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礼品画时代 何去何从
2015年01月25日 09:05 中国文化报·美术文化周刊 收藏本文
去年本人写了一篇《小心礼品画别砸在你手里》,随后山东、河南、安徽等地圈中好友纷纷打来电话,向我诉苦,因为当下艺术市场的骤寒突如其来,画廊经营惨淡,没了进项。近日有一篇题为《艺术品行情调整 一级市场金融风险急剧放大——山东青州艺术市场调查》的报道在网络上重磅爆炸,也引发艺术界广泛热议。显然,艺术市场已步入了一个趋于理性的调整期,频频出现在媒体上的“降温、缩水”的消极报道,实际上是因为以往高价流通于市场的名人字画目前的市场供求关系已经发生倒置,以“礼品画”为主要渠道的这一艺术市场交易份额在政府反腐行动逐渐深入的过程中被迫强力削减,“青州现象”的成因亦在于此。
政府的一场反腐风暴居然能轻易地左右整个国家艺术市场的走向,这种现场只可能发生在中国,因为中国艺术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从业动机在根本方向上已经与艺术自律的规则背道而驰。从业者抱持着投机和逐利的心理参与其中:艺术创作群体普遍缺乏人文担当和职业操守,创作上,迎合市场谄媚低俗审美趣味,终日耽于程式化的笔墨游戏;营销上,四处走穴跑场,炒作造势,随意定价;做派上,目中无人,处处攀比,好大喜功,钟情于名利已胜于艺术万千;美术馆、画廊缺乏专业学术精神,不能静下心来培养和挖掘具有潜力和前瞻性的艺术家,为了缩小盈利周期和成本投入,直接选择市场流通良好的艺术家合作。收藏家目光短浅,审美能力不足,容易受市场行情鼓动,盲目跟风,缺乏主观判断力,干的也多是低价囤货、高价出手的行当。
在中国艺术市场这样的大环境下,出现目前的行业震荡是互成因果的,由政治反腐引发的“后礼品画时代”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混乱的艺术圈也是时候需要“反腐倡廉,清理队伍”了。画家们批量生产着一张张千篇一律的作品,这种风气已经影响到青年艺术家甚至艺校在读学生,没有任何参展经历和学术认定的他们拿着课堂习作都敢几十万地喊价了。在“后礼品画时代”,这样的艺术家、这样的画廊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注定要被淘汰出局。
和2005年、2006年的市场起伏性调整不一样,随着中产阶层的崛起和全民审美素质的提高,“70后”“80后”甚至“90后”逐渐成为社会中流砥柱,他们的收藏动机已经开始发生转变,他们更关注贴近时代及富含创新精神的艺术作品,再加上来自政策的宏观影响和价格上的居高不下,老套腐朽的“礼品画”一路走低是必然趋势。
有感于中国艺术市场对学院、美协、画院等体制内画家的过分倚重,导致很多艺术家舍本逐末,将精力投入“皇家光环”的争夺中,反而忽略了作为艺术家的本职任务。那么如何才能在艺术与生活之间建立起牢固的供求关系?有两点是重中之重。
一为主观自我意识的觉醒,即个体审美判断的独立性,自由且无利害关系的审美感受往往是最真实,也最准确的判断准则,在艺术活动中表现为不以艺术品市场价格的起伏或外界的评论而喜悲。专业的审美判断在很大程度上能肃清艺术市场的黑暗陷阱,而且对于艺术的未来发展具有前瞻性的价值导向。
二为艺术价值的重拾,在当下功利化和世俗化的席卷之下,我们往往忽略了原本的艺术价值,而下意识地将价格作为衡量艺术品优劣的唯一标准。但事实往往相反,至少在中国当代书画交易市场价钱最高的那拨“一线画家”,其作品基本上不具备艺术价值。艺术价值源自创作者对现实世界的敏感觉察和生存状态的切身体验,承载着艺术家的情感映射、哲理思考、深度关怀。一个艺术家,内心必须要有态度与坚持,真实地以作品在潜移默化中唤醒观者的共鸣,破除庸常世界中的精神雾霾。
“后礼品画时代”的到来,正是一个契机,我们不妨放慢匆匆的脚步,趁此机会调整我们的心态,纠正我们对世界和事物的认识以及对艺术审美的升级换代,回到初心,从热爱入手,远离投机行为,以平常心态享受艺术带来的乐趣,从而让艺术品成为你的生活必需,让真正优秀的艺术品脱颖而出。
(作者为艺术经纪人)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