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国际艺术评论奖揭晓 Nadim Samman斩获大奖

2019年11月16日 13:38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颁奖典礼现场颁奖典礼现场

  2019年11月8日,第六届国际艺术评论奖(IAAC)颁奖典礼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举行。来自英国、目前常驻柏林的Nadim Samman凭文章《 Oh You Pretty Things》斩获大奖,获得80000元人民币(含税)及一次上海或伦敦的短期驻留。来自英国的策展人、写作者Tom Trevor以及来自中国的艺术家、写作者蒲英玮和艺术写作者、译者李素超分获二等奖,奖金30000元人民币(含税)。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国际艺术评论奖组委会联合主席 甘智漪致辞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国际艺术评论奖组委会联合主席 甘智漪致辞

  举办六届以来,国际艺术评论奖共收到来自全球69个国家及地区的1359篇有效稿件,共评出20位获奖者及87位入围者,包括了策展人、艺术家、作家、自由撰稿人、教师、学生、艺术从业及爱好者等不同领域和不同身份的投稿者。

对谈:艺术批评教育的角色定位 右起:Chantal Faust 、邵亦杨、凌敏对谈:艺术批评教育的角色定位 右起:Chantal Faust 、邵亦杨、凌敏

  今年的统计数据显示,IAAC6共收到中、英文稿件251篇。其中,英文地区投稿数量有大幅度增长,共收到有效投稿125篇,投稿量较去年增长95%,英国、美国、德国、加拿大和土耳其位居英文投稿量前列。中文投稿共126篇,较去年投稿量增长34%,稿件来源涵盖中国21个省市及地区。其中,北京、上海和浙江占据前三甲。而在所有中文投稿所评展览中,境外展览占到了31%,大陆地区中上海的展览为32%,北京以24%紧随其后。

初轮评审成员 艺术评论家、策划人费大为 宣读中文入围名单初轮评审成员 艺术评论家、策划人费大为 宣读中文入围名单
IAAC 6 评委、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兼教授及博士生导师 邵亦杨 宣读英文入围名单IAAC 6 评委、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兼教授及博士生导师 邵亦杨 宣读英文入围名单

  第六届国际艺术评论奖投稿稿件来自全球38个国家,覆盖了五大洲,国家数较去年增长了75%。六年来,国际艺术评论奖逐渐扩大其国际影响力,今年又有来自挪威、马耳他、喀麦隆、伊拉克、越南、新西兰等六国的作者新加入到国际艺术评论奖中。

静安区文化和旅游局调研员 张众 为入围者 黄格勉、蒋苇颁奖并合影静安区文化和旅游局调研员 张众 为入围者 黄格勉、蒋苇颁奖并合影
中文入围者 蒋苇发表感言中文入围者 蒋苇发表感言
中文入围者 黄格勉 发表感言中文入围者 黄格勉 发表感言

  本届国际艺术评论奖由五位评委组成国际评审团,包括策展人、文化活动策划人及作家朱丽安娜·恩伯格(澳洲);艺术家、写作者、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研究导师尚塔尔·弗斯特(英国);中央美术学院(CAFA)人文学院副院长兼教授及博士生导师邵亦杨(中国);艺术评论者、编辑、策展人、英国诺威奇非营利艺术家空间LOWER.GREEN联合主管乔纳森 P。 沃茨(英国);亚洲艺术文献库(AAA)资深研究员翁子健(中国香港)。

国际艺术评论奖组委会主席 Henry MeyricHughes宣布获奖者国际艺术评论奖组委会主席 Henry MeyricHughes宣布获奖者

  经过两天紧张而充分的讨论后,评委会最终一致决定了四位获奖者:

  一等奖获奖者(英文投稿):

  纳迪姆·萨曼(Nadim Samman),获奖文章《Oh You Pretty Things》,所评展览为Zeller van Almsick(维也纳)的“JONNY NIESCHE: Throb”(2018年12月12日-2019年1月26)。

  纳迪姆·萨曼现居柏林,策展人兼艺术史学家。他曾于伦敦大学学院(UCL)修读哲学,并在伦敦大学科托德艺术学院获得博士学位。他先后与人联合策划了2012年第四届马拉喀什双年展(与陈楷逊(Carson Chan)合作)、2015年威尼斯南极馆及2017年首届南极双年展。

  二等奖获得者(英文投稿):

  汤姆·特雷弗( Tom Trevor),获奖文章《Cook’s New Clothes, Cook’s New Clothes》,所评展览为Plymouth(英国)的“Royal William Yard”(2018年9月28日-10月21日)。

  汤姆·特雷弗现居英国,策展人兼作家。他是“大西洋计划”的艺术总监,该项目是在英格兰西南部举办的一场全新的国际当代艺术盛事。亦撰写和出版了超过40部著作及刊物。

  二等奖获得者(中文投稿):

  蒲英玮,获奖文章《帝国遗产——论<踱步:七十年的走过>与其缄默》,所评展览为龙美术馆(西岸馆)的“踱步:七十年的走过”(2019年6月21日-9月8日)。

  蒲英玮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和里昂。2013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18年毕业于里昂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并获得评委会最高嘉奖。蒲英玮的工作以对现实境况的私人体察为路径所展开,他认为个体的经验与记忆是世界存在的诚恳证词。

  二等奖获得者(中文投稿):

  李素超,获奖文章《召唤光州之魂——作为艺术场域的光州前军事医院》,所评展览为光州前军事医院的“想象的边界-光州双年展委任作品项目”(2018年9月7日-11月11日)。

  李素超,毕业于格拉斯哥大学伦敦佳士得学院,获艺术史硕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上海,是一名艺术写作者、编辑、译者,她的写作涵括广泛的与当代艺术相关的议题,尤其感兴趣于对艺术与社会政治、与集体和个体经验的关系的探索。

  本届评审团成员朱丽安娜·恩伯格(Juliana Engberg)表示:“从今年的稿件中我们可以看到,全球范围内的当代艺术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众多有影响力的艺术机构十分活跃,并通过展览不断加强对于思想、身份、文化内涵和美学的探讨。而作者们在针对展览的写作中,乐于在字里行间注入其主体性,以此与各种艺术理论抗衡,并展现出自己的写作实践与思考过程,引领读者走上发现艺术和重估艺术的道路。”

Henry Meyric Hughe为二等奖获得者 蒲英玮、李素超颁奖并合影Henry Meyric Hughe为二等奖获得者 蒲英玮、李素超颁奖并合影
二等奖获得者 李素超 发表获奖感言二等奖获得者 李素超 发表获奖感言
二等奖获得者 蒲英玮 发表获奖感言二等奖获得者 蒲英玮 发表获奖感言

  除了4位获奖者之外,另有16篇中、英文投稿入围本届国际艺术评论奖。所有20篇获奖及入围稿件将会以原文和译文双语形式集结成书,于2020年春出版。

IAAC6投稿及获奖文章点评 右起:邵亦杨、Chantal Faust、Henry Meyric Hughes、费大为、翁子健IAAC6投稿及获奖文章点评 右起:邵亦杨、Chantal Faust、Henry Meyric Hughes、费大为、翁子健

  第六届国际艺术评论奖由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英国皇家美术学院(RCA)共同主办,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民生艺术基金会首席赞助。

现场嘉宾与获奖及入围者合影现场嘉宾与获奖及入围者合影

  获奖者介绍

  纳迪姆·萨曼(Nadim Samman) 一等奖获得者

  纳迪姆·萨曼现居柏林,策展人兼艺术史学家。他曾于伦敦大学学院(UCL)修读哲学,并在伦敦大学科托德艺术学院获得博士学位。他先后与人联合策划了2012年第四届马拉喀什双年展(与陈楷逊(Carson Chan)合作)、2015年威尼斯南极馆及2017年首届南极双年展。此外,他亦成功策办了一系列重要的艺术项目,包括2016年第五届莫斯科国际青年艺术双年展、“利玛宝藏:一个被掩埋的展览”(设在遥远的太平洋岛屿科科斯群岛上的一场独特的特定场域艺术展)及维也纳蒂森-波内米萨艺术当代艺术馆举办的“稀土”艺术展。

  获奖文章:《Oh You Pretty Things》

  所评展览:JONNY NIESCHE: Throb

  蒲英玮 二等奖获得者

  蒲英玮,1989年出生,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和里昂。2013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18年毕业于里昂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并获得评委会最高嘉奖。蒲英玮的工作以对现实境况的私人体察为路径所展开,他认为个体的经验与记忆是世界存在的诚恳证词。通过展览、写作、出版、讲演等不同形式的实践,艺术家进行着对政治历史文本的个人化重访与戏仿,并将这些跨越了种族、国家、语言、殖民等宏大命题的叙述悉数降落在其非虚构的个人史写作上。同时,蒲英玮把自身所切身经历的中西方游牧与全球化浪潮视为一种当代性流亡,其作品也试图描述中国本土境况在与其他文化语境的相遇中互为参照并且相互阐明的关系。2016年,当“后真相”成为年度词语后蒲英玮开始虚构写作,并认为母语写作与翻译工作是处于 “他者”位置的身份构建与语境生产行为。而这种生产则朝向着一种脱离了既定意识形态窠臼的,一种可能的新身份的到来。

  获奖文章:帝国遗产——论《踱步:七十年的走过》与其缄默

  所评展览:踱步:七十年的走过

  李素超 二等奖获得者

  李素超,毕业于格拉斯哥大学伦敦佳士得学院,获艺术史硕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上海,是一名艺术写作者、编辑、译者,其文章发表于《艺术界Leap》、《典藏》、Artforum中文网、Arthub Asia、艺术中国等艺术媒体平台,同时为艺术刊物、机构及活动担任翻译。她的写作涵括广泛的与当代艺术相关的议题,尤其感兴趣于对艺术与社会政治、与集体和个体经验的关系的探索。

  获奖文章:《召唤光州之魂——作为艺术场域的光州前军事医院》

  所评展览:想象的边界-光州双年展委任作品项目

  汤姆·特雷弗 (Tom Trevor)二等奖获得者

  汤姆·特雷弗,现居英国的策展人兼作家。他是“大西洋计划”的艺术总监,该项目是在英格兰西南部举办的一场全新的国际当代艺术盛事,首届艺术节于2018年秋在普利茅斯举行,集中展出了来自12个国家的20名艺术家的特定场域装置艺术品,其中包括享誉世界的黑特·史德耶尔(Hito Steyerl)、池田亮司(Ryoji Ikeda)及丹麦艺术团体SUPERFLEX。他曾先后担任英国布里斯托尔阿尔诺芬尼艺术馆总监(2005年至2013年)、印度德维艺术基金会客席策展人(2013年至2014年)、首届丹麦奥尔胡斯ARoS三年展策展顾问(2014年至2015年)、第四届大阪堂岛河双年展艺术总监(2014年至2015年)及伦敦白教堂美术馆客席策展人(2015年至2016年)。

  作为一名关注青年艺术家的策展人,特雷弗策划了为数众多的新人展及英国首展,向观众介绍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新血,包括玛利亚·特丽莎·阿尔弗(Maria Thereza Alves)、科西玛·梵·博宁(Cosima von Bonin)、马蒂·布豪恩(Matti Braun)、塔尼亚·布鲁格林(Tania Bruguera)、梅斯查·伽巴(Meschac Gaba)、尼尔巴·古尔斯(Nilbar Gures)、希尔帕·库普塔(Shilpa Gupta)、刘窗(Liu Chuang)、多瑞斯·萨尔克多(Doris Salcedo)、丘耶勒·图林克斯(Joelle Tuerlinckx)、洛伊丝·温伯格(Lois Weinberger)及梁慧圭(Haegue Yang)。

  此外,他亦撰写和出版了超过40部著作及刊物。他的近作包括为2018年度布鲁日建筑与艺术三年展展册文案、为《现代非洲》纪念2017年在南非开普敦新落成的蔡茨当代艺术博物馆所撰写的文章“液体城市”,以及同年为第十四届卡塞尔文献展所撰写的“白日书”。

  获奖文章:《Cook’s New Clothes, Cook’s New Clothes》

  所评展览:Royal William Yard

  入围名单

  中文入围名单Chinese Language Entries, IAAC 6(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黄格勉

  入围文章:《“波动偶像”——W·J·T 米切尔的图像爱欲》

  所评展览:媒介理论领域的图像及元图像

  林诚翔

  入围文章:《前卫的困境及其展示——“挑战的灵魂:伊夫·克莱因、李禹焕、丁乙”观展札记》

  所评展览:挑战的灵魂:伊夫·克莱因、李禹焕、丁乙

  李卓薇

  入围文章:《后人类纪:技术是否操纵了人类的行为方式和思维逻辑? 》

  所评展览:道格·阿提肯

  蒋苇

  入围文章:《观念的感性——弗朗西斯·埃利斯的诗意政治》

  所评展览:弗朗西斯·埃利斯个展“消耗”

  施越

  入围文章:《“最不中国”的中国馆》

  所评展览: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Re-睿”

  陶文婷

  入围文章:《从郑国谷作品看中国艺术策展的刻板印象》

  所评展览:郑国谷:幻化、郑国谷:相片作品1993-2006。“连按快门都是多余的”

  于念平

  入围文章:《从亚陶出发到‘女性作为主角’,南西・斯佩罗的“纸镜”》

  所评展览:Nancy Spero, Paper Mirror

  杨旖旎

  入围文章:《某种结构》

  所评展览:谢素梅:安栖

  英文入围名单 English Language Entries, IAAC 6(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Andrew O’Neil Hibbard

  入围文章:《Untitled, 1989/2019》

  所评展览:Untitled, 1989/2019

  Evelyn Char

  入围文章:《Heterochronicity as écriture féminine: Problematising the Historical Traumas of Taiwan and Indonesia》

  所评展览:Letter - Callus - Post-War

  Godfre Leung

  入围文章:《A Matter of Perpsective: Jinny Yu at Galerie Art Mûr》

  所评展览:Jinny Yu: why does its lock fit my key?

  JJ Charlesworth

  入围文章:《Hiding In Plain Sight》

  所评展览:Francis Bacon: Coupling

  Lizzie Homersham

  入围文章:《Before Projection: Video Sculpture 1974–1995》

  所评展览:Before Projection: Video Sculpture 1974–1995

  Louis Shankar

  入围文章:《Trans/position》

  所评展览:Kiss My Genders

  Patrick Reed

  入围文章:《Navigating the Ruby Con: Force Majeure and Sterling Ruby’sDamnation》

  所评展览:Damnation

  Rahel Aima

  入围文章:《Firing Blanks: Hito Steyerl and the Voiding of Research Art》

  所评展览:Hito Steyerl: Drill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