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经验在于拥抱时代多样性

2018年11月27日 14:00 中国新闻网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文:林春茵

  原标题:中外专家畅谈博物馆保护与传承:与传统对话,同当代沟通

  在有故事的地方做有故事的人”,对于在博物馆工作的青年,故宫博物院宣传教育部研究馆员果美侠是这样界定的。她给出的注解是:以青年眼光全新解读古老文物,使过去与当下发生联结,使博物馆成为反应时代进步的场所。

  在正于福州举行的第八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上,来自全球39个国家和地区的70位博物馆青年代表相聚“全球博物馆青年论坛”,分享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博物馆与社区可持续发展、数字技术应用于文化遗产和博物馆等方面的理念和实践。

  果美侠的团队中,有九成是高学历青年,“富有探究精神”。他们探究、解读意大利画家郎世宁的中国画《聚瑞图》:一根穗杆两簇谷穗,一枝荷茎两个莲蓬,“好事成双出人意表,‘瑞’代表新奇性”。

  在果美侠看来,一如《聚瑞图》,数百年历史的故宫宫殿因“妙笔生花”的年轻人聚集,而“变得年轻”。

  他们用绘本形式赋予宫殿飞檐上的小兽以新的生命力,又以《故宫探秘》系列图画书解密帝妃生活。

  故宫成为“网红”,他们也有份:即使遭遇雨季水淹故宫成海的尴尬,故宫青年们找出故纸堆中的名画《徐显卿宦迹图》,力证“到故宫看海”久已有之,化尴尬为与古人同甘共苦的幽默一场。

  他们还研发“笔走丹青”文创系列,比如将冰裂纹的宫殿窗棱工艺品赠予学子,代表“寒窗苦读”,用古物妙解现代人的精神求索。

  “全球范围内,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多元的,故宫经验在于拥抱当下时代的多样性。”果美侠说,故宫年轻态得益于中国青年善于探究发现,与传统对话,与当代沟通。

  西班牙资深博物馆及文化活动策划人哈维尔对中国博物馆数量的激增叹为观止,“新建的博物馆为文化创意领域的年轻人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他说,中国人均博物馆享有数量仍然偏低,应与文化旅游业相结合,打造国家品牌,提高居民福利。

  国际博物馆协会印度国家委员会主席、印度加尔各答创意中心副主任瑞娜·德万也认为,应为传统文化注入创新意识。

  瑞娜·德万团队尤其看重“老技艺创新”,他们利用博物馆资源将印度当地每一个节庆推向世界;新编传统印度舞蹈,用多重投影方式,让年轻人体验、了解传统技艺和文化。

  她甚至为6个月至18个月大的婴儿打造一个充满当地文化元素的“白日梦”。“当婴儿们看到、触摸这些传统元素的编织物纸张,他们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就开始了。”瑞娜·德万说。

  在博物馆与社区对话的重要性方面,智利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教育博物馆机构发展部经理玛丽亚·费尔南达·马丁内兹·方舟玛以“智利米兔故事”为例,指出“博物馆不再只是保存珍贵藏品并讲述城市历史与传统的地方,应敞开大门,融入我们的社区。”

  福建省厦门市博物馆的宋叶对此深表认同。2017年7月,“鼓浪屿:国际历史社区”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宋叶用“鼓浪屿故事”来说明,鼓浪屿应切换到公众参与为核心的模式,才能保证后续良好保护和活化。(完)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标签: 故宫博物馆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