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点茶登陆纽约时代广场

2020年05月29日 12:17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今年5月2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首个“国际茶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国际茶日”系列活动致信表示热烈祝贺。

  习近平指出,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联合国设立“国际茶日”,体现了国际社会对茶叶价值的认可与重视,对振兴茶产业、弘扬茶文化很有意义。作为茶叶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愿同各方一道,推动全球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深化茶文化交融互鉴,让更多的人知茶、爱茶,共品茶香茶韵,共享美好生活。

  五月下旬,一幅与众不同的茶人影像出现在纽约市著名的时代广场大屏幕上,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进行着国际间的茶文化交流。

  说到与众不同,是因为画中使用的茶具,并非寻常所见。行茶方法也很特殊,用一件竹制茶器在黑色茶盏中击打,泛起白色的茶汤。

  画面中的茶人身着中式服装,天青色的背景中,一只仙鹤在飞舞,让我们想到了宋徽宗的著名画作《瑞鹤图》。

  画面左侧的汉字告诉我们,这是“宋代点茶”,一种有着千年传承的茶道。

  这位宣传、推广宋代点茶的茶人名叫张志刚,他告诉我们:“宋代点茶是中华茶道的巅峰。”

  民国的大师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茶文化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宋代政治开明、经济繁荣,上至皇帝、士大夫,下到市井百姓,无不痴迷于点茶。

  宋徽宗可以说是千古第一文艺皇帝,他在自己的艺术造诣之上,创造了七汤点茶法,并亲自撰写《大观茶论》,这是世界上唯一一部皇帝创作的茶书。宋徽宗还曾梦到雨后天空的颜色,写下“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的诗句,让工匠由此烧制出汝瓷。

  《文会图》 宋徽宗 赵佶

  《茶经》说“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饮茶也成为了宋代士大夫洁身自好、以示清高的追求。蔡襄、丁谓等相当于现在省长的地方最高级别官员,都亲自参与到督造贡茶的工作中,将茶叶制作工艺推向极致。

  欧阳修、苏轼、陆游、杨万里等许多著名文人,则创造了大量的以点茶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同期还有诸多名家的茶书、精品茶画流传于世,对点茶的全面流行起到了极大的推波助澜。

  在宋代佛教寺院中,茶礼也被明确写入禅苑清规中。浙江余杭的径山禅寺,在南宋时为“五山十刹之首”,其著名的“径山茶宴”,经过来宋求学的日僧传入日本,成为了日本茶道之源。 

  点茶还广泛流传到辽国、金国、西夏、高丽等国中,成为贵族生活的重要内容。

  点茶对后世的茶法也影响深远。点茶使用的执壶,可以说是当代所有茶壶的原型。而近些年大火的建盏,当初也是“因点茶而兴”。

  近年来宋代背景的电视剧热播,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宋代点茶开始展露,并引发了一轮热潮。刚结束的影视剧《清平乐》,剧中宋仁宗与皇后的斗茶,也着实吸引了不少国人的眼球。

  目前,全国各地也多有和宋代点茶相关的活动举办,宋代点茶呈现出复兴之势。

  点茶器具

  据张志刚介绍,点茶起源于晚唐、五代时期,而兴盛于两宋,有着一整套的流程,包括备水、磨茶、罗茶、调膏、点茶、分茶等多个步骤。主要的茶具有执壶、茶盏、盏托、茶筅、茶合、茶匙等。

  石磨手工研磨

  磨制好的末茶

  点茶时,先将磨成粉末状的末茶置入茶盏中,再倒入热水,然后使用茶筅击拂,直到茶、水交融,茶汤表面出现美丽的白色汤花后即可饮用。

  击拂茶汤

  茶汤的白色沫浡

  宋人也经常举行斗茶,比较击打出来的汤花颜色和厚度,以色白且沫浡丰厚者为胜。

  也有人在击打好的沫浡之上作画,被称为茶百戏、水丹青、汤画。

  茶百戏-《孤山》

  至简至纯的宋代美学,在高级知识分子的参与下,被贯穿到制茶、茶器、点茶、分茶,乃至空间呈现、文学创作、艺术审美等多个环节中,宋代点茶因而登峰造极。

  中华再逢盛世,而点茶法竟已不著于世数百年,幸有文献、画作、文物等传承,再经当世的学者、工匠、茶人等共同研究、实践,宋代点茶已经渐渐还原出雏形。

  据张志刚介绍,宋代点茶需要使用到一种专供皇家的“龙团凤饼”,制作起来十分耗费人力、物力,民间有俗语:“皇帝一盏茶,百姓三年粮”。目前,这种团饼茶已经过不懈努力,初步还原复刻出来。

  另外,点茶时使用的执壶、茶盏、盏托、茶筅、茶罐、茶磨、茶罗等茶具,也多已恢复。而皇家七汤点茶法、寺院茶礼等点茶仪轨,也得到了基础的呈现。他们还特意建立了名为“薰风自南来”的公益微信公众号,旨在向广大爱好者传播宋代点茶文化。

  更多的茶人们正在一起努力探索,找到符合当代生活方式的新宋式点茶法,力图将这一古老的中华茶文化全面传承复原、落地生根,发扬光大,并与世界人民交融互鉴,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宋代点茶之美,共享高雅生活。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标签: 点茶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