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地区港口遗址考古首次发现中国外销瓷

2018年12月24日 10:02 中国新闻网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此次中沙联合考古队发掘采集了较多的文物标本,包括青铜砝码、波斯釉陶、阿拉伯陶器与釉陶、玻璃器、黑曜石器等,为解读塞林港遗址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沙特塞林港遗址出土的中国明清时期瓷器残片 姜波供图 沙特塞林港遗址出土的中国明清时期瓷器残片 姜波供图

  “沙特塞林港遗址出土的中国瓷器残片,包括宋元时期的莲瓣纹青白瓷与青瓷,以及明清时期的青花瓷等,这是红海地区港口遗址考古中首次发现中国外销瓷。”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水下考古所所长姜波在“中外合作考古项目工作会”上透露。

  国家文物局12月20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中外合作考古项目工作会”,洪都拉斯科潘遗址考古、埃及孟图神庙遗址考古、沙特塞林港遗址考古、乌兹别克斯坦明铁佩遗址发掘、柬埔寨吴哥窟古迹考古等30个项目在此期间依次汇报。

  姜波介绍,整个塞林港遗址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分南北两区,南侧为建筑区,北部为墓葬区。考古队在建筑遗址区发现四处建筑台地,并清理出保存尚好、用珊瑚石垒砌的建筑墙体等遗迹。遗址北部发现两处规模庞大的墓地,排列密集,规划有序。结合航拍影像分析,两处墓地的墓葬总数预计在1000座以上。

  此次中沙联合考古队发掘采集了较多的文物标本,包括青铜砝码、波斯釉陶、阿拉伯陶器与釉陶、玻璃器、黑曜石器等,为解读塞林港遗址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考古队拓印、释读的两方碑文,纪年分别为公元990年(伊斯兰历379年)和公元1029年(伊斯兰历419年),结合遗址出土的中国外销瓷残片、伊斯兰釉陶等,可推断塞林港遗址的繁盛时期大致在公元9-13世纪,此后还曾延续使用相当长一段时间。

  其中,遗址出土的中国瓷器残片,包括宋元时期的莲瓣纹青白瓷与青瓷,以及明清时期的青花瓷等,这是红海地区港口遗址考古中首次发现中国外销瓷,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学术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考古实物资料。

  他透露,按照《中国-沙特塞林港考古合作协议书》,这一考古项目执行期限为五年,此后将进行红海的水下考古。

  埃及孟图神庙留在原位的石块,部分墙体仍保留有较完整的浮雕画面 王巍供图

  对于备受关注的埃及孟图神庙遗址考古项目,中国社科院外国考古研究中心主任王巍介绍,孟图神庙的考古发掘原由法国东方考古研究所负责,止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已有四十年未开展工作。目前,除神庙主体部分和围墙外部的东南区域已完成发掘之外,神庙内部及其周边的大部分区域尚未进行系统地发掘,有待使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因此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这一项目在今年11月底刚刚开工,他表示2019年度工作目标是,计划发掘面积为500平方米,在发掘期间及时通过文字、绘图、照片、三维建模等形式记录发掘过程及结果。在之前工作的空白区域开展符合现代田野发掘标准的考古工作。同时选择一处小型神殿遗址以及带有精美浮雕的石块,对其进行三维建模的工作,以便记录存档和虚拟复原。

  据初步统计,“十三五”期间中国近30家各类机构开展中外合作考古项目40项,涉及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的24个国家和地区,与30余家国外科研机构、博物馆、大学、基金会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其中,赴国外开展的合作考古项目32项,外国考古机构在中国境内开展合作考古项目8项。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