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下神坛的艺术,依旧美得惊人!

2019年03月04日 16:30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来源:宝库 微信号:baokuchina

  王尔德说,一切艺术都是相当无用的。

  现代艺术家们也相信,艺术只是自我表达。

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波洛克的自我表达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波洛克的自我表达

  我当然没胆子说这个观点是错的,但至少它不完全正确,因为他们可能忽略了艺术一个很重要的分支——工艺美术。

  日本民艺大师柳宗悦说,用,是超越一切的工艺本质。在工艺中只有用才会产生美,当用远离时,美也会从中被分离出来,工艺丢弃了用,也就丢弃了美。

柳宗悦主张的恰恰是工艺美术的“实用之美”。柳宗悦主张的恰恰是工艺美术的“实用之美”。

  说到底,工艺美术的作品,不单单是一件艺术品,它首先是一件器物,要承担器物的功能性。

  比如说珠宝是用来佩戴的,铜炉是用来烧香、熏香的,瓷器的用途更是多种多样,喝茶、饮酒、吃饭……就算经常单独作为摆件出现的各种瓶瓶罐罐,一开始也是有自己的作用在的,例如插花。

  没错,以上都是花器

  让这些器物成为艺术品,是中国人生活美学发展了几千年的结果:我们的祖先想让自己生活中随手用到的器物更美观一点、更精致一点,用来愉悦身心甚至是标榜身份。

  于是,很多传统工艺诞生了,比如织锦、刺绣;另一些传统工艺越来越精细、繁杂了,比如髹漆、制瓷。

隋代瓷器VS清代瓷器隋代瓷器VS清代瓷器
西汉漆器VS元代漆器西汉漆器VS元代漆器

  从历史的脉络看,中国的器物和手工艺的追求是逐渐从“用”向“美”偏移的,甚至最终打破了二者的平衡,不计代价、不计成本的去追求精致、华美。

  这其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当然是有钱有权又有闲的皇室贵族。可以说,是全国(有时候甚至是全世界)的贵族,养活了中国众多的传统工艺。

  乾隆一个人养活的工艺👇

粉彩描金云蝠转心瓶 清乾隆 故宫博物院藏粉彩描金云蝠转心瓶 清乾隆 故宫博物院藏

  转心瓶:通过子母榫铆结构把内外瓶结合在一起,且内瓶可以转动。

透过镂空处可以看到内瓶透过镂空处可以看到内瓶
掐丝珐琅爵杯 清乾隆  故宫博物院藏掐丝珐琅爵杯 清乾隆  故宫博物院藏
黑漆描金山水纹方胜式盘 清乾隆 故宫博物院藏黑漆描金山水纹方胜式盘 清乾隆 故宫博物院藏

  。。。。。。

  当然,我们不能粗暴的说美的器物就一定会丧失实用性,但这个实用是有很大限制的,它只适用于贵族阶层,是为他们量身定制的。

  这也是为什么,时间来到现代之后,传统工艺会出现传承难的困境,甚至在出台非遗保护政策,全国、全民族呼吁传统文化复兴的情况下,仍然有相当大一部分传统工艺濒临失传。

  因为传统工艺赖以生存的贵族消解了,而普通人的生活中并没有它们的一席之地。并非不觉得美,而是除了美别无他用(也可能是用不起),只能被供奉在博物馆里供人瞻仰。

  买卖是最好的保护,使用是最好的传承。但普通人去购买使用的前提,必须是这些传统工艺和传统工艺品“有用”,而不只是一句“为了传承”。

  经常被人羡慕的日本传统工艺的传承和保护,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柳宗悦的民艺论。所谓民艺是指与一般民众的生活有着深厚交往的工艺品,是为了一般民众的生活和满足众多的需要而制作,以实用为第一目的的器物及其工艺。

  中国传统工艺想要传承下去,也必须要进入更多普通人的生活场景,满足他们的使用需求。

  值得庆幸的是,一些传统手工艺的从业者,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并正在为此努力。

  关注宝库的朋友都知道,我们2019年又有新动作,推出了“与大师同行,让艺术走进生活”项目,目的就是让艺术走进生活,促进工艺美术成果的流通,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复兴、传承和创新。

  这周二(2/26),与大师同行项目正式启动,在启动仪式上我们采访了几位青年艺术家,不出意料的,他们也正在努力地让传统工艺更贴近普通人的生活。

  青年艺术家缪一川,第四代彩石镶嵌传人:

  传统的彩石镶嵌多运用于门板、衣橱柜上,而缪一川则创造性地把它运用到高端首饰盒等日常用品里。

  陈冠丞,中国仿古铜炉制作技艺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铜炉大师陈巧生之子。

  借着古装剧的东风,陈冠丞把手炉、香薰炉打造成备受年轻人喜爱的爆款。

  蔡军,陶瓷艺术家,致力于当代官窑品质青花瓷。

  瓷器是少数一直沿用至今的传统工艺,但古时候的图案不一定能被现代人接受。蔡军通过纹饰的不断调整、变化,让他手中的青花瓷更能适应现代人的审美。

  施君,珐琅艺术家。

  珐琅曾经为皇家宫廷御用,是贵族里的贵族,高级定制中的高级定制。但施君却把它以茶几、装饰画、甚至茶杯的方式,融入家居。

  当普通人的生活中,用的是珐琅茶几、青花瓷茶杯、镶嵌着彩石的首饰盒……

  当传统工艺成为更多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那么无需呼唤传承,它会自然生长。

  正如东方卫视主持人(也是当天启动仪式主持人),“与大师同行”协办方骆新书房的创始人——骆新所说,有时候,我们要相信市场的力量。

  而匠人们要做的,是及时接受市场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创作。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