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约1600年天梯山石窟大佛的脚“康复”了

2021年09月03日 19:44 新华社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经过一年多的保护修复,位于甘肃省武威市的天梯山石窟第13窟大佛足部抢救性保护工程日前完工,大佛足部获得“康复治疗”。

  武威市天梯山石窟保护研究所所长刘智介绍,由于大佛建在强度不高的红砂岩上,加之地处黄羊河水库旁,地面及两侧岩体裂隙渗水严重,导致大佛足部、衣褶底部、两侧天王足部及天王脚下赑屃(音bìxì,塑像天王脚踩部分)泥层酥碱脱落,部分岩体发生风化破损及坍塌,影响了大佛的整体性和稳固性,急需进行抢救性保护修复。

  2020年5月,敦煌研究院正式启动实施天梯山石窟第13窟大佛足部与局部危岩体抢救性保护修复工程。

  “大佛足部渗水严重,治理不好会影响修复的整体工作。”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现场负责人乔海介绍,修复单位进行了水环境监测,在大佛足部四周岩体、地面及集水井安装监测探头,实时监测岩体的水分变化情况,通过掌握翔实的数据,分三步进行大佛足部修复。

  第一步是对大佛地面及周边岩体进行降排水处理。第二步清除四周酥碱风化的岩体,预埋玻璃钢锚杆,编制玻璃纤维网格与锚杆相连,内部填充鹅卵石,玻璃纤维网格表面用粗草泥覆盖。第三步是根据第13窟大佛原始资料,确定大佛脚的尺寸,并根据国内其他地方大佛脚的特性,制作出各类大佛脚模型,最终筛选出最符合天梯山石窟大佛特征的脚模型进行塑形修复。

  乔海说:“由于底部塑像赑屃没有原始照片,所以只能根据老照片中的形象,制作模型,然后确定形象样式,再进行塑像塑补修复施工。”

  天梯山是祁连山东线的一条支脉,开凿于岩壁上的天梯山石窟始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距今约有1600年历史,是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乔海称,此次佛脚修复工程将有效地保护大佛基座,防御水库对岩体的长期侵蚀。同时,通过这次保护修复工程,可再次恢复天梯山石窟第13窟大佛的整体完整性,将大佛足部原貌完全展现出来。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