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屡次被修坏 国家文物局:不能都修成八达岭

2019年01月25日 10:14 新京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原标题:长城屡次被“修坏” 国家文物局提醒:不能都修成八达岭

  1月24日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近日印发的《长城保护总体规划》有关情况,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针对部分地区出现的对长城的不当修复表示,要尽可能按原状保护,不能都按照八达岭长城的样子来修。

  宋新潮表示,很多地方单位对长城的完整性、真实性的理解存在偏差, 只是将其视为一种资源去利用,把长城固化为八达岭长城的样子,在修的时候就按照八达岭长城的样子来修。

  同时,在制度上,很多地方将长城保护按照建设工程进行管理。“再好的设计方案,简单套用建设工程招投标等方式,就会出现大家所看到的问题。”宋新潮说,在修缮过程中,地方监管也存在不到位的问题。

  近年来,媒体陆续报道了辽宁锥子山长城,山西明长城“月亮门”等修复问题。2016年,辽宁锥子山长城遭质疑称“长城被抹平”,联合调查组调查发现,长城墙体顶面使用了“三合土铺平夯实”措施,对锥子山长城自然、古朴的历史面貌造成了严重影响,后进行整改。同年,山西山阴县明长城“月亮门”坍塌后,当地启动修复,也被质疑未能恢复古朴的原貌。

  此次出台的《长城保护总体规划》,提出了保护长城的要求,主要突出三个重点。首先坚持价值优先,既包括长城的总体价值,也包括每一段、每一点的具体价值及其载体。其次是预防为主,尽可能按原状保护,而不是过多干预。此外,要因地制宜,对于砖石长城、土长城等不同形态和保护状况的长城,要分类保护。

  长城修复是否需要统一的标准?宋新潮认为,长城是“非标”的遗址,简单按一个统一标准修复,反而容易“修坏”。国家文物局制定了一系列长城保护指导性意见,推广的是长城保护理念和基本原则。国家文物局还将推动加大培训力度,解决大量施工人员缺少文物修复知识和技能的问题。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