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蔡镇钰、策展人恩维佐辞世

2019年03月18日 09:38 澎湃新闻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近期,艺术与建筑领域多位重要人士相继辞世。上周,中国知名建筑师,曾设计上海电信大楼与地铁一号线室内外环境的蔡镇钰先生辞世,享年83岁。在欧洲,卡塞尔文献展与威尼斯双年展历史上首位非洲裔策展人奥奎·恩维佐与癌症斗争三年后也走完55年的人生,生前策划的最后一个展览,在他辞世前一周刚刚开幕。2015年3月,奥奎·恩维佐曾接受“澎湃新闻·艺术评论”专访。

  出生于德国的女艺术家奇奇·斯密斯,在其纽约个展“窃窃私语”中,关注了生与死的叙事。在意大利,一幅17世纪佛兰德画家小彼得·勃鲁盖尔的画作险些被盗,结果却是“有惊无险”。

  《澎湃新闻·艺术评论》“一周艺术人物”,报道并评析国内外的艺术话题人物及热点事件。

  中国 | 建筑师蔡镇钰

  83岁知名建筑师去世,曾设计上海电信大楼与地铁一号线室内外环境

蔡镇珏(1936-2019)蔡镇珏(1936-2019)

  据公众号AAAPLUS报道,2019年3月13日,中国知名建筑师蔡镇钰逝世,享年83岁。

  蔡镇珏,1936年生,江苏常熟人。1956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建筑系,1959年获得公费留学,赴莫斯科建筑学院民用建筑系研究公共建筑设计,1963年获建筑学博士学位。1994年被评为全国勘察设计建筑设计大师,曾任上海市规划委员会城市空间环境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资深总建筑师。

上海电信大楼(右)上海电信大楼(右)

  蔡镇珏曾设计上海电信大楼,位于人民广场的西南角,传统的高层通信建筑一般为板式,蔡镇钰却第一个把它设计成点状“筒中筒”结构。其造型构思是我国传统建筑风格与现代建筑风格的有机融合。1989年,上海电信大楼项目荣获上海优秀设计一等奖。

  在对待民居建筑时,蔡镇珏不是从形式出发去研究,而是从地域特点、构成因素、环境特性、人文关怀等诸多内涵中来考虑。他设计的曲阳新村是上海最早公建配套齐全的大型居住区。当时上海没有居住区的概念,自从这个项目起,街坊向小区概念转型,曲阳新村将新式居住区理念引入到设计中来,为建设新型居住区提供典范。

  在蔡镇珏看来,好的建筑师应该爱好广泛。他喜欢普希金的诗,喜欢俄罗斯的建筑、音乐、绘画、戏剧……他对艺术的热爱让他把艺术有机的结合到建筑设计中。在上海地铁一号线设计项目中,蔡镇珏与同济大学美术教研室合作,就各站台名称配合设计各种主题的大型壁画。各站点与站内建筑小品、竖向交通、标识牌以及入口标志等设计相结合,分别呼应站台地面所在区域功能之主题。(整理/钱雪儿)

  慕尼黑 | 策展人奥奎·恩维佐

  卡塞尔文献展&威尼斯双年展首位非洲裔策展人,生前与癌症抗争三年

奥奎·恩维佐(1963-2019) 澎湃新闻记者高剑平摄于2015年奥奎·恩维佐(1963-2019) 澎湃新闻记者高剑平摄于2015年

  据《艺术新闻》报道,卡塞尔文献展、威尼斯双年展历史上首位非洲裔策展人奥奎·恩维佐(Okwui Enwezor)于3月15日因癌症病逝,享年55岁。

  2018年6月,恩维佐因健康原因卸任了慕尼黑艺术之家美术馆馆长职务。去年八月,他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说,自己与癌症斗争了三年,经历了一连串艰难的治疗。

  奥奎·恩维佐,1963年出生于尼日利亚,在美国取得政治学学位。1994年,他创立了一份聚焦非洲艺术的杂志,由此迈入当代艺术领域。1997年,他策展了约翰内斯堡双年展,2006年和2008年分别策展塞维利亚双年展、韩国广州双年展。他提倡由社会变革驱动的概念方法,将双年展描述为“公地”(commons)和“离散公共领域”。

  2002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馆长格兰·D·洛瑞在《纽约时报》撰文评价恩维佐是“一位极为富有智慧和洞见的人,他打开了人们的双眼”。这一年,恩维佐成为第一位非欧洲裔的卡塞尔文献展策展人,组委会称该届文献展是“首次真正的全球化、后殖民时期的卡塞尔展览”。

  2015年3月,奥奎·恩维佐曾接受“澎湃新闻·艺术评论”专访,他说:“当代艺术最基本的实质就是打破国与国之间的藩篱和界限。跨越国界性和跨越国民性,使我们可以看到当代艺术作品中展现出的种种的分门别类的现象,这也是我个人欣赏和感兴趣的热点所在。”

  恩维佐对于诗歌有着长期兴趣,除了策展,他还撰写了几本关于当代非洲艺术的书籍,并曾在美国多所大学担任教职。

  2011-2018年,恩维佐出任慕尼黑艺术之家美术馆馆长,执掌后期,由于庞大展览计划导致的财务亏空引起了争议。他策划的最后一个展览刚刚于3月8日开幕,是加纳艺术家El Anatsui的个人回顾展。(文/畹町)

  纽约 | 艺术家奇奇·斯密斯

  个展“窃窃私语”,关注生与死的叙事

奇奇·斯密斯奇奇·斯密斯

  近日,据artnet报道,艺术家奇奇·斯密斯(Kiki Smith)正在纽约佩斯画廊举办个展“窃窃私语”(Murmur),与此同时,她的欧洲首个大型回顾展“游行”(Procession)正在位于芬兰坦佩雷的Sara Hildén美术馆举办。斯密斯在过去近40年的艺术实践里,横跨雕塑、绘画、挂毯、版画、印刷等艺术形式。青铜、玻璃、瓷器、纸张、乳胶、羽毛、蜂蜡等多种材质为她所用,在她的手中成为了一件件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品。

“窃窃私语”个展现场“窃窃私语”个展现场

  奇奇·斯密斯1954年出生于德国纽伦堡,还在婴孩时代的她就随双亲回到美国新泽西。她的父亲是美国建筑师、极简主义雕塑家托尼·斯密斯(Tony Smith),母亲是美国演员、歌剧演唱家简·劳伦斯(Jane Lawrence),从小家里的座上宾就不乏诸如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田纳西·威廉斯(Tennessee Williams)、巴尼特·纽曼(Barnett Newman)等名人。幼时她就和父亲一起为他的雕塑做纸模。

  奇奇·斯密斯的父亲对于死亡非常感兴趣,这对于她自己的职业生涯也有很大影响,相较于父亲那些精细的抽象形式,她被叙事的形式所吸引,并且为自己的作品创造了一个个复杂的故事。“我觉得我应该创造一艘新的‘诺亚方舟’,但是那上面将都是动物尸体。”她说道,生和死都是她艺术实践的重要主题,它们是斯密斯对于人类关系的比喻,以及对于神话或圣经故事的表达。(文/钱雪儿)

  意大利 | 佛兰德画家小彼得·勃鲁盖尔

  17世纪原作险些被盗,另幅同名画作藏于费城艺术博物馆

小彼得·勃鲁盖尔小彼得·勃鲁盖尔

  《耶稣受难图》(The Crucifixion),小彼得·勃鲁盖尔,原作藏于意大利北部某教堂。

  据《纽约时报》消息,上周三,一伙盗贼窃走了意大利北部一座教堂里佛兰德画家小彼得·勃鲁盖尔(1564 - 1637/1638)的画《耶稣受难图》(Crucifixion)。窃贼趁神父不在,迅速实施了盗窃,用锤子击碎了17世纪画作的保护罩,然后跳进预先准备的汽车,呼啸出城。超速的车辆引起了一个当地居民的注意,他发现教堂的大门敞开,与往常不同,于是报了警。

  这伙盗贼并不知道,他们偷走的是一幅复制品,原作在几周前刚刚被替换。意大利警方透露,他们此前得到密报,有盗贼觊觎勃鲁盖尔的画。

  失窃教堂的神父说,“窃贼一定对我的习惯有过研究”,所以知道何时动手。午餐时间,他常常会去教区内不便出门的信徒家里聊上几句。

  目前,意大利警局官方不愿就此过多评论,称调查还在进行。

  《耶稣受难图》(The Crucifixion),小彼得·勃鲁盖尔,约1617,现藏于费城艺术博物馆。

  这件险遭盗窃的《耶稣受难》与小勃鲁盖尔另一幅同名画作画面相似,后者收藏于费城艺术博物馆。(文/畹町)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