走九危害

  陕西省境内的唐十八座帝陵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难以复制和取代的宝贵历史、文物价值。这些散落在农村乡野间的不可移动文物分布范围广、监管难度大,普遍受环境自然侵蚀濒危,急需保护。

  一些不文明、甚至违法的走陵活动钻监管的空子和监控盲区,假考察、伪高雅、凑热闹,围着文物拍照、攀爬、敲打、拓临、搬动,对文物造成了新的损害、破坏。

  “旅游、研学、考察的活动不能对遗址现状有任何改变、影响。”法律、文保专家认为,保护文物是为了研究历史、造福当代民众,为中华民族留下宝贵的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在法律、法规框架内规范旅游者的实地勘察活动。走陵是一个很小众的活动,但出了偏差、纰漏,后果十分严重,甚至无可挽回。除了走陵人、组织者自律自觉,对走陵人、走陵活动急需制订行为规范、划定禁令范围。不给打擦边球、顺手牵羊、浑水摸鱼者可乘之机。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标签: 走陵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