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现明清时期牛腿炮 重将近100公斤

2019年06月04日 09:52 北京青年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原标题:黄楼院长城现明清时期“牛腿炮” 重将近100公斤

火炮炮口直径12厘米、内口径7厘米火炮炮口直径12厘米、内口径7厘米

  “1米多长的炮筒,重将近200斤……”近日,在昌平区黄楼院长城附近,南口抗战纪念馆馆长杨国庆先生发现一门明清时期的火炮,别称牛腿炮。杨国庆希望,能将这门铁炮移交给昌平区文物管理所,丰富长城文化带的实物遗存。

  学者在长城附近踏勘

  发现疑似明代火炮

  黄楼院长城,位于北京市昌平区,距离天安门直线距离约50公里。从2005年至今,杨国庆80多次登上黄楼院长城附近的山脊,寻找战争留下的遗骸。1937年8月,中国军队曾在黄楼院顽强阻击侵华日军,这里因此成为南口战役中双方伤亡都比较惨重的战区之一。杨国庆近日在黄楼院段长城附近的山林里踏查,发现一件金属物边沿微微露出地面,怀疑这里可能有战争遗存,于是进行了简单的清理,一门火炮慢慢浮现出来。

  这门火炮体形瘦长,周身被锈蚀覆盖,初步判断为铸铁一体铸造,但并未发现铸痕,其质地坚硬敦厚,重将近100公斤,两名男子勉强能将其抬动。经测量,铁炮总长105.5厘米,炮口直径12厘米、内口径7厘米,圆筒形前炮管长57厘米,向下逐渐展宽、后又收窄“形似竹节”,底座直径19厘米。

  在炮筒外,杨国庆并未找到铭文,以及点火的火门,但在炮筒平底发现了一枚阴刻的“中”字。

  杨国庆判断,黄楼院长城建造于明代,这门火炮过去很可能架在长城上,用以防御关外游牧部落入侵,但随着长城的军事用途逐渐削弱,火炮也随之废弃。发现火炮的地点,位于关内方向一侧,距离长城城墙3-5米远。

  杨国庆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他希望能将铁炮移交给当地文物部门。但下山的羊肠小路崎岖陡险,铁炮又比较笨重,56岁的老杨将铁炮临时埋藏在人迹罕至的山林里,待有合适时机配合文物部门接收。北青报记者已致电昌平区文物管理所,将此事告知相关工作人员。

在黄楼院长城附近的密林中,杨国庆先生发现的火炮在黄楼院长城附近的密林中,杨国庆先生发现的火炮

  该火炮出自明清时期

  别名“牛腿炮”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张建博士,著有《火器与清朝内陆亚洲边疆之形成》等论文。通过图片,张建博士判断,黄楼院长城发现的这门火炮,在明清时期称为“涌珠炮”、“威远炮”或“牛腿炮”,具备早期火炮的特征。这类火炮在明代比较常见,并沿用至清代,但在炮管上并未发现铭文,因此其准确的制造年份还有待考证。

  张建博士观察认为,这门炮的造型朴拙,存在一定程度的锈蚀,药室上的火门可能已被锈死。在实际造作中,士兵先向炮膛内填充粉末状的火药,并用木制工具将火药压实,再从炮口塞进铁或铅质炮弹,随后通过火门点火发射。而就火炮底部的“中”字,张建博士判断,中字存在两种可能,一是制造机构赋予铁炮的编号,二是其配属单位的代号。

铁炮底部阴刻“中”字,疑似制炮机构或配属机构代号铁炮底部阴刻“中”字,疑似制炮机构或配属机构代号

  火炮系明代重武器

  昌平区多有遗存

  刘旭教授(已故)所著《中国古代火药火器史》记载,自公元14世纪中期明王朝建立,北方长期受到游牧部落的骚扰,明代的火药、火器迅速发展起来,出现了我国火药火器史上的鼎盛时期。清入主中原后,统治者为巩固政权,发动了一系列讨伐战争,皆依赖火器,火器得以继续发展。

  但在嘉庆朝以后,清王朝政治日益腐败,经济逐步衰退,火器制造业也随之衰落。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古代火器便被近现代枪炮取代,退出了战争历史舞台。《图文长城》作者李少文先生向北青报记者介绍说,火炮荒废后,很多被民众抬走回炉。除一些开放景区,如今在其它长城已很难见到铁炮的身影。

  文并摄/本报记者 崔毅飞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标签: 文物长城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